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衛龍(屬名:Fylax,意為「守衛者」)是一屬來自西班牙晚白堊世菲格羅拉組(Figuerola Formation)的鴨嘴龍類恐龍。模式種兼唯一種地獄門戍衛龍(Fylax thyrakolasus)於2021年發表,標本是一塊近乎完整的左齒骨。戍衛龍屬於接近鴨嘴龍科的外類群,與同為歐洲的特提斯鴨嘴龍血緣相近,是已知年代最晚期的非鴨嘴龍科的鴨嘴龍超科之一。研究認為牠們所生存的歐洲群島,是鴨嘴龍類從亞洲發跡,然後遷徙至北美阿帕拉契亞過程中很重要的途徑。[1]
正模標本IPS-36338是一塊左齒骨,於1990年代早期發現於西班牙東北部庇里牛斯山南部萊里達省的菲格羅拉組(Figuerola Formation),年代為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2021年,亞伯特·皮耶妥-馬奎茲(Albert Prieto-Márquez)和米蓋爾·安赫爾·卡列拉·法力雅(Miguel Ángel Carrera Farias)將這塊齒骨敘述為鴨嘴龍超科的新屬新種地獄門戍衛龍(Fylax thyrakolasus)。屬名來自希臘語的fýlax(守衛者);種名以希臘語的thýra(門)加上kólasi(地獄)組成;全名構成「地獄門的守衛」的意思,象徵其生存年代非常接近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1]
戍衛龍具有以下獨特的特徵組合:喙突前後寬度至少為齒系長度的30%;喙突相對齒骨齒槽緣前傾小於80度;齒系表面非常陡峭的咬合平面(適合切斷植物);齒骨齒冠高度為長度的2.8至3.3倍;缺乏邊緣鋸齒狀;牙釉質舌面有一對主長嵴。[1]
2021年的系統發生學分析將戍衛龍列為特提斯鴨嘴龍(義大利早馬斯垂克階)的姊妹群,位於鴨嘴龍形態類演化支較進階的位置,並成為生存年代最晚期的非鴨嘴龍科鴨嘴龍超科,如以下支序圖所示:[1]
黑亞瓦提龍屬 Jeyawati
原賴氏龍屬 Eolambia
始鴨嘴龍屬 Protohadros
譚氏龍屬 Tanius
巴克龍屬 Bactrosaurus
計氏龍屬 Gilmoreosaurus
冠長鼻龍屬 Lophorhothon
鴨頜龍屬 Penelopognathus
沼澤龍屬 Telmatosaurus
破碎龍屬 Claosaurus
戍衛龍屬 Fylax
特提斯鴨嘴龍屬 Tethyshadros
近鴨嘴龍屬 Plesiohadros
始糙齒龍屬 Eotrachodon
鴨嘴龍科 Hadrosauridae
戍衛龍+特提斯鴨嘴龍演化支的祖先可能來自阿帕拉契亞古陸(英语:Appalachia (landmass))(該地可能是鴨嘴龍科的起源地)。在假設的情境下,晚白堊世的歐洲群島可能對鴨嘴龍科外群在亞洲與阿帕拉契亞之間的遷徙過程發揮著促進擴散的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