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原名宋韵琴,湖南浏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原副国级领导人。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
宋任穷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参与中央工农红军历次反围剿战役,任红五军团三十八师政委、十三师政委等职位,率部参加长征,并任中央纵队干部团政委。抵达陕北后,担任红二十八军政委,与刘志丹参加东征。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八路军129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政委、首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随后进入中央,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工作。随后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之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负责拨乱反正工作。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先后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被认为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
大清宣統元年五月二十四日(1909年7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宋任穷先后担任浏阳县冲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区党委宣传委员兼共青团区特支书记。次年,任浏阳县工农义勇军第四团第二中队党代表,参加秋收起义[2]。部队经三湾改编后,跟随毛泽东抵达井冈山,随后接连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连政治委员、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零四团政委、四十四师一三零团政委,参加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战役。宁都暴动后,任红五军团三十八师政委、十三师政委、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
1934年,参加长征,任中央纵队干部团政委,与陈赓一同率领干部团掩护中央军委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等战役[3]。次年5月,率部占领金沙江要渡口皎平渡,掩护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4]。同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干部团先后改编成红军学校特科团、随营学校、红军学校,宋任穷任政治委员。红军抵达陕北后,他担任红二十八军政委,同军长刘志丹参与东征[5]。刘志丹阵亡后,宋任穷接替任二十八军军长。1937年,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6]。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任穷任八路军129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7]。1938年3月,率骑兵团和一个独立支队奔赴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8]。历任八路军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冀南区党委书记,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主任等职,期间先后光复广宗、平乡、永年、肥乡等县城。1940年,与陈再道率冀南部队十个团参加百团大战,主攻德西铁路东段[9]。随后,指挥部队进行反扫荡战争。1943年8月,任129师副政委、代理政治部主任[10]。1944年,担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代理政委,冀鲁豫分局(平原分局)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3]。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宋任穷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参与邯郸战役[11]。1946年6月,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组织部部长。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并兼任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3][12]。参与组织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政委,负责后方支援渡江战役[13]。4月,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协助刘伯承进行接管工作。同年6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宋任穷任团长,率部经河南、湖南,挺进西南[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穷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15],与陈赓一起进军云南,负责制定当地的民族政策[16]。1952年7月,任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宋任穷进入中央,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未到职)、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协助罗荣桓主持军委总干部部工作,并参与评定军衔工作[3]。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1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为中国原子能产业的主要领导负责者[17]。1960年,宋任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参与指挥三年困难时期后的经济复苏、大庆油田开发、北大荒开垦[18]。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
1977年10月,宋任穷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78年12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负责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等。1982年底,基本上完成了文化大革命中230万名干部的复查平反工作,并对涉及120多万人的历史错误结论进行了复查[19]。1980年2月,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联同邓颖超、王震等,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随后转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20]。1992年10月19日,83岁的宋任穷在中共十四大撤销中央顾问委员会后退休。其後一直担任中国排球协会名誉主席。
宋任穷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05年1月8日上午9时50分,宋任穷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满95周岁)。[21]
中共官方评价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22]
宋任穷出身贫困家庭,且在家排行最小,上有三个哥哥与一个姐姐。其大哥在马日事变后被杀,二哥是因患胸膜炎病逝,他因受两位哥哥影响而参加革命。宋任穷妻子钟月林(1915年9月26日-2009年8月3日)[23],两人於长征前相识,1935年在抵达陕北后,经邱一涵介绍两人结婚,此后两人相伴共七十年[24]。
1. 外交部 部长:黄华→吴学谦 2. 国防部 部长:徐向前(兼)→耿飚(兼)→张爱萍(兼) 3.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任:余秋里→姚依林 4. 国家经济委员会 主任:康世恩→袁宝华→张劲夫(兼) 5.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主任:谷牧(兼)→韩光 6.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方 毅 7.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任:楊靜仁 8. 公安部 部长:赵苍璧 9. 民政部 部长:程子华→崔乃夫 10. 对外贸易部 部长:李强→郑拓彬→陈慕华(兼) 11. 对外经济联络部 部长:陈慕华 12. 农林部 部长:杨立功 后改为: 农业部 部长:霍士廉→林乎加 农牧渔业部 部长:林乎加 13. 冶金工业部 部长:唐克→李东冶 14. 第一机械工业部 部长:周子健→饶斌 15. 农业机械部 部长:杨立功 一机部、农机部合并为: 机械工业部 部长:周建南 16. 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 部长:刘伟→张忱 17. 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 部长:吕东→莫文祥→张钧 18. 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 部长:王诤→钱敏→张挺 19. 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 部长:張珍→于一 20. 第六机械工业部 部长:柴树藩→安志文 21. 第七机械工业部 部长:宋任穷→郑天翔 22. 煤炭工业部 部长:萧寒→高扬文 23. 石油工业部 部长:宋振明→康世恩(兼)→唐克 24. 化学工业部 部长:孙敬文→秦仲达 25. 水利电力部 部长:钱正英 后拆分为: 电力工业部 部长:刘澜波→李鹏 水利部 部长:钱正英 26. 纺织工业部 部长:钱之光→郝建秀→吴文英
27. 轻工业部 部长:梁灵光→宋季文→杨波 28. 铁道部 部长:段君毅→郭维城→陈璞如 29. 交通部 部长:叶飞→曾生→彭德清→李清 30. 邮电部 部长:钟夫翔→王子纲→文敏生 31. 财政部 部长:张劲夫→吴波→王丙乾 32. 中国人民银行 行长:李葆华→吕培俭 33.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主任:陈国栋→牛荫冠 34. 文化部 部长:黄镇→朱穆之 35. 教育部 部长:劉西堯→蒋南翔→何东昌 36. 卫生部 部长:江一真→钱信忠→崔月犁 37.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主任:王猛→李梦华 38. 商业部 部长:姚依林→王磊→金明→王磊→刘毅 39. 国家农业委员会 主任:王任重(兼)→万里(兼) 40. 林业部 部长:罗玉川→雍文涛→杨钟 41. 建筑材料工业部 部长:宋养初 42. 农垦部 部长:高扬 43. 粮食部 部长:陈国栋→赵辛初 44. 财政经济委员会 主任:陈云(兼) 45. 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 主任:谷牧(兼) 46. 进出口管理委员会 主任:谷牧(兼) 47. 第八机械工业部 部长:焦若愚 48. 司法部 部长:魏文伯→刘复之 49. 地质部 部长:孙大光 50. 机械工业委员会 主任:薄一波(兼) 51. 国家能源委员会 主任:余秋里(兼) 52. 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 主任:黄镇 53.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任:陈慕华(兼)→钱信忠 54.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部长:李锡铭 55. 劳动人事部 部长:赵守一 56. 广播电视部 部长:吴冷西 57.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主任:陈彬
01. 内务部 部长:钱瑛 → 曾山 02. 外交部 部长:陈毅(兼) 03. 国防部 部长:彭德怀(兼) → 林彪(兼) 04. 公安部 部长:罗瑞卿(兼) → 谢富治 05.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主任:陈云(兼) 06.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任:李富春(兼) 07. 国家经济委员会 主任:薄一波(兼) 08.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聂荣臻(兼) 09. 财政部 部长:李先念 10. 粮食部 部长:沙千里 11. 商业部 部长:程子华 → 姚依林 12. 对外贸易部 部长:叶季壮 13. 水产部 部长:許德珩 14. 冶金工业部 部长:王鹤寿 15. 化学工业部 部长:彭涛 16. 第一机械工业部 部长:赵尔陆 → 段君毅 17. 第二机械工业部 部长:宋任穷 → 刘杰 18. 煤炭工业部 部长:张霖之 19. 石油工业部 部长:余秋里 20. 地质部 部长:李四光
21. 建筑工程部 部长:刘秀峰 22. 纺织工业部 部长:蒋光鼐 23. 轻工业部 部长:李烛尘 24. 铁道部 部长:滕代远 25. 交通部 部长:王首道 26. 邮电部 部长:朱學範 27. 农业部 部长:廖鲁言(1964年9月起江一真代理) 28. 农垦部 部长:王震 29. 林业部 部长:刘文辉 30. 水利电力部 部长:傅作义 31. 劳动部 部长:马文瑞 32. 文化部 部长:沈雁冰 33. 教育部 部长:杨秀峰 34. 卫生部 部长:李德全 35. 体育运动委员会 主任:贺龙(兼) 36. 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任:乌兰夫(兼) 37. 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 主任:张奚若 38. 华侨事务委员会 主任:廖承志 39. 农业机械部 部长:陳正人 40. 第三机械工业部 部长:张连奎 → 孙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