中原官话 是官话 的一个分支,為中原民系 與關中民系 的母語 ,其母語人口有1.86億人,在官話 區中仅次于西南官话 。
中原官話以河南 、陕西 关中 、魯 西南为中心,覆及蘇 北、皖 北、冀 南、晉 南、隴 東南、寧 、青 東南、南疆 等地,此外在天津 市区及部分郊区、江蘇 苏州市 吳江區 松陵鎮 、長興縣 、皖南 宣城 廣德市 部分地区、浙江 湖州 长兴 部分地区、杭州市 等地,中原官話亦有方言岛 分布,共392个县市。
分区
分區歷史
中原官話核心區分布圖
1934年 上海 申報 館出版的《中華民國新地圖‧語言區域圖》將中國語系分為華北官話區、華南官話區、吳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海南方言七種。中原官話屬於華北官話區。1984年 的民族語 則將中原官話分拆入北方官話 與西北官話 中。
1985年,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李榮 發表〈官話方言的分區〉,將中原官話獨立分出[ 3] 。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洲人文學院 合作編纂《中國語言地圖集 》,將中原官話分為9片,分別為:鄭曹片、蔡魯片 、洛徐片 、信蚌片 、汾河片 、關中片 、秦隴片 、隴中片 、南疆片 [ 4] 中華民國教育部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中的小學堂官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亦沿用此分類法。
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發表《中原官話分區(稿)》一文,將關東的中原官話東半部重新分區,分為兗菏片 、徐淮片 、鄭開片 、洛嵩片 、南魯片 、漯項片 、商阜片 、信蚌片 8片。201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香港城市大學 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撰寫的《中國語言地圖集 (第2版)》承襲此分類,將中原官話分为十四片。
現行分區
語音特徵
高耀潔 醫師母語是山东曹县 話,日後在河南省行醫一樣講中原官話。
河南南陽市唐河縣 方言樣本
入聲歸派
中原官话之中,中古漢語 入声 清音 声母 和次浊 声母字今读阴平 ,入声 全浊 声母字今读阳平 ,這是中原官话区的主要特点。入声次浊声母字读阴平是區分點,與冀鲁官话 或胶辽官话 (讀去聲)相異。中原民系形成与明初山西 洪洞大槐树 移民有關,在入聲 歸派上,晉語 將清入與次濁入讀作陰入,中原官话便派入陰平;晉語將全濁入讀為陽入,中原官话派入陽平。由此可見兩種語言的對應關係。
在入聲韻變成舒聲韻 的過程中,中原官話也與北京官話有所差異:
中古漢語中,知組字(舌上音 )與照組字(正齒音 )讀齦後音 ,精組字(正齒音 )讀齒齦音 ,歷經歷史演變,兩者分合在中原官話中大致有三種模式:
鄭 開 型:知照組讀翹舌音 ,精組讀平舌音 ,可見發生輔音後移 。
洛陽 型:合口字 讀翹舌音 ;開口字 中,止攝 知組 (如知、池)讀翹舌音 ,照組 (如紙、翅)讀平舌音 ,發音與三十六字母 相近;除止攝外,知組 三等 字(如張、場)、章組 (如周、手)讀翹舌音 ,知組 二等 字(如罩、茶)、莊組 (如查、沙)、精組 讀平舌音 ,發音與切韻音 相近。
蔡魯型 :知照精組字均讀平舌音 。豫 東南、魯 南部分地區及其他零星區域屬於此類,如駐馬店 、濟寧 等。
《中國語言地圖集 》曾依以上三種模式,將中原官話分出鄭曹片(1)、洛徐片(2)、蔡魯片 (3)三區。
北京官話 中尖團合流 ,中原官話則大多會區分尖團音。中古的見組 細音顎音化 變成團音 (gi變成ji,ki變成qi,hi變成xi),但中古精組 細音不顎化,仍保持尖音 的讀法。對立 範例諸如“箭zian/劍jian”、“小siao/曉xiao”、“酒ziu/久jiu”、“親cin/欽qin”、“心sin/欣xin”、“積zi/雞ji”、“先sian/掀xian”、“千cian/牽qian”等,斜線前為尖音,斜線後為團音。尖團區分在老年人中常見,而年輕人受普通話 影響,多已合流。
中古知組 、照組 合口字,在中原官話區東部(魯 西南、豫 東、蘇 北、皖 北)和西部(關中 、晉南 、隴東 、南疆 )等地有輕脣音 讀法。常見的是將shu-讀為唇音 f-音,如書讀做fu,水讀做fei,雙讀作fang;西安 、棗莊 等地或將zhu-,chu-分別讀作清脣齒塞擦音 bf-, pf-。如抓讀作bfa,吹讀作pfei等。
中古輕脣音 部分,在中古後期發音為蟹攝 、止攝 合口 三等 非組 的字,如「非肥匪費」等,在關東 除了信蚌片 ,其餘多發fi音。關西則如下[來源請求] :
「肺」為蟹攝 字,其餘為止攝 字。
分區
例
非
飛
妃
肥
匪
費
微
未
肺
汾河片
運城
/ɕi/
/ɕi/
/ɕi/
/ɕi/
/ɕi/
/ɕi/
/vi/
/vi/
/fei/
關中片
渭南
/ɕi/
/ɕi/
/ɕi/
/ɕi/
/ɕi/
/ɕi/
/vi/
/vi/
/fei/
秦隴片
寶雞
/fi/
/fi/
/fi/
/fi/
/fi/
/fi/
/vi/
/vi/
/fei/
隴中片
天水
/fi/
/fi/
/fi/
/fi/
/fi/
/fi/
/vi/
/vi/
/fei/
子變韻
開封 、鄭州 、洛陽 等地,普通話中的“-子”尾詞不加“-子”尾,而以[au]音作結尾。如開封:鴨子iau,騾子luau,鼻子biao,筷子kiau。
濮陽 、商丘 、清豐 、南樂 一帶則將子讀為「得」dê[te],如車得、票得、房得、孩得等等。
所有格變韻
在语法上,部分中原官话的人称代词转為所有格 時会变韻。如第一人称(普通话“我”,英语I)在关中话 中为/ŋè/,第一人称所有格代词(普通话“我”或“我的”,英语my)则变为/ŋǎi/。
參見
参考资料
^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5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Huabei Guanhua . Glottolog 2.7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中國社會科學院,用發展的眼光看語言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04-25
^ 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一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