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话,是吴语内的一种方言,属金衢片(舊分區法中屬婺州片),分布于浙江省永康市大部分地区及部分临近地区。
概述
永康话在金衢片内是较为单纯的一个方言点,但与其他吴语方言交流仍能有一定的语感。从内部看,永康话大体可分为两种口音,俗称“上角腔”和“下角腔”,上角腔主要分布于以唐先镇为中心的永康市东北部地区,下角腔分部於以永康市城区(原城关鎮)为中心的西南部。
特点
在音系上,永康话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
- 复合元音丰富。
- 入声消失,清入字派入阴上,浊入字派入阳上。
- 鼻音变音声母,各有两套:一套读紧喉,出现在阴调字;一套读浊流,出现在阳调字。
声韵调
以下聲韻調系統以永康老派城裏話為準(國際音標後為例字)。
声母
永康话有35个声母(包括零聲母)[2][3]:
- 備註
- 1^ 零聲母有時有輕微的喉塞音,但仍屬零聲母音位[2]。
永康话中,幫母字逢山摄开口三四等和山摄合口一等读[p]声母;其他鼻尾韵母字都读鼻音[m]声母,不读[p]声母;端母字逢山摄开口四等、山摄开口四等和山摄合口一等都读塞音[t]声母;其他古鼻尾韵母字都读鼻音[n]声母。[4]
韵母
永康话有39个韵母[5]:
|
開尾韻
|
開口呼
|
ɿ 資 |
a 晏 |
|
|
|
ə 北 |
ɯ 鋸白 |
ɯɤ 安
|
齊齒呼
|
i 衣 |
ia 挨 |
ĭᴀ 也 |
|
iᴇ 煙 |
ĭɜ 益 |
|
|
合口呼
|
u 烏 |
ŭa 碗 |
uɑ 鴨 |
uo 倭 |
|
ŭʌ 滑 |
|
|
撮口呼
|
y 迂 |
ya 閱 |
|
yo 鬱 |
yᴇ 怨 |
y̆ɜ 役 |
|
|
|
元音尾韻 |
鼻音尾韻
|
開口呼
|
ai 壓 |
ei 哀 |
|
au 襖 |
əu 歐 |
aŋ 骯 |
əŋ 恩 |
oŋ 翁
|
齊齒呼
|
|
|
|
iau 妖 |
iəu 優 |
iaŋ 央 |
iəŋ 英 |
|
合口呼
|
uai 歪 |
|
uəi 威 |
|
|
uaŋ 汪 |
uəŋ 溫 |
|
撮口呼
|
|
|
|
|
|
yaŋ 裝 |
yəŋ 永 |
yoŋ 癰
|
ŭa的ŭ唇形自然,uɑ的u唇形较圆,ŭa和uɑ有混同的趋势。uo的o唇形略展,ŭʌ的ŭ唇形自然。
声调
永康话有6个单字调[6]。
調類 |
聲調記號 |
調值 |
例字
|
阴平
|
˦˦
|
44
|
翻 班 诗 非 枝 归 高 山 西 音
|
阳平
|
˨˨
|
22
|
烦 麻 时 肥 迟 逵 桃 平 唐 云
|
阴上
|
˧˧˥
|
35
|
反 扳 始 匪 纸 鬼 国 百 压 格
|
阳上
|
˩˨˧
|
13
|
犯 晚 氏 尾 痔 跪 麦 白 宅 泽
|
阴去
|
˥˧
|
52
|
贩 扮 试 扉 志 桂 放 细 菜 帝
|
阳去
|
˨˦/˨˦˩
|
24/241
|
饭 慢 示 味 治 柜 大 定 地 用
|
古入声在永康话里消失,这是就单字调而说的。在连续变调中入声有时仍自成一类,不与上声相混。[7]
小稱
永康方言的小稱音變是變調的形式,變調規律如下表[8]
。
調類
|
单字調值
|
小稱調值
|
陰平
|
44
|
324
|
陽平
|
22
|
324
|
陰上
|
335
|
53
|
陽上
|
113
|
24
|
陰去
|
535
|
33
|
陽去
|
24/241
|
11
|
内部差异
永康话大体可分为两种口音,俗称“上角腔”和“下角腔”,“上角腔”主要分布于以唐先镇为中心的永康市东北部地区,而下角腔则以永康市城区为中心的西南部为主。[1]两种腔调的差异在民间流传着一些生动形象的俗语,例如:“妈,妈,柴桠,柴架,囥在楼梯下,要烧,你自去挟。”句子中的黑体字上角腔与下角呛的读音不同,上角腔没有-u-介音,而下角腔有-u-介音。
影响与地位
由于历史因素及一些自然环境的影响,永康市境内的语言使用情况比较单一。而永康西面武义县的武义话与东面磐安县的磐安话和永康话相比,只有细微的差异,因而可以将武义话、磐安话视为永康话在地理自然上的延伸。[9]永康市南部的缙云县,与永康接壤的北部地区也有部分人口使用永康话,但县内通用的缙云话虽然同属金衢片,却与永康话差异较大,直接交流有困难,在这一点上与义乌话、东阳话相似。
曾经有一些语言学者将永康话与苏州话作为吴语的南北代表性语言,如袁家骅的《汉语方言概要》[10],将永康话视为南部吴语区的典型代表。
相关条目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