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田部藩(日语:谷田部藩/やたべはん Yatabe-han */?)是位於日本常陸國筑波郡(日语:筑波郡)谷田部(現茨城縣筑波市谷田部(日语:谷田部 (つくば市)))的藩,在下野國芳賀郡茂木(現栃木縣芳賀郡茂木町茂木)的時期則稱為茂木藩(日语:茂木藩/もてぎはん Motegi-han */?),最初在慶長15年7月27日(1610年9月14日)於茂木成立,元和2年6月26日(1616年8月8日)移至谷田部,明治4年(1871年)2月移回茂木,同年7月14日(8月29日)廢藩置縣。藩高峰期石高達16,300石,實高(日语:内高)是27,924石,藩廳按時期分別是茂木陣屋或谷田部陣屋(日语:谷田部陣屋),藩校(日语:藩校)是寬政6年(1794年)1月創建的弘道館以及位於茂木的英育館,人口是2,605戶13,425人[1][2]。
慶長15年7月27日(1610年9月14日),細川興元(日语:細川興元)以10,054石入主茂木,憑其在大坂之役的戰功,於元和2年6月26日(1616年8月8日)獲加增常陸國筑波郡(日语:筑波郡)和河內郡(日语:河内郡 (茨城県))23村共6,200石,同時將藩廳從茂木陣屋轉移至谷田部陣屋(日语:谷田部陣屋)[1][3]。根據《谷田部的歷史》的說法,德川家康原本打算讓興元拜領十萬石,但是遭到興元之兄細川忠興以「我弟生性暴戾,沒有拜領十萬石的器量,提拔他為大名只會讓他走入歧途,種下使國家生亂的禍根。」為由拒絕,興元知悉後非常生氣,導致與熊本藩本家(日语:本家)數百年來均不和[4]。不過,大木茂和古川與志繼均指出谷田部藩(茂木藩)為熊本藩的支藩(日语:支藩)[1][5]。
明曆4年3月10日(1658年4月12日),藩主細川興隆(日语:細川興隆)初次前往藩領,萬治3年(1660年)7月實施總檢地,當時茂木領的石高是16.263石,谷田部領是10,357石。元祿4年(1691年)3月,藩領小野崎村與新治郡(日语:新治郡)倉掛村和花室村發生邊界爭議,最終原野50町(約0.5平方公里)移至新治郡,與此同時通過檢地獲得50石,石高增加至16,300石[1]。後來,由於發生天明大饑荒和天保大饑荒,又被江戶幕府下令負責江戶城西之丸的工程,加上上屋敷在細川興德(日语:細川興徳)時期四度毀於火災,導致谷田部藩的財政狀況惡化,在天保5年(1834年)時的負債達到131,197兩左右,借米也達2,638俵(日语:俵)。為了改善財政狀況,以藩醫(日语:藩医)中村元順為中心實施二宮尊德的報德仕法(日语:報徳仕法),天保8年(1837年)又獲熊本藩免除或捐助60,928萬兩和米150俵[6]。嘉永4年(1851年),元順又禁止殺嬰,可是最終招致領民的反彈,藩領立野村等三村發起越訴(日语:越訴),翌年元順死後谷田部藩的報德仕法也就此終結[1]。
元治元年(1864年),天狗黨之亂爆發,谷田部藩與下野烏山藩奉命在日光東照宮戒備[7]。戊辰戰爭爆發後的慶應4年(1869年)3月,藩主細川興貫(日语:細川興貫)作為新政府軍(日语:官軍)前往京都戒備,同年8月25日(10月10日)回到谷田部。同年9月11日(10月26日)和9月15日(10月30日),谷田部藩先後奉命派兵前往今市(日语:今市宿 (下野国))以及搜索美賀保丸(日语:美賀保丸)的遇難幕府軍。9月29日(11月13日),在今市的部隊原本準備攻擊會津藩,可是隨著會津藩投降後在10月2日(11月15日)撤軍[8]。明治3年(1870年)12月,興貫請求改稱為茂木藩,並且以茂木為藩廳,明治4年2月6日(1871年3月26日)轉移至茂木,2月8日(3月28日)改稱為茂木藩,同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1]。
谷田部藩的江戶藩邸(日语:江戸藩邸)分別有上屋敷和下屋敷,上屋敷位於距離大手24町(約2.62公里)的元誓願寺前(現東京都千代田區東神田二丁目1和岩本町三丁目交界的大和橋路口[9][10]),根據《御府內沿革圖書(日语:御府内沿革図書)》記載,以「細川玄蕃頭」、「細川玄蕃」或「細川長門守」的名義最早見於元祿年間(1688年至1704年),最晚見於文久元年(1861年)[11]。下屋敷方面,《文化武鑑(日语:武鑑)》指位於本所中之鄉(現東京都墨田區龜澤二丁目17[10]),慶應元年(1865年)時則在新大橋(日语:新大橋)向(本所菊川町三丁目,現東京都墨田區菊川三丁目一帶[4][12])[1]。
根據《舊高舊領取調帳(日语:旧高旧領取調帳)》記載,谷田部藩領如下,基於相給也有可能同時是皇室領(日语:皇室財産)、公家領(日语:公家領)、幕府領、其他藩領、旗本領或寺社領(日语:寺社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