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城館 (英語:City Gallery ),是香港 首個以城市規劃 與大型基礎設施 為主題的展覽館,由香港規劃署 籌辦與管理[ 1] 。其前身乃於2002年7月3日啟用的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 ,臨時館址位於中西區 中環 愛丁堡廣場 3號地下,至2009年4月起暫停開放,並遷往美利道停車場大廈 的臨時館址,以騰出空間為原址擴建成為永久展館。擴建工程於2012年6月完成,於8月20日開幕,並更名為展城館。
沿革
建築物的位置始在20世紀初為預留予域多利遊樂會 作會址,但由於毗鄰威爾斯親王軍營 需擴建船塢而延至1907年交予會方[ 2] 。會所由1908年沿用到1954年,後來配合1950年代中區填海及未來香港大會堂 的興建而再拆卸搬遷。
1960年代填海工程完成後,位置一直騰空為香港大會堂低座前的空地,作為愛丁堡廣場的一部份。
現時展城館原本整幢屬「大會堂低座附屬建築物」的市政局大樓,由建築署 建築師鮑紹雄設計[ 3] ,1976年5月18日落成,之後耗資120萬港元興建的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 ,於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31日期間免費開放,介紹市政局 的發展歷程。市政局解散後,原址曾經被作為食物環境衞生署 辦公室。2002年,大樓地下層被更改興建為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臨時展館,展覽館以上的1至4樓則為食物環境衛生署及酒牌局 辦公室。
永久展館
按照原來計劃,愛丁堡廣場館址僅為臨時展館,永久展館原定建於位於新的香港政府總部 內,總建築樓面面積約24,000平方米[ 4] 。但是由於立法會的各政黨要求降低政府總部的發展密度,政府其後唯有刪除了此計劃[ 5] [ 6] ,退而求其次於原址擴建。擴建計劃中,永久展館將會使用整座建築物的5層,整個擴建計劃耗資2.5億港元,完成後將會可以提供近3,200平方米的總建築樓面面積[ 7] [ 8] ,比起政府原定希望推出的方案大幅地縮減了近85%。擴建工程於2009年展開,位於大會堂側的原館址於4月21日暫停開放。工程期間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遷往美利道停車場大廈 地下,於同年6月開放。[ 9] 擴建工程於2012年6月完成,並且於同年8月20日開幕,名稱亦更改為展城館,8月22日起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工程完成後正門被移至面對海濱的方向,同時亦取消了連接大會堂高座的天橋通道。
展覽內容
愛丁堡廣場永久展館
「獨特的香港」中庭以紅色作主調
參觀者需乘扶手電梯到3樓參觀
展館位於中環愛丁堡廣場3號地下,位於香港大會堂 低座旁邊,佔地約3,200平方米,合共5層,採用了無障礙設施 ,展城館於2012年8月1日開幕,8月22日起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展城館由 MET Studio 及 Oval Partnership 聯營設計[ 10] ,展出55件展覽品 ,向公眾展示對香港規劃的建議,並且透過多媒體展覽品展示,促進公眾認識香港的基礎建設 。展館曾於2019年局部進行翻新工程(地下、三樓及四樓),並在2021年5月全面重新開放。
地下
「接待處」
「規劃視窗」—— 介紹香港基建發展旅程
「專題展區」—— 不定期舉行各類與基建有關展覽
「卓越城市」—— 比較香港和世界各地城市的城市發展
「城市印象」—— 簡單列出全球10大城市所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獨特香港」—— 展示香港的舊建築, 城市地標,與獨特的霓虹光管招牌
一樓
「獨特香港」—— 展示香港的舊建築, 城市地標,與獨特的霓虹光管招牌
「生活環境」—— 展示不同的城市規劃準則
「保護文物」—— 展示如何以科技修復文物,透過觀眾投票,檢示保護文物的考慮因素,和標示香港法定古蹟 的分級和地點
「下一世紀的香港」—— 展示了中外各地對未來城市的構想
二樓
「獨特香港」—— 透過港鐵站設計展示香港交通工具
「策略宏圖」—— 介紹香港規劃策略
「策略性基建設施」—— 佈置成為隧道 ,介紹香港的地下基礎建設 和興建及維護這些設施所遇到的問題
「交通及運輸」—— 佈置成為港鐵 金鐘站 ,介紹香港交通 及未來的運輸設施
「可持續發展的香港」—— 介紹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及消閒及康樂好去處
可持續發展的香港
策略宏圖
策略性基建設施
交通及運輸
三樓
放映院(1) —— 不定期舉行各類與基建相關展覽
放映院(2)—— 不定期舉行各類與基建相關展覽
「規劃里程碑」—— 展示香港的規劃史與規劃過程
「海岸及天際線」—— 展示九龍 與香港島 北岸不同年代的發展建設
放映院(1)及放映院(2)
規劃里程碑
海岸及天際線
四樓
「展‧望兩世紀」—— 收藏了關於規劃和基建設施的書籍 和期刊,參觀者亦可以利用其網上書目檢索系統搜尋書刊,此外資源中心設有閱讀區[ 11]
「香港今昔」—— 比較香港各地新舊相片
「尋寶城市」—— 微縮模型展
「共融城市」—— 香港首個永久「觸感-聽覺互動裝置」
專題展覽
於2012年8月1日至9月21日,地下專題展覽區舉行「香港的獨特縮影」展覽,以19位藝術家的32件微型藝術作品,展示香港獨特的面貌[ 12] [ 13] [ 14] 。
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三樓多用途廳及主題放映曾在2017年6-7月臨時改建為「香港無限」展覽,而展城館外的公共空間亦曾設置「樂.遊香港」展覽,以配合各政府機構慶祝回歸活動。
舊館址
愛丁堡廣場臨時展館
位於大會堂側的舊館址(於2009年4月關閉)
展館位於中環愛丁堡廣場3號地下,位於香港大會堂 低座旁邊,佔地約460平方米,由 Oval Partnership 設計,於2002年7月3日至2009年4月20日期間運作。館內的展覽內容主要涵蓋香港的「城市規劃」、「旅遊」、「運輸物流」和「環境保護」等四方面,透過多媒體 展品、立體模型及互動遊戲介紹香港未來的規劃發展。
重點展品
展館內部
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冠軍概念模型
基建走廊
美利道停車場大廈臨時展館
位於美利道停車場大廈的臨時展館(2010年)
展館位於中環美利道2號美利道停車場大廈 地下,面積與愛丁堡廣場臨時展館相若,於2009年6月1日起運作,2012年5月1日關閉。館內的展覽內容主要涵蓋六個部份,包括「香港的印記」、「香港 2030」、「新啟德」、「運輸及物流」、「可持續發展」和「生活環境」。透過多媒體展品及立體模型,介紹香港未來的規劃發展。
香港的印記 —— 展示由1841年開埠至2008年香港人口的數目
香港2030 —— 參觀者可在該處欣賞短片,介紹三大規劃方向的發展策略
新啟德 —— 參觀者可透過立體模型及展版了解啟德發展區發展背景及特色
運輸及物流 —— 透過多媒體投射技術了解貫通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鐵路及道路網
可持續發展 —— 透過多媒體投射技術及展版了解對歷史建築保護及郊野公園資料
生活環境 —— 透過影片及展版認識始何規劃優質海旁地區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四: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五、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農曆新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免費入場[ 15]
交通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其他政府部門 及公營機構 教育及非牟利機構 私營及其他 已經停辦 1: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 · 2:香港文化博物館分館 · 3:香港藝術館分館 · 4:古物古蹟辦事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