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田藩(日语:亀田藩/かめだはん Kameda-han */?)是位於日本出羽國由利郡(日语:由利郡)龜田村(現秋田縣由利本莊市岩城(日语:岩城町)龜田龜田町(日语:亀田町 (秋田県)))的藩,成立於元和9年(1623年),藩廳是龜田城,歷任藩主均是外樣大名,大名家是岩城氏,石高為二萬石,藩校(日语:藩校)是長善館,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人口方面,根據《藩制一覽》記載,龜田藩有4,356戶,總共23,894名居民[1][2]。
江戶藩邸(日语:江戸藩邸)方面,上屋敷最早設於向柳原(現台東區淺草橋一丁目)[3],延寶7年(1679年)遷至下谷御徒町三丁目(現東京都台東區東上野一至二丁目),元祿11年10月6日(1698年11月8日)遷至下谷廣小路(日语:下谷広小路),享保7年7月23日(1722年9月3日)再遷至小石川門內[4][5],距離大手17町(約1.85公里)的地方[1],即現東京都千代田區飯田橋二丁目18番地[6]。
下屋敷最早在寬文元年12月15日(1662年2月3日)設於本所五目(本所五ツ目)[5],現東京都江東區龜戶六丁目31番地的龜戶CLOCK(日语:カメイドクロック)[6][7],寶曆3年12月25日(1754年1月18日)將本所五目的一部分以相對替(日语:相対替)的形式換得神田佐久間町,安永4年12月10日(1776年1月1日)再以相對替形式將神田佐久間町換成大久保,文化2年12月25日(1806年2月13日)和文政10年7月21日(1827年9月11日)先後將大久保換為小石川門內,擴大了上屋敷的面積,下屋敷最終則僅保留本所五目[5]。此外,根據天保10年(1839年)的《大坂袖鑑》記載,藏屋敷位於江戶堀四丁目(現大阪府大阪市西區江戶堀(日语:江戸堀)二至三丁目)[8]。。
龜田所在的由利郡在鎌倉時代是由利維平(日语:由利維平)等由利氏的領地[9],中世末期時則是由利十二頭(日语:由利十二頭)之一的赤尾津氏的領地,赤尾津即龜田原來的名稱。慶長7年(1602年),由利郡成為最上義光的領地,他其後派楯岡滿茂駐守龜田,不過在慶長15年(1610年),滿茂便以城郭狹隘為由開始興建本莊城(日语:本荘城),並且在兩年後遷離龜田[10][11]。
元和8年(1622年),最上氏被改易後,龜田在經歷短暫的本多正純時期後[10],於翌年由岩城吉隆以二萬石入主,龜田藩最初實高(日语:内高)雖然不足二萬石,但是通過開墾新田(日语:新田)後,在享保10年(1725年)時石高已增至約二萬七千四八十石,另外為了改善財政,在享保3年(1718年)將稱為二千石割的收稅制度恆常化,元文4年(1739年)時又將地方知行(日语:地方知行)改為藏米知行(日语:蔵米知行)。此外,由於岩城貞隆為佐竹義宣之弟,加上早期的藩主也與佐竹氏有姻親關係,因此獲得久保田藩全力支援,例如在寬永元年(1624年)便獲佐竹氏家臣梅津憲忠(日语:梅津憲忠)等人的協助,開始着手建設城下町,恍惚龜田藩就好像是久保田藩的支藩(日语:支藩)一樣[1][11]。
寬永3年(1626年),藩主吉隆成為義宣的養子,改名佐竹義隆(日语:佐竹義隆),並且在寬永10年(1633年)繼任為久保田藩主[12],相對地龜田藩則由義宣之弟檜山城代多賀谷宣家與其子重隆入主,兩人分別改名為岩城宣隆(日语:岩城宣隆)和岩城重隆(日语:岩城重隆 (亀田藩主))[13],名義上由重隆擔任藩主,實際上執行職務的則是宣隆[10]。享保3年12月7日(1719年1月26日),伊達村興之子作為岩城秀隆(日语:岩城秀隆)的養子而繼任藩主,即岩城隆韶(日语:岩城隆韶),其後在延享2年11月10日(1745年12月2日),伊達村望(日语:伊達村望)之子又作為隆韶的養子而繼任藩主,即岩城隆恭(日语:岩城隆恭),連續兩任藩主均是伊達氏出身加強了龜田藩與仙台藩的關係[1][14][15]。
寶曆11年(1761年),由於財政問題以及伊達氏出身的藩主與岩城氏族人的紛爭,引發了龜田藩士秋田退散事件(日语:亀田藩士秋田退散事件),最終導致大量岩城氏族人被處以蟄居和改易,明和7年(1770年)又與久保田藩之間爆發雄物川一件(日语:雄物川一件),寬政元年(1789年)則與本莊藩爆發子吉川(日语:子吉川)論爭,對尋求改善財政的龜田藩而言,兩次爭議也沒有取得對龜田藩有利的成果,天明大饑荒期間的天明5年(1785年)更爆發反對上繳二千石的百姓一揆。天保元年,龜田藩負責看管西博德事件(日语:シーボルト事件)的相關人士馬場為八郎。嘉永5年12月27日,龜田藩獲升為城主格(日语:城主大名),原本的陣屋也改稱為龜田城[1][16]。
戊辰戰爭爆發後,原本為奧羽列藩同盟一員的龜田藩跟隨秋田藩退出同盟,並且與秋田藩、佐賀藩以及本莊藩一同在三崎口迎擊庄內藩。其後,奧羽鎮撫總督府(日语:奥羽鎮撫総督府)面對庄內藩連戰連敗,龜田藩最終在庄內藩大軍壓境下也宣佈投降,藩主岩城隆邦(日语:岩城隆邦)轉移至鶴岡城,反過來協助庄內藩攻打總督府。在兩者拉鋸期間,米澤藩和會津藩均先後投降,促使庄內藩以至龜田藩也相繼投降,戰後龜田藩被減封(日语:減封)二千石[17],隆邦也被逼隱居,改以近江宮川藩主堀田正誠(日语:堀田正誠)之子為養子而繼任藩主,即岩城隆彰(日语:岩城隆彰)[18][19],直至廢藩置縣為止[20]。
龜田藩的領地如下,基於相給,領地也有可能同時是皇室領(日语:皇室財産)、公家領(日语:公家領)、幕府領、其他藩領、旗本領或寺社領(日语:寺社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