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羽藩(日语:黒羽藩/くろばねはん Kurobane-han */?)是位於日本下野國那須郡黑羽(現栃木縣大田原市黑羽田町和前田(日语:黒羽町))的藩,創建於慶長5年(1600年)5月,至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藩高峰期表高(日语:表高)達20,000石,根據《藩制一覽》記載,明治初年時的實高(日语:内高)是29,443石左右,《舊高舊領取調帳(日语:旧高旧領取調帳)》則指是31,111石左右,藩廳是黑羽陣屋(日语:黒羽城),藩校(日语:藩校)是何陋館和安政4年(1857年)創立的作新館,人口是3,666戶19,443人[1]。
慶長5年(1600年)關原之戰爆發時,大關資增(日语:大関資増)向德川家康交出其子彌平治(日语:大関政増)、家臣金丸杢之助資員之妻、淨法寺越前茂直之女、松本治部右衛門之妻、津田光明院源海之妻和松本惣左衛門之妻作為人質,加上負責在奧州邊境防範上杉氏南下,從而獲加增下野國那須郡落合村(現栃木縣那須烏山市落合(日语:向田村))、上稻毛田(現栃木縣芳賀郡芳賀町上稻毛田(日语:南高根沢村))、遠原村和岩子村(現那須烏山市東原和岩子(日语:荒川村 (栃木県))),總共800石。慶長7年(1602年),他再獲加增下野國真壁郡(東真壁郡)上大羽村、下大羽村、益子村、中村之內(現芳賀郡益子町上大羽、下大羽、益子、北中(日语:七井村))、深澤村(現芳賀郡茂木町深澤(日语:逆川村))、生田目村(現益子町生田目)、清水村(現栃木縣真岡市清水(日语:大内村 (栃木県芳賀郡)))、小貫村(現茂木町小貫(日语:逆川村))、陸奧國石川郡大久田(大くつ田)和山上村(現福島縣石川郡古殿町大久田和山上(日语:宮本村 (福島県))),總共5,400石,其中2,200石由先前交出人質的家臣拜領,已經隱居的松本惣左衛門領有200石,其餘四人則各500石,累計石高為19,200石,表高(日语:表高)是20,000石[2][3][1][4][5]。
正保3年8月21日(1646年9月30日),大關高增(日语:大関高増)死去,大關增親(日语:大関増親)繼位時分知(日语:分知)下野國芳賀郡各1,000石予其弟大關增榮(日语:大関増栄)和大關增公(日语:大関増公),增榮在寬文2年6月21日(1662年8月5日)繼位時,原本領有的1,000石變為幕府領,增公的1,000石也在貞享2年(1685年)時由於無嗣斷絕而同樣變為幕府領。根據寬文4年4月5日(1664年4月30日)的《寬文印知(日语:寛文印知)》記載,當時的藩領是那須郡64村約14,338石以及芳賀郡6村約3,661石,總共約18,000石。翌年,公知眾的三人由於不滿寬文檢地而離開黑羽[1][5]。
延寶7年(1679年),黑羽藩實施檢地,檢出11,400石新田(日语:新田),元祿元年(1688年)又將所有給人(日语:給人)的知行地(日语:地方知行)改成藏入地。元祿12年6月15日(1699年7月11日),剛繼位的大關增恒(日语:大関増恒)獲德川綱吉發出朱印狀,根據當時的領地目錄和《大關家系圖》記載,藩領那須郡板室村(現栃木縣那須鹽原市板室(日语:高林村))在元祿10年(1697年)2月時被幕府收回後,改為拜領同郡熊田村(現那須烏山市熊田(日语:下江川村))為領地,同年11月熊田村又被幕府收回,改為拜領下深澤村為領地。另外,原本位於那須郡內的上稻毛田村則移至芳賀郡,石高維持不變。明和5年(1768年),鈴木武助(日语:鈴木武助)就任鄉方改役,開始改革藩政[1][2][5]。
文化8年11月9日(1811年12月24日),藩領芳賀郡下深澤村的一部分被幕府收回,改為拜領那須郡板室村和須佐木中組(現大田原市須佐木(日语:須賀川村)),石高維持不變。同年11月24日(1812年1月8日),伊予大洲藩主加藤泰衑(日语:加藤泰衑)第八子作為大關增陽(日语:大関増陽)的養子而繼位,即大關增業(日语:大関増業)。安政3年4月19日(1856年5月22日),丹波篠山藩主青山忠良(日语:青山忠良)第五子作為大關增昭(日语:大関増昭)的養子而繼位,即大關增德(日语:大関増徳)。同年10月19日(11月16日),爆發反對講(日语:講)、無盡(日语:無尽)、高利貸和國產政策的百姓一揆,同年11月19日又爆發白旗山一揆[1][5][6][7]。
文久元年10月9日(1861年11月11日),遠江橫須賀藩主西尾忠善(日语:西尾忠善)之孫作為增德的養子而繼位,即大關增裕(日语:大関増裕)。慶應4年3月5日(1868年3月28日),丹波山家藩主谷衛滋(日语:谷衛滋)之子作為增裕的養子而繼位,即大關增勤(日语:大関増勤)。戊辰戰爭爆發後,黑羽藩在同年4月26日(5月18日)宣誓勤王,並且參與白河口之戰(日语:白河口の戦い),同年7月1日(8月18日)獲委任管理棚倉藩舊領、塙(現福島縣東白川郡塙町塙一帶)、釜子(現福島縣白河市東釜子(日语:釜子村)一帶)和淺川(日语:浅川陣屋)等15萬石領地的民政事務。其後,黑羽藩也參與二本松之戰(日语:二本松の戦い)和會津城籠城戰(日语:会津城籠城戦)。明治2年6月2日(1869年7月10日),黑羽藩憑其貢獻獲賜賞典祿(日语:賞典禄)15,000石。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黑羽藩遭廢除[1][4][8][9]。
黑羽藩的江戶藩邸(日语:江戸藩邸)分別有上屋敷和下屋敷,上屋敷最早拜領於慶長8年(1603年),位於外櫻田(現東京都千代田區霞關和日比谷公園一帶[10]),貞享4年7月22日(1687年8月29日)相對替(日语:相対替)至下谷御成道(日语:御成街道架道橋),寬政5年(1793年)12月轉移至距離大手27町(約2.95公里)的湯島天神下(現千代田區外神田六丁目11−14[11])。下屋敷則拜領於寬文元年12月15日(1662年2月3日),位於箕輪(三之輪,現東京都荒川區南千住一丁目4的第六瑞光小學校[12])[13]。另外,藏屋敷位於天滿一丁目(現大阪府大阪市北區天滿(日语:天満 (大阪市))一丁目[14])。
根據《舊高舊領取調帳(日语:旧高旧領取調帳)》記載,黑羽藩領如下,基於相給也有可能同時是皇室領(日语:皇室財産)、公家領(日语:公家領)、幕府領、其他藩領、旗本領或寺社領(日语:寺社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