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川站(日语:品川駅〔品川驛〕/しながわえき〔しながはえき〕 Shinagawa eki */?)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的高輪三丁目以及港南二丁目,是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京濱急行電鐵(京急)等業者共站的鐵路車站,為東京都心南向的公共交通樞紐。
此站是JR東日本在來線各線(後述)、JR東海的東海道新幹線、京濱急行電鐵本線的鐵路總站。其中,JR東日本3字母簡寫是「SGW」,京急車站編號是「KK01」。
JR東日本在軌道名稱上分為東海道本線與山手線2條路線,其中東海道本線是本站的所屬線,山手線以本站為起點。東海道本線經川崎站的本線與經武藏小杉站的支線(通稱:品鶴線)從本站分岐。除東海道本線東京站方向的3方向,JR貨物以第二種鐵道事業者進行貨運業務。旅客列車運轉系統可分為下方的四系統,各自有專用的線路。旅客導覽上也使用以下的系統名稱。
JR品川站的事務管碼為▲460106。
JR東日本、JR東海車站在特定都區市內制度中屬於「東京都區內」與「東京山手線內」。
預定在2027年開業的JR東海中央新幹線,已選定本站做為首都圈的代表站,同時是中央新幹線的東端起訖站。
品川站西口側位在三田 - 高輪台台地下的原野。開業當時,線路沿海岸線建設,其東側即為海岸。港南側大部分地區是明治時代以後填海所形成的新生地。
大致上可從西起分為京急、JR東日本、JR東海三部分。
Shinagawa SGW
本站月台由島式月台7面14線與側式月台1面1線構成,西起為1-15號月台。東海道線以5、12號月台為本線。京濱急行電鐵與1、2號月台之間有數條山手線的留置線。另外,東海道下行本線的電留線(札之辻群線3 - 22號)與洗淨線(白金群線)等都在本站內。
付費區分別在車站北側與南側往東西延伸,但不連通,僅能透過月台來往。
南側付費區西側有京急售票處與京急連絡剪票口,並直通京急下行月台。站內有站內商業設施「ecute 品川」與「ecute 品川South」。
1號線東京方向有山手線的0公里里程牌。
9、10號線在過去是臨時月台,由當時東海道線早晨、深夜的本站發車班次,以及本站終停的「湘南Liner」使用。除了Joyful Train(日语:ジョイフルトレイン)等鐵道車輛展示活動外,誤點的東海道線與橫須賀線,以及湘南新宿線也會使用該月台。另外,團體列車等臨時列車也曾利用臨時月台。2015年3月14日上野東京線通車之後,此月台主要由常磐線使用。
上野東京線通車後,本站為常磐線始發站,乘客眾多,因此候車室內設置大型螢幕與多條長椅。2015年3月14日,上野東京線開通紀念典禮於9、10號線月台舉行,JR東日本清野會長及東京都港區武井區長等人皆出席典禮。
上野東京線通車前的臨時月台,站名標的上下站川崎站、新橋站是以東海道線為準。下行方向除東海道線以外,橫須賀線(西大井方向)、山手貨物線(澀谷、新宿方向)都可在各月台停靠。
戰前,國鐵在品川 - 東京間增設複線,並規劃行走於京濱東北線部分區間與橫須賀線的「京濱急行線計畫」。該計畫安排1號線是山手線內回、2號線是山手線外回、3號線是京濱東北線北行、4號線是「京濱急行線」北行、5號線是京濱東北線南行、6號線是「京濱急行線」南行、7與8號線是東海道線上行、9號線是橫須賀線上行、10號線是橫須賀線下行、11與12號線是東海道線下行。臨時月台也是基於該計畫所建。本計畫後因戰爭未能實現,部分內容之後活用在京濱東北線與山手線的分離運轉(「東京縱貫複複線工程」)。順便一提,田町側可見本來橫須賀線使用的高架橋遺跡。
1960年代,新幹線只有東海道新幹線,高速道路網也尚未整備,鐵道運輸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年底與盂蘭盆節期間,東北本線、奥羽本線與磐越西線方向的下行臨時列車會從本站臨時月台發車,利用山手貨物線行駛[13](部分行經東京站、上野站,但兩站不載客[14])。該列車始於1960(昭和35)年12月28日至31日的4日間15班列車,之後持續至1975(昭和50)年[13]。當時是為了緩解東北方向總站上野站的人潮所增設的班次。乘客在多個白色帳篷中候車[15],被稱作帳篷村。1965年5月,可容納3000人的團體候車室完成[16]。
本站東海道線上行月台的看板是顯示直通的「上野東京線(宇都宮、高崎線)」、「上野東京線(常磐線)」[17],橫須賀線上行月台看板上顯示直通的「總武線(快速)」。
全月台皆導入東京圈輸送管理系統(ATOS),基本上使用自動廣播的奇數月台與4號線為女聲(配音:向山佳比子(日语:向山佳比子)),偶數月台與3號線為男聲(配音:田中一永(日语:田中一永))。ATOS導入時男聲由津田英治配音,京濱東北線月台3號線為向山,4號線為津田,之後3號線與4號線交換。男聲廣播在上野東京線通車時,除2、3號線以外皆改為田中,之後2016年2月全部改為田中。京濱東北線月台在ATOS導入前就採用ATOS式的車站自動廣播,3、4號線曾經都由向山配音。
行駛橫須賀線、總武快速線的特急「成田特快」,除橫濱站、大船站的臨時列車以外,全列車與池袋發3號、新宿發13號、19號、47號、往新宿4號、往池袋20號、28號與往高尾50號都停靠本站。
2014年6月3日,JR東日本公布本站與田町站之間建設高輪Gateway站(泉岳寺站附近,原東京綜合車輛中心田町中心(日语:田町車両センター)周邊),於2020年3月14日開業。[報道 16][報道 17]。
山手線深夜有終停本站的班次。東海道線除了本站起訖直通常磐線的列車以外,還有早晨本站始發往橫濱方向列車、早晨宇都宮線與高崎線終停本站的列車、深夜東海道線橫濱方向終停本站的列車。橫須賀線下行始發列車在本站發車,上行末班車終停本站。總武快速線直通班次在平日早晨有2班,傍晚1班。
(來源:JR東日本:車站構內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2年(令和4年)左右完成的月台改良計畫將把3、4號線月台寬度從9公尺拓寬至13公尺。
完工後,新3號線(山手線(外回))與新4號線(京濱東北線(北行))可在同月台轉乘。1號線月台將為山手線(內回)專用,2號線缺號。同時,北側大廳將進行拓寬,並在品川站北口、港南口附近新增兩處檢票口,各月台也將設置電梯[報道 18]。
位於東側島式月台2面4線的S型緩緩彎道上。近東京一側設有3條儲車線,可供列車折返。新幹線月台的東側至1990年代半為止是品川機關區(日语:品川機関区)與貨物取扱設施,亦為新幹線的車輛基地。
車站上方的大樓設有JR東海東京本社。
站房等的設備於1997年5月26日開工[4],並於6年4個月後的2003年9月15日完工,成為東海道新幹線最新的車站。
東海道新幹線品川站建設的理由之一是新增本站折返列車班次以增加東海道新幹線輸送力,並可避開東京站往東京第一車輛所(日语:東京仕業検査車両所)、東京第二車輛所(日语:東京修繕車両所)的回送列車,估計1小時可增加4班,但自2003年10月1日開業起一直沒有本站折返的定期列車。2007年7月1日改點起,新設N700系本站始發列車「希望號」99号往博多(6點00分發車)。
月台上沒有商店,商店在付費區內。付費區內的候車區有無線網路與電源插座。新幹線月台在地下。上下線外側為本線(通過線),為避免跌落設有移動式月台門。內側為副本線(待避線),設有固定柵欄。
2008年3月15日改點起,全列車停靠本站。其中部分班次是交互發車。改點前僅往新大阪站的「光號」全列車停靠本站,「希望號」約6成班次停靠本車,廣島站、岡山站發車的「希望號」與部分「光號」不停靠本站。
2014年起,JR東海計畫陸續更新東海道新幹線停車站的自動驗票閘門,品川站預定最早導入新型自動驗票閘門[報道 19]。另外,本站也是東海道新幹線首站自開業就設置全彩LED式列車資訊顯示器。
新幹線北轉乘窗口委託新幹線Maintenance東海(日语:新幹線メンテナンス東海)管理,其他為直營。
(來源:JR東海:車站構內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使用停止
4號線■京濱東北線 北行[18]
位於站內的西側,2面3線的高架車站。車站編號為KK01。東側(JR品川站側)配置了側式月台(1號月台),西側配置了島式月台(2、3號月台),3號月台在泉岳寺方向設立了停車標誌。橫濱、羽田機場方向(1號線)月台上有中間剪票口,直通JR大廳。該剪票口可使用內部是黑色磁卡的JR、京急線橫跨乘車券、PASMO與互通IC卡。非磁卡或京急線、JR線單方車票要在本站轉乘時,須在剪票口旁的窗口(京急→JR在右,JR→京急在左)回收舊車票且購入新車票才可通過。
各月台皆有「京急Wing號(日语:京急ウィング号)」的Wing Ticket(座席整理券)自動售票機(付費區外亦有),天橋上則設置JR東海的特急預約乘車券類取票機。
抵達2號月台的本站終停列車,使用泉岳寺側的拖上線折返進入1號線(該拖上線也是業務用的月台,京急品川站職員稱為「新品川」[報道 23]。)。部分列車進入3號線後折返。但在班次大亂無法使用拖上線時,3號線電車會先前往北品川方向轉入本線,再進入1號線。
1、2號線月台的有效長度為12輛編組,3號線為10輛編組。
本站雖是中間站,但視為是本線起點。泉岳寺站雖然也是京急車站,而本站至泉岳寺站之間雖也是京急本線,但該區間被視為是支線。直通支線的列車在本站變更為京成電鐵的列車種別。但以泉岳寺為終點的列車不變更列車種別,都營淺草線內的「機場快特」列車在押上站變更為京成種別。
包含京成列車種別在內,本站是唯一全列車種別停車的車站(「Morning Wing號」、「京急Wing號」、「機場快特」、「快特(京急)、快速特急(京成)」、「Access特急」、「特急」、「通勤特急」、「快速」、「機場急行」、「普通」10種別)[注釋 2]。京急與京成有「快特」、「快速特急」兩個類似種別,往橫濱、羽田機場方向以「快特」表示,往京成線青砥、船橋方向則加上京成的「快速特急」[20]。
僅1號線有導入自動廣播(配音:大原沙耶香)。早晨與誤點時改為簡易廣播。本站下行列車除往羽田機場外,都在發車時刻的最後進行廣播。2008年11月18日起,往羽田機場列車入線時的廣播開頭加入鈴聲。另外,往羽田機場的列車亦有英語廣播。
1998年以前,本站使用翻轉式列車時刻表,1998年起改用3色LED式列車資訊顯示器,2009年2月導入全彩LED式,同時啟用後述的「進站音樂」。最初先在2、3號線導入,之後才在1號線導入。列車資訊顯示器顯示日文、英文、中文、韓文四種文字。同時乘車位置亦設有LCD式列車資訊顯示器。1樓剪票口前的列車資訊顯示器也在2009年2月改為LCD式。
開業當時,路線從山側(上行月台)開始編號到6號線(4線)。舊1、2號線與3號線一樣是泉岳寺方向終點。各月台分別供不同目的地的列車使用,舊1、2號線為穴守線(現:機場線)直通列車,舊3、4號線(現3號線)為往黃金町列車,舊5號線(現2號線)為湘南線直通列車(浦賀方向),舊6號線(現1號線)為團體臨時列車。另外,舊5、6號線除外,奇數編號為下車月台,偶数編號為上車月台。
(來源:京急電鐵:車站構內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年2月25日起,京急廣告曲團團轉樂團的《紅色電車》成為進站音樂[報道 13]。該曲也用在羽田機場第1、第2航站樓站下行月台。
本站是JR貨物的臨時業務站,沒有定期貨物列車停靠。但是,JR東日本每年會有數次的甲種車輛輸送列車[注釋 3]。
1994年以前,本站有定期列車運送紙張,並有專用線通往日本製紙的倉庫。
另外,1980年以前,車站東南方有廣大的貨物總站,設有貨櫃起重機等設備。
2016年各公司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總數約100萬人[報道 24]。近年成長快速,2014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首次突破100萬人。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如下表(JR除外)。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如下表。
各年度貨物噸數如下表。2006年度以後無資料。無貨櫃貨物。
沒有車站大樓,但有京急集團的複合商業設施「Wing高輪EAST」(ウィング高輪EAST)。鄰近長距離巴士始發站品川巴士總站(日语:品川バスターミナル)。第一京濱沿線是辦公商區,後方是高輪、御殿山等住宅區。
車站周邊有許多大型飯店。
過去是工廠與倉庫遍布的地帶,從車站需經由地下通道通至本地。當時車站周邊僅有時尚服飾品牌JUN(日语:JUN)本社、東洋水產本社、KOKUYO東京辦公室、中日新聞東京本社(東京新聞、東京中日體育新聞(日语:東京中日スポーツ)編輯、發行所,2006年遷移)等,之前更是荒涼的空地。
平成之後,貨物總站與新幹線車輛基地(舊東京第一車輛所(日语:東京第一車両所),1992年遷移)舊址再開發,1994年品川Intercity、2001年 - 2002年超高層大樓開始興建,2004年3月包含公寓塔先驅品川V Tower在內的品川Grand Commons開幕,之後公寓塔如雨後春筍般的興建,被戲稱為「灣岸戰爭」。2000年代後半,此地形成都內重要的辦公商區與購物區。接著新幹線車站開業,提升往中京圈、近畿圈的交通便利性,吸引許多企業總部進駐。
早晨尖峰時刻,車站通道與步道由於有大量往港南口方向的上班族,建議往港南口的使用者使用連絡通道中央部,從港南口往JR線、京急線的使用者使用通道兩端。
另外,經東京灣跨海公路的高速巴士中,品川站 - 袖浦巴士總站(日语:袖ケ浦バスターミナル) - 木更津站東口線、品川站 - 袖浦巴士總站 - 袖浦站 - 長浦站北口線停靠此地,是往木更津市與袖浦市等房總半島西部的玄關口。
JR東海預訂在2027年通車的中央新幹線,決定將本站作為起點。最初在社長松本正之(日语:松本正之)「始發在東京站或品川站」的方針下調查往橫濱、羽田交通方式與東京站附近的地下使用狀況。在JR東日本協力下[21]進行品川站的調査[22]。對此,JR東海擬定將站設於品川站[23]。 2011年6月7日,記者會正式發表品川站為中央新幹線首都圈站[24]。 2016年1月27日,車站建設工程動工[25]。 2017年11月25日,首次公开中央新干线品川站建设工事现场,该站位于现东海道新干线品川站正下方40米处,预估2027年完工。[26]。
宇都宮線方向往東海道本線方向直通列車折返設備整備工程動工[報道 25]。 在此之前的臨時月台9、10號線轉由常磐線使用,6號線與7號線關閉進行改良工程,上野東京線通車。
JR東日本於2014年6月3日公佈2020年東京奧運舉辦時在田町站與品川站之間(品川車輛基地(日语:田町車両センター)原址)暫定開設新站[報道 16]。2018年12月4日,新站的名稱決定為高輪Gateway站[報道 26]。高輪Gateway站在2020年3月14日開業[報道 17]。
泉岳寺站 - 新馬場站間計畫進行交通立體化[27]。預訂在2017年度制定都市計畫案與環境評估程序[27]。預計2027年度完成[27]。京濱急行的品川站將地面化,月台為2面4線[28]。
站名取自於自古以來的當地周邊地名東海道宿場町品川宿與北側江戶灣沿岸地名品川湊(日语:品川湊)。江戶時代,江戶灣內因有海上旅客交通限制,大山參詣(日语:大山道)與富士山參詣(日语:富士講)等從江戶灣搭船南下往神奈川方向的旅客須在品川宿入口北側(八山或谷山)下船走陸路通過東海道品川宿往神奈川宿方向。另外,品川宿所在的目黑川河口附近(利田神社附近是砂嘴端部)北側的江戶灣是淺灘,外洋航路的大型船無法進入,因此此地成為外洋大型船與小型船貨物交換的場所[29]。
※東日本旅客鐵道的特急(「舞孃」「Super View舞孃」「成田特快」「常陸」「常盤」)與「湘南Liner」的停車站參見各列車記事。
|naid=
|title=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