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賀保藩(日语:仁賀保藩/にかほはん Nikaho-han */?)是位於日本出羽國由利郡(日语:由利郡)鹽越村(現秋田縣仁賀保市象潟町(日语:象潟町)字二之丸)的藩,成立於元和9年10月18日(1623年12月9日),藩廳是鹽越城,大名家是外樣大名仁賀保氏(日语:由利十二頭),石高為一萬石[1][2][3][4],寬永3年(1626年)廢藩[5]。
貞治4年(1365年,正平20年),池田茂政在鹽越興建了鹽越城,其後鹽越在近世時最初雖然是最上氏的藏入地,但是仍然容許池田氏管治鹽越,元和8年(1622年)時則是本多正純的領地[6][7]。元和9年10月18日(1623年12月9日)[4],仁賀保舉誠(日语:仁賀保挙誠)從常陸武田(日语:武田村 (茨城県))五千石加增至仁賀保一萬石,負責把守庄內地方與由利三崎山之間的關隘[1],以鹽越城為居城,池田氏則遷至丸山館[6],其弟主馬也作為旗本獲賜大砂川附近七百石作為領地[5]。仁賀保氏自中世以來便以由利郡為領地,在由利十二頭(日语:由利十二頭)中亦是領袖般的存在,天正18年的知行達3,716石,在關原之戰時由於攻打上杉氏有功才於慶長7年(1602年)轉封(日语:転封)至常陸武田,因此對仁賀保氏來說,這次加增讓其能夠重回舊領[1]。
舉誠死後,由於仁賀保藩按其遺願進行分知(日语:分知)而在寬永3年(1626年)廢藩,長子良俊分得七千石,二子誠政二千石,三子誠次一千石,各自成為旗本。寬永5年(1628年)和寬永8年(1631年),主馬和良俊先後在無繼承人的情況下死去,領地也變為幕府領,為酒井忠勝(日语:酒井忠勝 (出羽国庄内藩主))的預地(日语:預地),寬永17年(1640年)10月時,良俊原本約22村六千石的領地成為矢島藩領。正保2年(1645年),在六鄉政乘(日语:六郷政乗)的請求下,伊賀保22村中的17村約4.639石與其領有的約16村交換而變為本莊藩領[5]。誠政和誠次的家系則作為旗本延續至明治維新,分別稱為二千石家和千石家,陣屋均設於平澤[5]。
仁賀保藩的領地如下,基於相給,領地也有可能同時是皇室領(日语:皇室財産)、公家領(日语:公家領)、幕府領、其他藩領、旗本領或寺社領(日语:寺社領)。
二千石領:平澤村、馬場村、三森村、水澤村[註 1]、田抓村、室澤村(室ヶ沢村)、石田村、院內村、伊勢居地村
千石領:鈴村、長磯村、上小國村、小國村、濱杉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