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妥瑪拼音 (Wei1 Tʻo3 -ma3 Pʻin1 -yin1 ;英語:Wade–Giles ),習慣稱作威式拼音 、韋傑士羅馬拼音 (簡稱韋氏拼音 ),是用羅馬拼音 拼寫漢語 讀音的音譯系統,發明後主要用於拼寫現代標準漢語 。其由19世紀中葉(清朝)英國 人威妥瑪 建立,翟理斯 编写的《华英字典 》(1892年)标志着它的完成。
威妥瑪拼音系統為20世紀 翻譯漢語主要的英文音譯系統。1979年以前,威妥瑪拼音廣泛運用於英文標準參考資料與所有有關中國的書籍當中[ 2] 。至今,威妥瑪拼音在漢語圈 的多數應用被漢語拼音 取代,但仍持續使用於台灣 各縣市 名、台灣人名之護照 譯名、英語中的漢語外來語等場合。
威妥瑪拼音將b、d、g等字母保留給了如吳語 等這類有全濁 音的語言,而在拼寫現代標準漢語這類無全濁音的語言時,只用p、t、k等字母,如台北(Tʻai2 -pei3 )的北字拼作pei而非濁音 bei。此一拼寫邏輯與具有濁音的日語拼音 、台羅拼音 相同。
歷史
威妥瑪和聽差人員
威妥瑪拼音是英國劍橋大學 首位中文講師威妥瑪在中國 清朝期間所創造的、以拉丁字母 拼寫拼讀漢字的方法。威妥瑪並在1867年以英文出版了第一本華語 課本——《語言自邇集》。隨後在1912年,由英國派遣至中國的外交官翟理斯完成了此系統的修訂[ 3] 。
應用
縱然漢語拼音已躍升為國際中文交流的通用標準,但許多過去已廣泛使用並成為英語外來語的漢語詞彙,仍以威妥瑪拼音的方式出現,例如:功夫 (Kungfu )、太極 (Taichi )、道教 (Taoism )、易經 (I Ching )、孫子 (Sun Tzu )、清明節 (Chingming Festival )、宮保雞丁 (Kungpao Chicken )等等。
台灣
臺灣 (中華民國 )官方(馬英九政府 )自2008年開始推行以漢語拼音 為主的統一譯音政策,開始建議(但非強制)中華民國國民 在護照 上的英文譯名方面使用漢語拼音,此前外交部 是以威妥瑪拼音作為譯名標準,因此大部份台灣人 姓名的羅馬字拼寫採用威妥瑪拼音。
台灣的縣市 名主要也是採用威妥瑪拼音,如台北 (Taipei )、台中 (Taichung )與高雄 (Kaohsiung)等已成二戰結束後至今的慣例譯名。於2010年12月25日由臺北縣升格的新北市 則譯為「New Taipei City 」[ 4] ,這是台灣首次採用英語(New )與威妥瑪拼音(Taipei)組合的半意譯縣市名稱。
中華職棒 富邦悍將 和統一7-ELEVEn獅 的部分球衣姓名也是使用此拼音。
郵政式拼音
中國大陸 省市曾經使用以威妥瑪拼音為基礎、依地區方言及古代發音修改而成的郵政式拼音拼寫地名。例如:廣州 (Kwangchow,威妥瑪拼音為:Kuang-chou)、北京 (Peking,威:Pei-ching)、天津 (Tientsin,威:Tʻien-chin)、重庆 (Chungking,威:Chung-chʻing)、濟南 (Tsinan,威:Chi-nan)、青岛(Tsingtao,威:Chʻing-tao)與南京 (Nanking,威:Nan-ching)等。雖然這套拼音辦法在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 官方以汉语拼音所取代,但是不少著名機構與歷史悠久的學府仍然保留舊有的名稱,如青岛啤酒 (Tsingtao Beer)、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大學 (Peking University),但注意青島、北京的官方拉丁字母城市名則未刻意保留,而是已改為拼音的Qingdao以及Beijing,導致一詞多拼情況的出現。
拼音字母表
聲母
按照聲母所對應子音的發音部位 -發音方法 分布,列表如下(方括號中是國際音標 ,下排為注音符號 及漢語拼音 ):
ts [ʦ] (ㄗ)、tsʻ [ʦʰ] (ㄘ)、s [s] (ㄙ)與空韻[◌͡ɯ] (ㄭ )拼寫成音節時寫作tzŭ [ʦ͡ɯ] 、tzʻŭ [ʦ͡ʰɯ] 、ssŭ [s͡ɯ] 。
ch [ʈʂ] (ㄓ)、chʻ [ʈʂʰ] (ㄔ)、sh [ʂ] (ㄕ)、j [ʐ] (ㄖ)與空韻[◌͡ɨ] (ㄭ )拼寫成音節時寫作chih[ʈʂ͡ɨ] 、chʻih[ʈʂ͡ʰɨ] 、shih[ʂ͡ɨ] 、jih[ʐ͡ɨ] 。
翟理斯的字典中以左单引号(ʻ ,倒转逗号)表示送气 ,1950年代起汉学的学术文献中改用右单引号(ʼ ),网络上常用ASCII 编码的撇号(' )表示。
韻母
複合韻母
威妥瑪拼音
ai
ei
ao
ou
an
ên
ang
êng
國際音標
[aɪ]
[eɪ]
[ɑʊ]
[oʊ]
[an]
[ən]
[ɑŋ]
[ɤŋ]
注音符號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威妥瑪拼音
ia ya
ieh yeh
iao yao
iu yu
ien yen
in yin
iang yang
ing ying
國際音標
[iä]
[iɛ]
[iɑʊ]
[ioʊ]
[iɛn]
[in]
[iɑŋ]
[iŋ]
注音符號
ㄧㄚ
ㄧㄝ
ㄧㄠ
ㄧㄡ
ㄧㄢ
ㄧㄣ
ㄧㄤ
ㄧㄥ
威妥瑪拼音
ua wa
uo wo
uai wai
ui wei
uan wan
un wen
uang wang
ung wêng
國際音標
[uä]
[uo]
[uaɪ]
[ueɪ]
[uan]
[uən]
[uɑŋ]
[ʊŋ] [wɤŋ]
注音符號
ㄨㄚ
ㄨㄛ
ㄨㄞ
ㄨㄟ
ㄨㄢ
ㄨㄣ
ㄨㄤ
ㄨㄥ
威妥瑪拼音
üeh yüeh
üan yüan
ün yün
iung yung
國際音標
[yɛ]
[yɛn]
[yn]
[iʊŋ]
注音符號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拼音系統特色
子音
此系統不同於其它系統,使用ʻ符號來表示送氣字音(pʻ、tʻ、kʻ、chʻ、tsʻ),不加ʻ符號來表示不送氣字音,這把在其它拼音系統內被借去用來表示不送氣字音的濁音字母保留下來(b、d、g),可以用來爲方言及古漢語標音。但不熟悉本系統的人不明白ʻ符號的重要性並常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把ʻ符號省略掉了,而漢語拼音則將在官話中沒使用到的濁音字母(b、d、g、j、zh)用來表示不送氣字音。因此大部份人名地名的英譯皆是送氣不送氣混合,只有少數文獻,如國家地理世界地圖,將送氣符號完整保留。
在此系統內將捲舌塞擦音與齦顎塞擦音使用相同的符號標示。這兩組聲母爲互補關係,合併並不會造成辨義上的困難。
母音
空韻
與其它系統不同,威妥瑪拼音能準確地標示出空韻,但書寫較複雜,且ŭ難以用一般輸入法輸入。而漢語拼音將空韻作為i的音位變體處理,寫法較簡潔,且符合歷史語音演變規律,但這麼做導致初學者不容易分辨空韻與i,容易讓人誤讀。
IPA
ʈʂ͡ɨ
ʈʂ͡ʰɨ
ʂ͡ɨ
ʐ͡ɨ
ʦ͡ɯ
ʦ͡ʰɯ
s͡ɯ
威妥瑪拼音
chih
chʻih
shih
jih
tzŭ
tzʻŭ
ssŭ
注音符號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漢語拼音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南京話拼音
zhr
chr
shr
r
zy
cy
sy
與其它拼音系統的比較
輔音
IPA
puo
pʰuo
muo
fɤŋ
tioʊ
tueɪ
tuən
tʰɤ
ny
ly
kɤɻ
kʰɤ
xɤ
漢語拼音
bo
po
mo
feng
diu
dui
dun
te
nü
lü
ger
ke
he
通用拼音
bo
po
mo
fong
diou
duei
dun
te
nyu
lyu
ger
ke
he
威妥瑪拼音
po
pʻo
mo
fêng
tiu
tui
tun
tʻê
nü
lü
kêrh
kʻo
ho
注音符號
ㄅㄛ
ㄆㄛ
ㄇㄛ
ㄈㄥ
ㄉㄧㄡ
ㄉㄨㄟ
ㄉㄨㄣ
ㄊㄜ
ㄋㄩ
ㄌㄩ
ㄍㄜㄦ
ㄎㄜ
ㄏㄜ
字例
玻
婆
末
封
丟
兌
顿
特
女
旅
歌儿
可
何
輔音
IPA
tɕiɛn
tɕiʊŋ
tɕʰin
ɕyɛn
ʈʂɤ
ʈʂɨ
ʈʂʰɤ
ʈʂʰɨ
ʂɤ
ʂɨ
ʐɤ
ʐɨ
tsɤ
tsuo
tsɯ
tsʰɤ
tsʰɯ
sɤ
sɯ
漢語拼音
jian
jiong
qin
xuan
zhe
zhi
che
chi
she
shi
re
ri
ze
zuo
zi
ce
ci
se
si
通用拼音
jian
jyong
cin
syuan
jhe
jhih
che
chih
she
shih
re
rih
ze
zuo
zih
ce
cih
se
sih
威妥瑪拼音
chien
chiung
chʻin
hsüan
chê
chih
chʻê
chʻih
shê
shih
jê
jih
tsê
tso
tzŭ
tsʻê
tzʻŭ
sê
ssŭ
注音符號
ㄐㄧㄢ
ㄐㄩㄥ
ㄑㄧㄣ
ㄒㄩㄢ
ㄓㄜ
ㄓ
ㄔㄜ
ㄔ
ㄕㄜ
ㄕ
ㄖㄜ
ㄖ
ㄗㄜ
ㄗㄨㄛ
ㄗ
ㄘㄜ
ㄘ
ㄙㄜ
ㄙ
字例
件
窘
秦
宣
哲
之
扯
赤
社
是
惹
日
仄
左
字
策
次
色
斯
元音
IPA
ä
o
ɛ
ɤ
aɪ
eɪ
ɑʊ
oʊ
an
ən
ɑŋ
ɤŋ
ɑɻ
i
iɛ
ioʊ
iɛn
in
iŋ
漢語拼音
a
o
ê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yi
ye
you
yan
yin
ying
通用拼音
a
o
e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yi
ye
you
yan
yin
ying
威妥瑪拼音
a
o
eh
o/ê
ai
ei
ao
ou
an
ên
ang
êng
êrh
i
yeh
yu
yen
yin
ying
注音符號
ㄚ
ㄛ
ㄝ
ㄜ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
ㄧ
ㄧㄝ
ㄧㄡ
ㄧㄢ
ㄧㄣ
ㄧㄥ
字例
阿
哦
欸
俄
艾
黑
凹
偶
安
恩
昂
冷
二
一
也
又
言
音
英
元音
IPA
u
uo
ueɪ
uən
uɤŋ
ʊŋ
y
yɛ
yɛn
yn
iʊŋ
漢語拼音
wu
wo/o
wei
wen
weng
ong
yu
yue
yuan
yun
yong
通用拼音
wu
wo/o
wei
wun
wong
ong
yu
yue
yuan
yun
yong
威妥瑪拼音
wu
wo/o
wei
wên
wêng
ung
yü
yüeh
yüan
yün
yung
注音符號
ㄨ
ㄨㄛ/ㄛ
ㄨㄟ
ㄨㄣ
ㄨㄥ
ㄩ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字例
五
我
位
文
翁
中
玉
月
元
云
用
聲調
IPA
mä˥˥
mä˧˥
mä˨˩˦
mä˥˩
mä
漢語拼音
mā
má
mǎ
mà
ma
通用拼音
ma
má
mǎ
mà
må
威妥瑪拼音
ma1
ma2
ma3
ma4
ma0
注音符號
ㄇㄚ
ㄇㄚˊ
ㄇㄚˇ
ㄇㄚˋ
・ㄇㄚ
字例
媽
麻
馬
罵
嗎
優缺點
威妥瑪拼音使用ʻ符号来表示送气清音(pʻ、tʻ、kʻ、chʻ、tsʻ),不加ʻ符号来表示不送气清音,這種寫法是從拉丁語繼承下來的歷史慣例(拉丁語中把不送氣清音寫為p、t、k等,把送氣清音寫為ph、th、kh等)。但不熟悉此事的人不明白ʻ符号的重要性并常在资讯传递的过程中把ʻ符号省略掉了,造成混淆。雖然這種寫法屬於歷史慣例,但北京官話中沒有濁塞音,b、d、g等濁音字母就被浪費掉了(g只用於ng韻尾)。
威妥瑪使用p、t、k表示不送氣清音,b、d、g用來表示濁音的規則與日語拼音、台羅拼音、印尼文等拼音系統相同。而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等方案為了增加符號的使用率,改用p、t、k等表示送氣清音,用b、d、g等表示不送氣清音,聽感上與英語類似(英語中的清音多送氣,濁音濁化不明顯)。
ㄐ、ㄑ、ㄒ演化自ㄍ、ㄎ、ㄏ或ㄗ、ㄘ、ㄙ,威妥瑪拼音將ㄐ、ㄑ與ㄓ、ㄔ用同一種寫法,容易讓人誤認為它們是同一聲母,但若將ㄐ、ㄑ、ㄒ看做ㄓ、ㄔ、ㄕ的音位變體,此一作法便很合理,惟其僅將ㄐ、ㄑ與ㄓ、ㄔ用同一種寫法,ㄒ、ㄕ又用不同寫法表示,造成不一致。
相較於漢語拼音使用Q來紀錄ㄑ,英語母語者若沒學過漢語拼音便無法得知該如何發音,而威妥瑪拼音使用Ch來紀錄ㄑ更能使英語母語者讀出近似發音。
威妥瑪拼音使用hs來記錄ㄒ(/ɕ/,如習拼作Hsi),這種拼法不見於其他語言。漢語拼音用x來記錄ㄒ(/ɕ/,如習拼作Xi),此拼法不見於英語,而是參考了部份語言把/ʃ/記錄為x的寫法(如葡萄牙語)。
相較於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使用c來表示ㄘ(如蔡拼作Cai),常使人誤讀成「凱」音,威妥瑪拼音與國音二式、國語羅馬字一樣。使用ts來表示ㄘ(如蔡拼作Tsai)較接近正確讀音。
威妥瑪拼音與漢語拼音一樣採用ü來記錄/y/,但威妥瑪拼音沒有省略兩點的簡寫法,這使得辨別/y/這個音更容易,但在書寫上卻較為繁瑣。
威妥瑪拼音與漢語拼音一樣,都用ao來記錄ㄠ,但這麼做與聽感au有一定差別,而且au才符合歷史語音演變規律,因為ㄠ的正確讀音是ㄚ+ㄨ(au),而不是ㄚ+ㄛ(ao)。
威妥瑪拼音與國音二式一樣,都用ung來紀錄ㄨㄥ在前面有聲母的時候,但這麼做與聽感ong有一定差別,不過,事實上,ung才符合歷史語音演變規律,因為ㄨㄥ在前面有聲母的時候的正確讀音是ㄨ+ㄫ(ung),而不是ㄛ+ㄫ(ong)。
威妥瑪拼音能準確的標示出空韻,但書寫上較為複雜,且ŭ難以用一般輸入法輸入,另外,空韻的ih寫法不見於其他語言。漢語拼音將空韻作為i的音位變體處理,寫法較簡潔,且符合歷史語音演變規律,但這麼做導致不了解該拼音法的人無法分辨空韻與i,容易讓人誤讀。
ㄧㄢ寫為ien,較為接近聽感,但不符合歷代韻書將其與ㄢ押韻的情況,且ㄩㄢ又寫為üan,造成不一致。
威妥瑪拼音有些規則過於複雜而難以學習,例如空韻接在ㄓ、ㄔ、ㄕ、ㄖ後面時寫為ih,但接在ㄗ、ㄘ、ㄙ後面時寫為ŭ,ㄜ接在ㄍ、ㄎ、ㄏ後面時寫為o,其他時候則寫為ê,ㄨㄛ接在ㄍ、ㄎ、ㄏ後面時寫為uo,其他時候則寫為o,ㄗ、ㄘ、ㄙ在後面接空韻時寫為tz、tz’、ss,其他時候則寫為ts、ts’、s。
標準的威妥瑪拼音使用上標數字¹、²、³、⁴來表示聲調,但上標難以用一般輸入法輸入,所以也會直接使用通常的數字1、2、3、4輸入。漢語拼音在附加符號不便輸入的情況下,亦可用1、2、3、4代替。
不考慮聲調符號,漢語拼音只有ü一個帶附加符號的字母,在不方便輸入的情況下,可用v代替。威妥瑪拼音帶附加符號的字母更多,包括空韻的ŭ和韻母的ê、ü,更為複雜。
ts、tsʻ、s在後接空韻時要改寫為tz、tzʻ、ss,不了解該拼音法的人可能將它們誤認為是不同聲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