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彥(1513年—?),字才甫,號元洲,祖籍浙江钱塘,出生于山東臨朐,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十年(1531年)中式山東鄉試第四十五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丁未科二甲第二十一名進士[1][2],户部觀政,授户部主事,累升户部员外郎、郎中,密云管粮,出为陕西延安府知府[3],并抵禦外寇围入侵。后轉任山西易州兵备副使、右参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一月,明世宗进其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4][5],但因延綏黃甫川鎮靜堡失事之罪,四十五年正月被令致仕[6]。
著有《二十一史录》、《幼学记》、《韦弦录》、《师师堂稿》。与邑人傅应兆、冯惟讷、迟凤翔四人相伯仲,号「四杰」[3]。
曾祖父張鳳;祖父張繹,曾任通判;父張一中。母金氏。慈侍下。弟邦本、邦直(贡士)邦教、邦士[7]。子学善、志善。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登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