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世恩 |
---|
|
|
任期 1978年3月 至 1982年5月 |
|
任期 1982年5月 至 1988年4月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915-04-20)1915年4月20日 中華民國直隸省怀安县 |
---|
逝世 | 1995年4月21日(1995歲—04—21)(80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
籍贯 | 河北省怀安县 |
---|
国籍 | 中華民國(1915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95年) |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
配偶 | 杨华甫 |
---|
亲属 | 康卫平(子) |
---|
|
|
- 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
(1955年7月–1956年9月)
- 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1956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
- 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
(1969年–1971年)
- 燃料化学工业部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1970年6月–1971年9月)
- 燃料化学工业部革委会主任
(1971年9月-1975年1月)
- 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
(1975年1月–197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1978年3月-1982年5月)
- 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兼任)
(1978年3月-1981年3月)
- 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任)
(1978年9月-1979年3月)
- 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任)
(1979年3月-1981年3月)
- 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任)
(1980年-1982年5月)
- 石油工业部部长(兼任)
(1981年3月–1982年5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委员
(1982年5月—1988年4月)
-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1987年11月—1992年10月)
|
|
康世恩(1915年4月20日—1995年4月21日),河北省怀安县人,曾在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曾长期担任石油、能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等职。因对“渤海二号事件”负有领导责任,曾受到“记大过处分”;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中,受“记大过处分”的第一人。
生平
康世恩出生在河北省怀安县田家庄。他的祖父靠从内蒙古往保定一带贩运牲口营生;父亲曾在县城里教书,也在县教育局任过职。土改时,家庭成分被定为地主。
康世恩早年就投身学生运动。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读书时,就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学生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还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的常委。1936年10月,康世恩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康世恩在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与饶斌、戴金川等一批大学生参军,编入路过太原北上抗日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为师民运部工作队队员,到岢岚县鸡儿坞村发动群众,组织了100多人的抗日武装自卫队,任连长兼指导员。1937年11月,随一二〇师民运部长罗贵波调任新组建的晋西北区党委,任警卫连指导员。1938年1月任山西朔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动委会)主任、牺盟会朔县特派员、中共县委统战部部长,经受了开展群众工作的丰富锻炼。1939年2月调任山西决死四纵队游击六团组织股股长。后任晋西北区委太原区地委组织部长、牺盟会太原中心区组织部部长;1940年2月1日任新成立的晋绥八分区专署副专员,2月11日专员顾永田战斗牺牲后接任专员。1946年3月调晋绥分局学习,1946年5月任雁门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6年11月随军分区部队升编为晋绥独立五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保卫延安和榆林的战役、瓦子街战役、以及兰州战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9月,康世恩“重操旧业”,用从清华园学来的知识,为中国的发展寻找能源,以“军事总代表”的身份被派驻玉门油矿,开始了前后近四十年的“石油生涯”。此后,历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国务院石油管理总局局长,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等职。1956年10月,晋升石油工业部副部长;1960年兼任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总指挥,在大庆现场指挥摸爬滚打4年。1965年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晋升为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康世恩接任部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康世恩已经是中国的石油工业部的实际主要负责人;曾先后组织、领导了大庆、胜利、大港、辽河等几个油田的开发建设。“铁人”王进喜就是他和余秋里,在大庆油田建设中,树立的劳动模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康世恩受到冲击;在1967年至1969年间,被迫停止工作。1969年初,渤海海上一口油井受流冰冲击,随时可能出现险情。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康世恩开始复出工作,被派到渤海指挥抢险。随后,周恩来又派他到湖北组织“江汉石油会战”,并出任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周恩来公开说:“康世恩(到江汉油田)是毛主席点的名。”
1972年后,康世恩奉调进京,开始主持燃料化学工业部的工作。在1975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燃料化学工业部”被撤销,组建了新的“石油化学工业部”,康世恩被任命为部长。“文革”结束后的新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于1978年3月召开。康世恩在这次会议结束时,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兼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2月任国家经委党组书记;开始为中国尽快恢复工业生产而寻找方向。在任副总理期间,1978年9月至1979年3月兼任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3月至1981年3月兼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80年至1982年5月兼任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第二书记。
1979年11月25日,渤海湾的急风巨浪将几十吨重的一艘石油钻井船「渤海二號」掀翻了,72名工人遇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联席会议认为,主管副总理康世恩对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决定给予他记大过的处分。这使得康世恩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中,受记大过处分的第一人。两年后,通过对打捞上来的沉船进行科学鉴定,才发现事故并不是石油部的责任,而是船体本身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1982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鉴于近两年康世恩同志在石油工业部的工作卓有成效,国务院决定撤销对康世恩同志记大过的处分。”[2]
1980年代初,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原油产量开始下降。康世恩奉命,1981年3月再次担任起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1982年5月,国务院领导机构改组,康世恩出任国务委员;并在1983年的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连任。1987年11月,康世恩进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并当选为常委。此后,他还担任过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
1995年4月21日,康世恩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壽80岁。
著作
《康世恩论中国石油工业》 ,1995年石油工业出版社。
家人
- 夫人杨华甫,朔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2月与康世恩结婚,1993年4月去世。
- 独生子康卫平(妻子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妇产科医生)
參考文獻
|
---|
1982年9月—1992年10月 |
1982年9月13日 中顾委第一次全会选举 (1982年9月-1985年9月) | |
---|
1985年9月24日 中顾委第五次全会选举 (1985年9月-1987年11月) | |
---|
1987年11月2日 中顾委第一次全会选举 (1987年11月-1992年10月) | |
---|
宪法修改委员会(1980年) |
---|
|
主任委员 | |
---|
副主任委员 | |
---|
委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