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佐賀線

佐賀線
日語原名佐賀線
假名さがせん
羅馬字Saga sen
概覽
运营範圍 日本佐賀縣
目前狀況廢除
起點站佐賀站
終點站瀨高站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24.1公里
正線數目單線
車站數目13個
軌距1,067毫米
電氣化方式非電氣化日语非電化
閉塞方式Tablet閉塞式
运营信息
開通运营1931年9月24日
廢除年份1987年3月28日
擁有者鐵道省運輸通信省運輸省日本國有鐵道

佐賀線(日语:佐賀線さがせん Saga sen */?)曾經是一條連結日本佐賀縣佐賀市佐賀站福岡縣山門郡瀨高町日语瀬高町(現、三山市)的瀨高站,屬於日本國有鐵道的鐵路線(地方交通線[1]。根據1980年(昭和55年)制定的國鐵再建法日语日本国有鉄道経営再建促進特別措置法,獲指定為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線,在國鐵分割民營化之前的1987年(昭和62年)3月28日全線廢除[1]

路線資料

  • 管轄:日本國有鐵道
  • 路段(營業距離):佐賀-瀨高 24.1公里[1]
  • 軌距:1067毫米
  • 站數:13(當中有1個信號場。包括起終點站)
  • 電氣化路段:沒有(全線非電氣化日语非電化
  • 複線路段:沒有(全線單線
  • 閉塞方式:Tablet閉塞式
  • 可交會車站:諸富站、筑後大川站、筑後柳河站

历史

佐贺线是铁道敷设法别表第113号规定的预定线“佐賀縣佐贺经福岡縣矢部川(今濑高町)、熊本縣隈府(今菊池市)至肥后大津及隈府附近分歧至大分縣森附近铁道”的一部分。其中,除佐贺线以外,矢部川以东的部分区间(矢部川 - 南关)则作为东肥铁道(后改名为九州肥筑鐵道)开通。而分歧线的部分区间(惠良 - 肥后小国)则作为宮原線开业,但该线路先于佐贺线废除。

此外,在佐贺线开通前,矢部川 - 柳河之间曾于1911年(明治44年)开始运行柳河轨道轻便铁路)。在佐贺线矢部川 - 筑后柳河区间开通后,柳河轨道接受了废除补偿,于1932年(昭和7年)2月21日废除。

由于佐贺线在诸富 - 筑后若津之间需要渡过筑后川,在筑后若津 - 筑后大川之间需要渡过花宗川,但一般的桥梁会阻碍大型船舶航行,因此在筑后川架设的筑后川桥梁为升降桥(通称筑后川升降桥,全长506m)在无列车经过时,其中部可上升23米;而在花宗川架设的花宗川桥梁(全长64m)则为两侧可升起75度的上开桥。在佐贺线废除后,花宗川桥梁被撤去,而筑后川桥梁则得以保留,并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財

由于佐贺线沿线的福岡縣大川市一带家具产业兴盛,因此亦通过佐贺线向全国发货。另外,诸富站也曾在1970年代设置通向味之素九州工场的专用线。在1961年的运行图调整中,设置了1对经由本线行驶,连接熊本站长崎站的准急列车“筑后”。

但是,由于并行的國道208號的诸富桥和大川桥竣工以及汽车普及的影响,乘客数量大幅减少,而货物亦转向公路运输。1968年,佐贺线被指定为“作为铁路的使命已经结束”的赤字83線。尽管佐贺线后来得以免于废除,但在1980年10月1日的运行图调整中,急行“筑后”(于1966年升格自准急)仍然被废除。随着同年国铁再建法颁布,佐贺线被指定为特定地方交通線,最终全线废除并转换为巴士。

年表

  • 1931年(昭和6年)9月24日:矢部川 - 筑后柳河 (8.6 km) 开业,新设三桥站、筑后柳河站。
  • 1933年(昭和8年)6月17日:筑后柳河 - 筑后大川 (5.4 km) 开业,新设筑后大川站。
  • 1935年(昭和10年)5月25日:佐贺 - 筑后大川 (10.0 km) 开业,全通。同时,该线起终点逆转,线之部由鹿儿岛线之部改为长崎线之部。新设诸富站、南佐贺站。开始运行柴油动车。
  • 1936年(昭和11年)6月18日:新设筑后川信号所。
  • 1937年(昭和12年)6月10日:新设百町站。
  • 1938年(昭和13年)
    • 3月30日:新设筑后若津站。
    • 9月10日:新设光法站。
  • 1939年(昭和14年)9月11日:新设东佐贺站。
  • 1942年(昭和17年)4月1日:矢部川站改名为濑高町站。
  • 1944年(昭和19年)11月11日:光法站、百町站休止[2]
  • 1947年(昭和22年)
    • 2月11日:光法站、百町站恢复营业。
    • 5月1日:筑后川信号所改为信号场。
  • 1956年(昭和31年)
    • 1月10日:新设东大川站。
    • 4月10日:濑高町站改名为濑高站。
  • 1961年(昭和36年)10月1日:在熊本 - 长崎之间运行,经由该线的准急列车“筑后”开始运行。
  • 1966年(昭和41年)3月5日: “筑后”升格为急行列车。
  • 1976年(昭和51年)2月19日:伴随佐贺站高架化,佐贺 - 东佐贺更改营业距离 (+0.1 km)[3]
  • 1980年(昭和55年)10月1日:急行列车“筑后”不再运行。
  • 1984年(昭和59年)6月22日:被指定为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線
  • 1987年(昭和62年)3月28日:全线 (24.1 km) 废除,转换至西日本铁道巴士堀川巴士佐贺市营巴士[4]

运行形态

在佐贺线开通初期,客车车厢以蒸汽机车,而在战后则引入了柴油列车。直到1982年(昭和57年)为止,早岐(在1976年(昭和51年)前为佐贺)机关区的Kiha17系3节编组列车仅在早间运行,同时亦有使用唐津运输区(1983年(昭和58年)为止为东唐津柴油动车区)的Kiha35系2节编组列车。1983年(昭和58年)以后,开始使用Kiha40系替换Kiha17系,运行3节编组列车。

在运营末期,佐贺线每日有10对列车,其中部分列车以4节编组发车于唐津線西唐津站,在到达佐贺站后则分离为2个2节编组,其中前一个继续行驶至濑高站,而后一个则返回西唐津站。在到达濑高站后,该编组折返并进入鹿儿岛本线并行驶至羽犬塚站(当时佐贺线和矢部線共通使用车辆)。

此外,佐贺线也在1961年(昭和36年)至1980年(昭和55年)期间设置过1对急行列车“筑后”,包含长崎机关区的Kiha58系4节编组(含绿车厢),运行于熊本站 - 长崎站之间,并在佐贺线内的筑后大川站和筑后柳河站内停车。由于两站的月台有效长度仅足够3节车厢使用,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其中1节车厢的车门在停靠该两站时并不会开启。急行“筑前”也会同在长崎本线的佐贺站 - 长崎站区间运行的柴油车急行“稻佐”和“出岛”联结运行。

車站列表

接續路線的公司名、車站所在地以佐賀線廢除時為準。

中文站名 日文站名 英文站名 站間距離 營業距離 接續路線 所在地
佐賀 佐賀 Saga - 0.0 日本國有鐵道長崎本線唐津線 佐賀縣 佐賀市
東佐賀 東佐賀 Higashi-Saga 2.3 2.3
南佐賀 南佐賀 Minami-Saga 1.7 4.0
光法 光法 Mitsunori 1.5 5.5
諸富 諸富 Morotomi 2.3 7.8 佐賀郡諸富町日语諸富町(現、佐賀市
筑後川信號場 筑後川信号場 / - 9.0 福岡縣 大川市
筑後若津 筑後若津 Chikugo-Wakatsu 1.5 9.3
筑後大川 筑後大川 Chikugo-Ōkawa 0.8 10.1
東大川 東大川 Higashi-Ōkawa 2.5 12.6
筑後柳河 筑後柳河 Chikugo-Yanagawa 2.9 15.5 山門郡三橋町(現、柳川市
百町 百町 Hyakuchō 3.3 18.8
三橋 三橋 Mitsuhashi 1.3 20.1
瀨高 瀬高 Setaka 4.0 24.1 日本國有鐵道:鹿兒島本線 三山市

筑後柳河-百町間與西鐵大牟田線(現、天神大牟田線)及矢加部站之下交差,但佐賀線不設站。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鉄道ジャーナル (鉄道ジャーナル社). 1987, 21 (7): 92–99.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 ^ 「運輸通信省告示第557号」『官報』1944年11月10日](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3. ^ 今尾恵介監修『日本鉄道旅行歴史地図帳』12号 九州沖縄、新潮社、2009年、p.53
  4. ^ 『鉄道ジャーナル』第21巻第7号、鉄道ジャーナル社、1987年6月、92-99頁。今尾恵介監修『日本鉄道旅行歴史地図帳』12号 九州沖縄、新潮社、2009年、p.53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