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57″N 121°31′05″E / 25.0324°N 121.518°E / 25.0324; 121.518
中正區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南側,昔日建有臺北府城,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轄內有包括中華民國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在內等多個重要中央政府機關,作為臺北都會區交通樞紐的臺北車站亦位於本區,確立其政經中心的特殊地位。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花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1990年,臺北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城中區、古亭區及部分大安區(普愛、信愛、惠愛,即日後之三愛里、文光里)及雙園區(廈安里)合併而成為中正區。
東界:自市民大道(原縱貫線鐵路用地)北側沿新生南路一段道路中心線轉信義路二段接杭州南路二段,接羅斯福路二、三、四段與大安區為界。 西界:以北平西路接中華路一段沿中華路二段至泉州街口,銜接水源快速道路順地籍線跨堤防迄新店溪接市界止與萬華區為界。 南界:以新店溪河道中心線至福和橋,轉基隆路四段中心線至羅斯福路四段與新北市永和區、臺北市文山區為界。 北界:自市民大道(原縱貫線鐵路)北側地籍線與大同區、中山區為界。
根據臺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及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4年底中正區戶數約6.6萬戶,人口約14.8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南福里與建國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2,021人與1,867人[1],其中南福里也是臺北市人口最多的里[2]。由於中正區內擁有多個高升學率的學校,有許多學齡人口遷移戶籍越區就讀,但同時也有人口老化的問題,因此非生產人口佔比偏高[3]。2024年底,中正區的人口年齡構成中,有15.51%是0至14歲人口,61.81%是15至64歲人口,22.68%是65歲以上人口,是臺北市幼年人口佔比最高的行政區[4]。
中正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中正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以下單位[6]。
由於中正區是清代就建立的台北府城所在地,發展時間早,因此區內古蹟(含歷史建築)為全市之冠。
中正區擁有眾多重要機構和西洋折衷主義等古蹟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