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山藩(日语:三根山藩/みねやまはん Mineyama-han */?)是日本越後國藩原郡(日语:蒲原郡)三根山的藩[註 1],為長岡藩的支藩(日语:支藩)[2]:9,文久3年2月18日(1863年4月5日)創藩,明治3年(1870年)改稱峰岡藩(日语:峰岡藩/みねおかはん Mineoka-han */?)[註 2],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石高是11,000石,藩廳是三根山陣屋[3],藩校(日语:藩校)是入德館[4],人口是1,976戶11,040人[3]。武家屋敷(日语:武家屋敷)方面,江戶藩邸(日语:江戸藩邸)上屋敷設於飯倉片町[註 3],下屋敷設於廣尾祥雲寺(日语:祥雲寺 (渋谷区))前[6]。
寬永11年5月21日(1634年6月16日),牧野定成(日语:牧野定成)獲其父長岡藩藩主牧野忠成(日语:牧野忠成 (越後長岡藩初代))分知(日语:分知)6,000石,領地是藩原郡(日语:蒲原郡)17村,最初由和納村的割元(日语:割元)等負責管治[註 4],定成根據《寬政重修諸家譜》記載在當時便為旗本寄合席。萬治元年10月7日(1658年11月2日),定成死去,由其弟牧野忠清(日语:牧野忠清)繼位。天和2年5月29日(1682年7月4日),忠清之子牧野忠貴(日语:牧野忠貴)繼位。元祿3年4月19日(1690年5月27日),忠貴被處以逼塞(日语:逼塞)[2]:8-10。
寶永3年(1706年)11月,旗本秋月種封(日语:秋月種封)次子作為忠貴養子而繼位,即牧野忠列(日语:牧野忠列)。享保13年3月25日(1728年5月3日),忠列在外櫻田獲賜宅邸[註 5],享保16年4月15日(1731年5月20日)焚毀,元文元年(1736年)8月在三田田島町獲賜宅邸以及普請(日语:普請)金1,500兩。延享3年4月5日(1746年5月24日),忠列四子牧野忠知(日语:牧野忠知)繼位。寶曆元年(1751年),三田田島町邸交換至靈南坂上的麻布市兵衛邸。同年,忠知由於負責火消而移居至赤坂門外[註 6]。兩處宅邸均分別在明和9年2月29日和寬政4年7月21日(1772年4月1日和1792年9月7日)毀於火災[2]:10-12。
天明5年3月29日(1785年5月7日),忠知長子牧野忠義(日语:牧野忠義)繼位。享和2年10月8日(1802年11月3日),忠義就任甲府勤番(日语:甲府勤番),負責把守甲府城。忠義在當地發生大火後陷入飢荒時,曾經擅自打開公儀(日语:公儀)米倉救災,此舉受到百姓贊頌而獲奉為神明。享和3年10月13日(1803年11月26日),忠義長子牧野忠救繼位。文化3年5月21日(1806年7月7日),他就任為駿府加番(日语:加番)。文化15年3月14日(1818年4月19日),他移居至位於中澀谷羽澤的宅邸[2]:12-13。
文政7年12月27日(1825年2月14日),松平乘寬(日语:松平乗寛)次子作為忠救養子而繼位,即牧野忠衛。文政10年6月20日(1827年7月13日),忠衛移居至飯倉片町。天保5年11月4日(1834年12月4日),奧平昌高(日语:奥平昌高)次子作為忠衛養子而繼位,即牧野忠直。嘉永7年10月7日(1854年11月26日),松平乘美(日语:松平乗美)次子作為忠直養子而繼位,即牧野忠興。安政4年12月27日(1858年2月10日),五島盛成(日语:五島盛成)侄子作為忠興養子而繼位,即牧野忠泰(日语:牧野忠泰)[2]:7、14-15。
文久3年2月18日(1863年4月5日),忠泰獲江戶幕府調整石高至11,000石而創立三根山藩。元治2年2月2日(1865年2月27日),忠泰獲任命為大坂加番。慶應4年(1868年)5月上旬,三根山藩跟隨長岡藩參加奧羽越列藩同盟。同年5月26日(7月15日),三根山藩與出羽庄內藩一同出兵至寺泊(日语:寺泊町)與新政府軍(日语:官軍)交戰。7月29日(9月15日),三根山藩向新政府軍投降,並且奉命討伐庄內藩[8][2]:16-17。
明治元年12月9日(1869年1月21日),三根山藩被下令轉封(日语:転封),地方則未定,引發領民反對,並且請願要求撤回。明治2年10月25日(1869年11月28日),轉封地定為信濃國伊那郡(日语:伊那郡)內49村約15,555石,三根山藩的領地則交由水原縣(日语:水原県)接管。同年12月4日(1870年1月5日),在東京府知事壬生基修(日语:壬生基修)和參議前原一誠(日语:前原一誠)等人的協助下,轉封命令獲撤回,相對地藩領平野村和下山村內500石則被收回[註 7],並且交由水原縣接管。明治3年(1870年)[註 2],三根山藩的日語讀音由於與丹後峰山藩相同而更名為峰岡藩[2]:185-190。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