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碘(或六氯化二碘)是一种氯和碘组成的互卤化物。
三氯化碘是较早发现的互卤化物之一,它早在1814年即与一氯化碘一起被戴维发现。[1]
黄棕色针状易潮解结晶,在室温下能挥发。有刺鼻气味。具腐蚀性。熔点 33℃。加热至 77℃完全分解为一氯化碘和氯气。溶于水分解,溶于乙醇、苯、乙醚、四氯化碳和浓盐酸等。[2]一般配成20~35%的浓盐酸溶液使用。由于易分解,因此很难得到纯的产品。
固态时三氯化碘的晶体是一个平面分子结构,属三斜晶系,其简单晶格不是以 I C l 3 {\displaystyle {\rm {\ ICl_{3}}}} 存在而是 I 2 C l 6 {\displaystyle {\rm {\ I_{2}Cl_{6}}}} 。[3]
熔融的三氯化碘会明显地发生离解,生成一氯化碘和氯气:
因此作为溶剂是不适宜的。另一方面 I C l 3 {\displaystyle {\rm {\ ICl_{3}}}} 的电导测定又表明有以下反应发生:
I C l 3 {\displaystyle {\rm {\ ICl_{3}}}} 也可以与路易斯酸生成 I C l 3 ⋅ A l C l 3 {\displaystyle {\rm {\ ICl_{3}\cdot AlCl_{3}}}} 之类的配合物。[4]
与水反应生成一氯化碘、盐酸和碘酸:[1]
1、由碘和定量的液氯在 −80℃反应制备。蒸发除去过剩氯后获得固态六氯化二碘,不能用结晶法或蒸馏法纯化,因为它迅速分解为一氯化碘和氯气。
2、在<40℃的强酸性溶液中进行如下反应。
此法是制备六氯化二碘的方便方法。
用于医药和测定碘值。在有机合成中,三氯化碘可用于氯化和碘化芳香化合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