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簡稱中華電、CHT)是臺灣綜合電信服務業者之一,前身為交通部電信總局的營運部門,1996年中華民國政府施行電信自由化(日语:通信自由化)政策,根據電信三法從交通部電信總局中分拆(英语:Corporate spin-off)及公司化而來,在行動用戶數和寬頻用戶數台灣電信市占率最高,和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被稱為「電信三雄」[2][3]。
主要業務涵蓋固網通信、行動通信、寬頻接取與網際網路,亦以大數據、資安、物聯網、人工智慧、雲端及網路資料中心等新興科技服務,以及各種OTT及匯流服務[4]。
中華民國的電信服務事業原由交通部電信總局專營。為了開放電信產業,交通部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推動「電信自由化」政策,逐步將電信事業開放予民間企業經營,即電信事業的「政企分離」,將電信事業的管理與經營脫鉤。
1996年7月1日,依據立法院三讀通過施行的《電信法》修正案、《交通部電信總局組織條例》修正案、《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條例》(合稱「電信三法」),交通部電信總局的電信事業營運部門正式分割公司化,成立「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當時資本額為新臺幣964.77億元,主营业务为第一類及第二類電信業務,下設「臺灣北區電信分公司」、「臺灣中區電信分公司」、「臺灣南區電信分公司」、「長途及行動通信分公司」、「國際電信分公司」、「數據通信分公司」、「電信研究所」及「電信訓練所」。初成立時為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企業,但以民營化為目標,成立之時的吉祥物為「電信寶寶」。
1997年,取得第二代行動通信(2G)執照(GSM 900MHz與1,800MHz)。2000年10月,於臺灣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政府賣出4.67%股份。2002年2月,取得第三代行動通訊(3G)執照(WCDMA 2,100MHz)。2002年12月,政府賣出13.47%股份。2003年7月,於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賣出 11.5%股份。2005年8月12日,政府賣出17%股份,加上先前釋股,政府持股降至50%以下,名義上成為民營企業。到2012年1月,交通部持股約35%[5]。
2007年,入股神腦國際,便於獨家代理銷售中華電信行動電話及門號。2007年5月1日,成立「企業客戶分公司」,同時將臺灣中區電信分公司併入臺灣南區電信分公司。2009年,裁撤「數位內容處」,中華電信MOD業務由總公司移轉至臺灣北區電信分公司負責。
2013年10月30日,以新臺幣390.75億元標得LTE頻段(900MHz B2 / 1,800MHz C2 / C5),並且是唯一達到頻寬上限(2x35MHz)的電信業者,最早可在2014年開台啓用[6]。2014年5月29日,宣佈旗下4G LTE服務將於2014年5月30日開台,為台湾第一家提供4G服務(使用1,800MHz C5)的電信業者[7];時任董事長蔡力行宣布搶先開台,比預定時程提前約一個月[8]。
2014年12月29日,宣布啟用4G 900MHz B2頻段,在離島遠至烏坵、玉山等高山皆有設置4G基地台,為首個達到「鄉鎮數涵蓋100%」4G網路覆蓋率的電信公司,並且啟用「載波聚合技術」提高網速[9]。2015年10月7日,NCC通過中華電信「新增500M/250M及1G/600M光世代電路及HiNet上網服務案」。因其在國營時期的基礎,在臺灣的固網電信佔有絕對的市佔率;截至2018年底,行動通信的市佔率則約36.3%,位居臺灣各電信業者之首[10]。
2020年6月,取得5G頻寬(3.5GHz的90MHz)及最佳頻位(3.42-3.51GHz)特許執照,將採用4G/5G雙連結架構,搭配全台4G唯一5CA技術。同月30日,5G正式開台,提供8種月租方案並首度啟動「排除流量怪獸」的政策[11]。
2021年10月推出5G 獨立式組網服務[12][13][14]。11月與亞太電信簽訂頻率轉讓合作協議,取得900MHz頻段[15][16][17]。11月16日:通過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與循環經濟BS8001[18][19]。12月推動組織改造,2022起成立「個人家庭分公司」及「網路技術分公司」,連同既有的企業客戶、國際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及電信研究院,形成以客户為導向的三大事業群及三大技術群[20][21][22]。
2022年3月29日投資的純網銀「將來銀行」正式開業[23][24][25]。8月於辦公園區內設置「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26][27]。2023年7月美國存託憑證上市20周年,時任董事長郭水義獲邀前往美國證交所敲鐘[28]。2023年12月台灣大哥大、遠傳各自完成合併案,電信市場進入新三雄競局,中華電信行動通訊用戶數市占率為37.58%[29]。2024年6月19日與NVIDIA的Omniverse數位孿生平台合作,利用該平台預先模擬網路建設和IDC數據中心的機櫃設計,提升規劃施作時的速度和品質[30]。
中華電信的行動通訊業務包括WCDMA(3G)、HSDPA、HSUPA(3.5G)、HSPA+(3.75G)、4G LTE、5G NR。
包括市內電話、國內長途電話、國際電話及寬頻接取服務,目前市內電話與長途市內電話,有百分之九十多由中華電信掌控。根據2024年4月統計資料,市內電話:906.1萬戶(包含住宅客戶:658.0萬戶;非住宅客戶:248.1萬戶)[4]。
包括ISP(HiNet為其品牌)。除了提供傳統的電信服務,中華電信也提供企業客戶特定的資通訊服務與雲端運算服務,開發新的營收成長來源。主要服務有HiNet撥接上網、HiNet ADSL、HiNet光世代,並於公共場所佈建CHT Wi-Fi熱點供其用戶使用。根據2024年4月統計資料,HiNet ISP/HiNet寬頻:370.5萬戶,寬頻接取:439.9萬戶[4]。
中華電信投入多部原創電影及戲劇製作,以支持本土影視產業發展並延伸至國際舞台[40]。
業者經由中華電信智慧型網路系統提供資訊,供電話用戶擷取之電信業務[49]。俗稱0204,雖然0204在臺灣已經成為色情電話的代名詞,但本服務提供給各種電視節目製作者,如募款專線、購物頻道、諮詢節目的,但提供色情電話服務並非合法行為。
提供店家使用單一台無線手持設備,即可滿足消費者的各項無現金支付或電子化支付服務(包含信用卡、Apple PAY 等手機行動支付、悠遊卡等電子票證、及Line Pay, 街口多項電子支付)。
以高速率、低延遲之行動網路優化流程及效率,建構智慧醫療服務。包含多方視訊即時會診,遠距診次預約、掛號、個案管理及會診紀錄版本控管等功能。
以行動通信網路為通信媒介,透過車機設備整合行動通信及GPS模組,即時回報車輛衛星定位資訊,並傳送接收車隊管理訊息,提供車輛狀態預警等資訊,提高車隊管理效率,運用情境包含計程車隊、客運與物流業等。
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中華電信配合國家防疫中心的建置投入協助政府防疫工作,成為台灣政府防疫工作的重要基礎。
2006年2月,中華電信(CHT)成立中華電信基金會(CHTF),以「弭平城鄉數位落差」為出發點,透過長期耕耘將ESG理念落實到偏鄉部落等資源相對缺乏的區域。陸續於全國各地建置「中華電信數位好厝邊」,10多年來建構共計89處「數位好厝邊」據點,足跡遍及全台北中南東、離島山區,包含閩南、客家、原民、新住民社區等。導入數位課程、地方創生、青年志工、電信女籃等各式資源[82]。2009年,中華電信基金會與政治大學廣電系合辦「蹲點.台灣」,鼓勵大學生於暑期前進偏鄉部落蹲點15天,進行「一手服務,一手記錄」。為社區部落帶來包裝設計、產業行銷、銀髮衛教、兒童閱讀、數位建檔、宣傳影片製作等多元服務,並透過紀錄片、地方誌、線上畫展、電玩像素畫、Vlog及數百支社群短影音,記錄最道地的在地風貌與社區生活,至今已有超過40校、80系、600位大學生投入,走遍全台90個據點,累積上百支紀錄片,持續為鄉里注入活力與創意[83]。
2018年,啟動「小導演」系列專案行動,以線上結合線下的課程規劃培植部落學童的數位影像力。「好厝邊小導演」走遍北中南東各地,已在屏東、基隆、高雄、花蓮、台東、台中、新北、宜蘭、南投等地,培育超過300位小導演,創作超過100支短片。基金會透過「好厝邊小導演」扎根社區數位力與競爭力,鼓勵孩子們關懷鄉里進而關注在地議題[84]。2020年,辦理第一屆「蹲點創新設計行動」投入地方創生行動。特招募大專師生設計團隊深入選定社區部落,歷經半年的時程,由師生團隊與社區單位共創設計解方,共同翻轉地方產業面貌。專案啟動這4年來,陸續前往台東、屏東、花蓮、桃園、基隆、台北等地共12個社區,共同打造包括年節伴手禮、在地旅遊導覽指引、LOGO及IP設計、海廢循環運用、空間改造等設計方案[85]。
1974年,中華電信女子籃球隊由中華電信前身交通部電信總局為響應全民體育運動後成立,是中華電信體系中重要的一環。2011年起,電信女籃正式編入中華電信基金會,為積極推進社會公益、散播籃球種子,在不影響平日訓練的原則下,全力投入公益活動,10多年來前進全國各地舉辦「公益盃三對三鬥牛賽」、「籃球小子夏令營」、「電信女籃到我家」、「電信女籃回娘家」與「基層選手訓練站」等多元活動,2011年至今,舉辦超過40場公益活動,捐出近1000顆籃球、1萬件籃球背心、4座籃球框,投入公益資源逾新台幣1000萬元。
2024年,中華電信女籃隊邁入第50週年,為歡慶女籃成立50週年,中華電信攜手基金會於2023年啟動「電信挺女籃,五十傳精湛」全台公益巡迴,自2023年10月至11月巡迴全台,於高雄、花蓮、台中、桃園及台北共舉辦5場公益活動,透過活動的進行推廣籃球運動、實踐社會關懷[86]。
上市公司業者: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