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帆

张恺帆(1908年12月18日—1991年10月29日),男,安徽无为[1],原名昌万[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安徽省副省长,因为在三年困难时期停办公共食堂、开仓放粮等举措而留得美名。

生平

张恺帆是安徽省无为县忠台乡人,1908年12月18日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先后就读于无为竞存小学、江苏省无锡中学和芜湖民生中学。1926年参加第一次國共合作,1928年8月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与领导了无为苏维埃运动和六洲暴动。1933年4月任中共上海市吴淞区委书记,10月调任沪西区委书记,11月被国民政府逮捕,被关押在龙华监狱[3]

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张恺帆被释放出狱。出狱后历任中共皖中工委委员、来安县委书记、新四军第五支队秘书长、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秘书长、皖中(后改皖江)行政公署副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历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长、东线兵团前敌委员会秘书长。

1949年後历任中共皖北区党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淮南矿区党委书记。1952年1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任省委常委兼省委统战部部长。1954年上半年升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1956年设立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兼任书记处书记。

无为事件

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十分积极地执行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大炼钢铁,盲目兴修水利[4],以及浮夸风等因素造成安徽省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张恺帆时任安徽省副省长,是安徽省第三把手,兼中共巢县县委第一书记。在与巢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张建深入社队调查时发现,“群众家已是十室九空,公共食堂的大锅里全是清水煮青菜,只有一点点粮食,情况非常严重”。1959年7月,张恺帆从省粮食厅了解到无为县1958年上报产粮13亿斤,征购7亿斤,已完成征购3亿斤。张恺帆是无为人,知道无为产粮最多只能是六七亿斤,征购7亿斤农民将没有剩余粮食。随后他组织干部实地调查,发现饥荒十分严重,随后迅速组织救灾。[3]

1959年7月8日,张恺帆亲自指挥粮食调运和分发到户,并给省委和曾希圣报告,提出著名的“三还原”:吃饭还原,即停办农村公共食堂,粮食发到各户,回家吃饭;自留地还原;房屋还原,让社员回家居住。10日至12日,库存的150万斤大米、300万斤稻谷迅速发往农村,30万斤黄豆加工成豆腐、豆浆供应病人和无奶喝的婴儿,同时还设法弄来肉食品供应病人。[3]

张恺帆一边救灾一边向正在开庐山会议的省长黄岩汇报。庐山会议原本是为了纠正大跃进的偏差,但在彭德怀上书之后,整个会议变成对彭德怀的批判。而张恺帆的行为被迅速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1959年8月1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会在合肥稻香楼批判张恺帆;4日安徽省委呈报给中共中央的《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恺帆下令解散无为县食堂》的材料派专人呈送庐山,毛泽东批语极为严厉:

李锐后来评述道:“批语极为严厉,上纲上线,惊心动魄,不仅影响山上的批斗升级,对全国影响,尤为深远。”[6]

1959年9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扩大会议在江淮大戏院召开,通过《关于张恺帆、陆学斌反党联盟的决议》,宣布“将张恺帆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级别由七级下调到十一级,并责令其交代包庇反革命分子及其他重要问题”,陆学斌“给以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撤销候补书记、宣传部长、副省长等职务,并交组织部门继续审查,同事责令其彻底交代”。张恺帆的妻子史迈也遭受批判、行政由十六级降到十八级。张恺帆被囚禁207天调查个人历史问题后,1960年9月被送到铜陵[7]

张恺帆的亲朋好友也都受到株连。张的二弟昌选、堂兄视三、堂弟昌树,都受到株连,被迫害致死。与张恺帆有过接触的人,全部打成“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了残酷斗争,有的被罚跪,有的被扒衣服毒打,送到农场劳动改造。据不完全统计,遭受株连被处分的无为籍各级干部就有28741人。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自1月30日起,与会的安徽省地、市、县委负责人揭发了安徽省委、首先是曾希圣的错误。1962年6月,李葆华在安徽省委小礼堂主持会议,宣布为张恺帆彻底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党内外一切职务、恢复名誉、恢复工资级别。7月20日,经中央监委批准,中共安徽省委宣布撤销《关于张恺帆、陆学斌反党联盟的决议》。[6]

文革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张恺帆再一次被打倒,被押送到蚌埠、淮南、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地巡回批斗,后来又到六安县一个农场劳动[8]。张某次在合肥工大,被造反派重击背部,伤势严重。

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1月当选为安徽省政协副主席。1979年1月出任安徽省委书记(当时有第一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省纪委第二书记。1980年1月任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85年离休,晚年曾在六安住院治病。1991年10月29日,张恺帆在合肥病逝,终年83岁,被评级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遵照张留下的“丧事概免”的遗嘱,未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未开追悼会。但据称自发前往合肥殡仪馆为他送行的,有千数百人。[9]

口述书籍

由张恺帆口述,宋霖记录整理的《张恺帆回忆录》于200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

  1. ^ 韩福东. 大饥荒年代的清醒者张恺帆之蒙冤往事. 腾讯新闻.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2. ^ 张恺帆口述;宋霖整理. 张恺帆回忆录.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1. ISBN 9787212025120. 
  3. ^ 3.0 3.1 3.2 宋霖. 张恺帆“反党联盟”案考辨 (上) (PDF).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0年第5期, (总第155期)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19). 
  4. ^ 从《张恺帆回忆录》看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的觉醒. 炎黄春秋. 2009年12期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5. ^ 对《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恺帆下令解散无为县食堂报告》的批语.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6. ^ 6.0 6.1 宋霖. 张恺帆“反党联盟”案考辨 (下) (PDF).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0年第6期, (总第156期)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23). 
  7. ^ 张恺帆在1959年. 炎黄春秋. 2012年08期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8. ^ 丁星. 铮铮铁骨张恺帆. 大江南北杂志.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9. ^ 张恺帆——心里装着农民的官. 上海党史网.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
前任:
顾卓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主席
1980年1月-1985年3月
繼任:
杨海波
中国共产党职务
前任:
黄岩
中国共产党合肥市委员会书记
1950年6月-1951年7月
繼任:
李广涛

Strategi Solo vs Squad di Free Fire: Cara Menang Mud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