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之UC-11号艇(德語:SM UC 11[註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C-I型近岸(英语:Coastal submarine)布雷潜艇或称U艇。它由不来梅的威悉船厂承建,于1915年4月11日新船下水,至当月23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其全长33.99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168吨和182吨,艇载武器则包括六具水雷投放井以及一门8毫米口径机枪。UC-11号入役后曾被部署至驻泽布吕赫的佛兰德区舰队和驻基尔的训练区舰队,并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通过其八十三次布雷巡逻,共间接致沉27艘协约国或中立国的舰船,累计总吨位达33708吨。1916年8月21日,UC-11号在哈维奇附近的北海触雷沉没,艇内18名官兵阵亡,仅1人生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配合欧洲大陆的战事,德意志帝国海军鱼雷监察局(Inspektion des Torpedowesens)于1914年9月向潜艇监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提议,研制小型布雷潜艇用于在法国近岸水域实施水雷封锁。潜艇局随即完成了代号为“35a号工程”的设计方案,即UC-I型潜艇。[14]有别于同时代的大多数潜艇类别,该型潜艇基本上采用单壳体(德语:Einhüllenboot);这意味着艇体全由耐压壳体(英语:Pressure hull)构成,当中集成了用于下潜的潜水舱(德语:Tauchzelle)。这种结构类型是衍生自19世纪后期德国的第一艘实验性U艇,在当时实际上已显过时。[3]
UC-11号是首批15艘UC-I型方案的其中一艘。这个亚型是基于同时开发的近岸作业潜艇UB-I型发展而来,但体积略大,全长为33.99米,并有3.06米的吃水深度;舷宽则同样限定在3.15米,以满足铁路运输所要求的装载限界(英语:Loading gauge)。[15]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168吨和182吨。艇只搭载有一台功率为80匹公制馬力(59千瓦特)的奔驰(德语:C. Benz Söhne)制六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一台175匹公制馬力(129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供水下运行;它们用以驱动一根单轴直径为1.08米长的三叶螺旋桨。该艇的潜航深度为50米。[3]
UC-11号在水上的最高速度为6.49節(12.02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则为5.67節(10.50公里每小時)。它可以5節(9.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910海里(1,69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50海里(93公里)。作为专用的布雷潜艇,该艇取消了鱼雷发射管,改为六具倾斜式水雷存储井,并可携带12枚UC120型水雷。布雷时只需将存储井底部的盖板打开,水雷便可凭借自身重量滑入水中。[15]此外,在甲板上还配备有一挺8毫米口径机枪作为辅助武器。其标准船员编制(英语:Ship's company)为1名军官及13名水兵。[3]
UC-11号是由国家海军办公室作为C项战时订单(Kriegsauftrag C)的一部分,于1914年11月23日向不来梅的威悉船厂订购,建造编号为225。艇只于1915年1月26日动工、同年4月11日下水,至当月23日在首度担任艇长的海军中尉瓦尔特·戈特弗里德·施密特的指挥下正式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成为第一艘入役的UC级潜艇。[1]在施密特之后,还有九人曾担任UC-11号艇长,其中包括王牌艇长、功勋勋章获得者赖因霍尔德·扎尔茨韦德尔(英语:Reinhold Saltzwedel)(1916年8月12日-20日)。[5]入役后,UC-11号先是于7月21日前往基尔,并进行了广泛的发动机维修;继而于10月18日至11月25日展开训练巡航。[16]与同型的大多数姊妹艇一样,UC-11号在完成海试后便于5月17日通过铁路被运往泽布吕赫,至当月26日抵达后即加入驻当地的佛兰德区舰队,成为海军佛兰德集团军(德语:Marinekorps Flandern)的一份子。[17]此外,从1915年10月17日至1916年8月11日间,该艇也曾在驻基尔的训练区舰队担任训练艇。[1]
在为三年多的服役生涯中,UC-11号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在布鲁日至加来之间的海域共完成83次布雷巡逻,足迹遍及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加来海峡、古德温沙洲(英语:Goodwin Sands)和北海的霍夫登(英语:Hoofden)等地。[18]在此期间,共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17艘商船、2艘军舰和8艘辅助军舰因撞上该艇布设的水雷而沉没,累计总吨位达33708吨。[19]其中在1915年5月31日,UC-11号成为人类海战史上第一艘布设水雷的潜艇:午夜前不久,它在古德温沙洲以南布设了12枚水雷,并于翌日导致英国部族级(英语:Tribal-class destroyer (1905))驱逐舰莫霍克号(英语:HMS Mohawk (1907))严重受损。[20]被UC-11号击沉的军舰则包括两艘英国皇家海军的鱼雷艇TB-10和TB-12号(英语:HMS TB 12 (1907))。它们均是于1915年6月10日的同一天在同一片海域——即英格兰东岸的桑克灯船(Sunk Lightvessel)至希普沃什南航标(Shipwash South Buoy)之间相继触雷沉没,造成两艇合共45名官兵阵亡。[21][22]
1918年6月24日,UC-11号从奥斯坦德启航,前往希普沃什执行第83次巡逻。6月26日上午09:45左右,该艇在哈维奇以东水域(51°55′N 1°41′E / 51.917°N 1.683°E / 51.917; 1.683)以15米的深度潜航期间,舰艉遭水雷击中并迅速被海水填满。尽管所有的水柜(英语:Ballast tank)都被排空,但潜艇仍然沉底。在进行增压(英语:pressurization)操作后,时任艇长库尔特·乌克特(德语:Kurt Utke)中尉设法打开司令塔舱口并浮出水面。不久之后,桑克灯船派出的一艘船将乌克特救起,使他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艇内的其余18名官兵则全数阵亡。根据乌克特的供述,UC-11号是被自己的一枚水雷意外引爆而炸沉。[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