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島藩(日语:矢島藩/やしまはん Yashima-han */?)是位於日本出羽國由利郡(日语:由利郡)矢島(現秋田縣由利本莊市矢島町矢島町)的藩[1][2][3],成立於寬永17年7月26日(1640年9月11日),藩廳是矢島城[4],大名家是外樣大名生駒氏(日语:生駒氏),高峰期石高達一萬五千零二百石[5],萬治2年9月23日(1659年11月7日)由於分知(日语:分知)而一度廢藩[6],經過交代寄合時期[7],最終在明治元年11月20日(1869年1月2日)於戊辰戰爭中有功而再度立藩,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藩校(日语:藩校)最初稱作日新堂,重新立藩後改稱矢島藩學校[8]。人口方面,天保5年(1834年)時是2,354戶12,479人,安政5年(1858年)時是14,250人[6]。
江戶藩邸(日语:江戸藩邸)方面,上屋敷設於下谷竹町(現東京都台東區台東二至四丁目),其後作為代地(日语:代地)在元祿10年12月8日(1698年1月19日)於駒込(現東京都豐島區駒込、文京區本駒込或千駄木一帶)興建下屋敷,翌年12月3日(1699年1月3日)相對替(日语:相対替)至本所源森橋(現東京都墨田區向島一丁目至吾妻橋二至三丁目一帶),文政5年12月19日(1823年1月30日)相對替至本所林町三丁目(現墨田區立川二丁目一帶),萬延元年12月10日(1861年1月20日)相對替至本所中之鄉竹町(現墨田區吾妻橋一丁目和東駒形一丁目一帶)[9][10][11][6]。
寬永17年7月26日(1640年9月11日),讚岐高松藩主生駒高俊(日语:生駒高俊)由於生駒騒動(日语:生駒騒動)而被改易,不過江戶幕府念在生駒氏為名門望族,因此作為生活費下賜出羽矢島一萬石予高俊,矢島一萬石分別是仁賀保良俊的六千石舊領(仁賀保鄉)、打越光久(日语:打越光久)的三千石舊領(前鄉、川內鄉、笹子鄉和直根鄉)以及本多正純的一千石舊領(大澤鄉)[1][12][13]。
正保2年(1645年),本莊藩主六鄉政乘(日语:六郷政乗)獲幕府批准進行替地(日语:替地),政乘以向鄉、玉米鄉和下村鄉的十六村換取矢島藩仁賀保鄉的十六村作為領地,變為本莊藩領的十六村分別是鹽越村、赤石村、金浦村、飛村、黑川村、三森村的一半、前川村、大竹村、中野村、三十野村、樋口村、立井地村、三日市村、中村村、百目木村以及伊勢居地村的一半,變為矢島藩領的十六村則是平生森村、坂之下村、新庄村、八杉村(八ツ杉村)、指鍋村、木在村、小坂村、杉澤村、鄉內村之內、新輪村、川內村、上里村、中里村、下里村和法內村。萬治2年9月23日(1659年11月7日),高俊死後進行分知(日语:分知),由嫡子生駒高清(日语:生駒高清)繼任,其弟俊明則繼承二千石領地,包括仁賀保鄉的伊勢居地村、寺田村、畑村、橫岡村、本鄉村之內、玉米鄉的川內村以及新輪村之內[13]。自此兩家成為定府(日语:定府)旗本,八千石宗家更是相當於一萬石大名的交代寄合表御禮眾,獲准進入柳間[5]。
明和5年8月7日(1768年9月17日),生駒親賢(日语:生駒親賢)致仕後,由其養子生駒親睦(日语:生駒親睦)(駿河田中藩主本多正矩(日语:本多正矩)七男)繼位,安永9年7月1日(1780年8月1日)首次獲准前往領地,自此開始參勤交代。文化14年6月11日(1817年7月24日),生駒親章(日语:生駒親章)死去後,由其養子生駒親孝(日语:生駒親孝)(陸奧二本松藩主丹羽長貴(日语:丹羽長貴)三男)繼位。文政13年11月28日(1831年1月11日),親孝去後,由其養子生駒親愛(日语:生駒親愛)(豐前中津藩主奧平昌高(日语:奥平昌高)六男)繼位[6],天保2年(1831年)時以大澤鄉的大澤鄉宿村、大澤鄉寺村、寺館尻引村和本賣澤村換取幕府領上仁賀保鄉的大飯鄉村、長岡村、小瀧村、橫山新田村、關村、中之澤村、洗釜村、大砂川村和川袋村[13],天保10年5月24日(1839年7月4日)死去後,由其弟生駒親道(日语:生駒親道)作為末期養子而繼任[6]。
戊辰戰爭爆發後,生駒親敬(日语:生駒親敬)最初參加了奧羽列藩同盟,不過後來倒戈至奧羽鎮撫總督府(日语:奥羽鎮撫総督府),作為先鋒與庄內藩開戰,卻遭到反擊,導致矢島陣屋失守。明治元年11月20日(1869年1月2日),親敬獲加增至一萬五千二百石,矢島藩再次成立,翌年6月再獲賜賞典祿(日语:賞典禄)一千石,分家生駒俊德(生駒甸之助)也獲賜五百石,其後廢藩置縣[14]。
矢島藩的領地如下,基於相給,領地也有可能同時是皇室領(日语:皇室財産)、公家領(日语:公家領)、幕府領、其他藩領、旗本領或寺社領(日语:寺社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