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艾倫 Dick Allen 一壘手 /三壘手 出生: (1942-03-08 ) 1942年3月8日 美国 賓夕法尼亞州 萬篷 逝世: 2020年12月7日(2020歲—12—07 ) (78歲) 美国 賓夕法尼亞州 萬篷 1963年9月3日,代表費城費城人 1977年6月19日,代表奧克蘭運動家 打擊率 .292 全壘打 351 打點 1119
入选 2025年 得票 81.3% 选举方法 當代經典棒球委員會
理查·安東尼·艾倫 (英語:Richard Anthony Allen ,1942年3月8日—2020年12月7日),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的一壘手與三壘手。職業生涯效力過費城人、紅雀、道奇、白襪與運動家等隊,他被認為是1960年代至1970年代間大聯盟的強打者。
艾倫於1964年拿下國聯新人王,1972年拿下年度MVP。費城人在2020年9月3日退休了他的背號,[ 1] ,並於2025年成功入駐名人堂。[ 2] [ 3] [ 4]
艾倫卸下棒球員身分後,一度轉戰歌壇,當過短暫的歌手。他曾於NBA費城76人 的主場表演過唱歌。
職業生涯
費城費城人
1960年,費城人以7萬美元簽約金簽下艾倫。[ 5] 1963年9月,艾倫登上大聯盟,成為費城人隊史首位黑人球員。[ 6]
1964年,艾倫迎來生涯首個完整球季。[ 7] 他的打擊率高達3成18,敲出201支安打,並順利拿下國聯新人王。[ 8] 1965年5月29日,他面對小熊隊敲出一支全壘打。據估計,這支全壘打的飛行距離遠達約161公尺。[ 9] 而艾倫在1965年至1967年間都順利入選明星賽。
1965年7月,艾倫與隊友Frank Thomas發生肢體衝突。由於Thomas故意揮棒去打艾倫的肩膀,憤怒的艾倫憤而往Thomas臉上揮了一拳。隨後球隊也在隔日將Thomas釋出。[ 10] 不過艾倫在2009年的一場節目訪談提到他已經和Thomas重修舊好。[ 11]
然而,部分偏激的費城人球迷卻很支持艾倫的行為,導致艾倫脫序的行為加劇。原本艾倫平常在場上頂多和其他球員互噴一些垃圾話,然而到後來卻變成言語攻擊對方。最後艾倫只要上場,球迷就會不停對他丟東西。因此艾倫不得不在守備時戴著頭盔上場。[ 12]
1967年,艾倫在某次重擊汽車車頭燈時傷到慣用手。這起意外幾乎要終結了他的職業生涯,最後他被罰款2500美元。[ 13] 1969年,艾倫因為在比賽前觀看賽馬比賽導致遲到,最後遭到球隊禁賽。[ 14]
紅雀與道奇
1969年球季結束後,紅雀隊的柯特·弗拉德 抗議保留條款不公,因此一狀告上法院。而費城人也在這年球季結束後將艾倫交易至紅雀。
在馬克·麥奎爾 登上大聯盟之前,艾倫以全壘打拉攏了不少紅雀球迷。儘管如此,紅雀隊仍沒有和他續約。隔年他被交易至道奇,換取1969年的國聯新人王Ted Sizemore和Bob Stinson。[ 15]
芝加哥白襪
1971年球季結束後,道奇隊用艾倫向白襪隊交易Tommy John。在此之前,其他球隊的總教練都會讓艾倫在場上到處守備。不過白襪隊總教練Chuck Tanner選擇讓艾倫專心守一壘,這也讓他更能專注在打擊上。他在白襪隊的第一年就敲出37轟與113分打點,球隊幾乎差點靠他一人拿下分區冠軍。最後艾倫成為拿下美聯MVP,可惜球隊拿下西區第二,無緣晉級季後賽。[ 16]
1972年7月31日,艾倫在比賽中敲出2支場內全壘打,成為活球年代第一人。
1973年,白襪隊被各界看好能晉級季後賽。不過隨著艾倫在6月因腓骨受傷進入傷兵名單後,這些預測便消失了。1974年,艾倫依舊入選明星賽,不過因為他與三壘手Ron Santo發生不和,因此他在9月份離開白襪隊。[ 17]
由於當時艾倫是否持續打球的意願仍不明朗,因此白襪隊只好忍痛將他以5000美元賤賣到勇士隊。艾倫非常不滿,因此他拒絕到勇士報到,並宣布第一次退休。[ 18]
重返費城人
1975年,勇士隊將復出的艾倫交易至費城人。而費城人其實已經在要求艾倫退休,原因不外乎是因為他在1973年受傷影響到他的表現。不過艾倫並未選擇退休,反而在1976年打出不錯的表現。那年他的打擊率為2成68,並敲出了15轟,[ 15] 成功幫助球隊拿下分區冠軍。[ 19]
奧克蘭運動家
艾倫在這年出賽54場比賽,打擊率2成40,並敲出5轟與31分打點。他在季中突然被球隊解約,因而結束了他的球員生涯。[ 20] [ 21]
名人堂票選
艾倫一直都被認為是極具爭議的選手,他的平均打擊成績毫無疑問是最為頂尖的一群,但由於他的生涯長度,導致他在累積數據上相對吃虧,而他極差的媒體緣也是導致他遲遲無法入選名人堂的原因。在名人堂遺珠之中,他一直被認為是最傑出的棒球選手。[ 22] 2014年,黃金世代委員會進行名人堂補選。當時被提名的球員只要得到12票即可入選,不過艾倫最終僅獲得11票。[ 23]
棒球數據專家比爾·詹姆斯 認為艾倫是大聯盟史上第二位最具爭議的選手,[ 24] 僅次於同樣成績出色但人緣一樣非常差的霍恩斯比 。艾倫擁有非名人堂球員中生涯最高長打率的紀錄(此紀錄被亞伯特·貝爾 打破,後來90年代有大量牽涉禁藥爭議的球星也超過艾倫 )。[ 25] 由於艾倫生涯待過的球隊中,僅有白襪的主場是偏向打者的,而且那個年代的規則向來被認為對投手較為有利,所以他的打擊成績實際上要比單純看OPS所顯示的更加出色,他生涯的OPS+(把他的生涯OPS去跟同期球員做對比、再加上場地校正後的結果)高達156,在大聯盟史上是前20名的成績,而跟艾倫同期的選手中,僅有曼托 的OPS+(172)比他更高。實際上,20世紀以來所有OPS+在艾倫前面的人,扣掉現役球員、禁藥爭議球員、假賽爭議球員(赤腳喬 ),剩下的人全部都進入名人堂。
2020年9月3日,費城人破例將艾倫的15號球衣退休。在此之前,費城人不將非名人堂球員的球衣退休(嚴格來說,舒密特 和卡爾頓 兩人的背號是跟著球員本人一起退休的,不過兩人毫無意外地都在第一次名人堂票選過關)。
2025年,艾倫總算通過老將委員會,成功叩關名人堂。
去世
2020年12月7日,艾倫於家中去世,享年78歲。[ 26] [ 27] [ 28]
生涯打擊數據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Mark Feinsand. Long time coming: Phils retire Allen's No. 15 . mlb.com. Major Leage Baseball. 2020-09-03 [2020-12-0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2-12).
^ Golden Era Committee Candidates Announced . baseballhall.org.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 [2019-12-1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11-05).
^ Golden Era Announces Results . baseballhall.org. 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 2014-12-08 [2015-04-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7-20).
^ Hall of Stats: Upcoming Elections . hallofstats.com. Hall of Stats. [2020-01-2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5).
^ Baseball's Ultimate Power , Bill Jenkinson, Lyons Press, 2010, pg 165
^ DICK ALLEN DIES AT 78, STILL ABSENT FROM THE HALL OF FAME . [2021-02-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13).
^ Swaine, Rick. The Ill-Fated Rookie Class of 1964 . rickswaine.com 27 (Rick Swaine). 1998 [2015-04-0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24).
^ Allen, Dick, and Whitaker, Tim. Crash: The Life and Times of Dick Allen (Ticknor & Fields, 1989), p. 55
^ Chicago Cubs at Philadelphia Phillies Box Score, May 29, 1965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21-02-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9-18).
^ Wright, Craig R.: "Dick Allen: Another View", SABR's Baseball Research Journal vol. 24, 1995, republished with permission at White Sox Interactiv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LB Network's "Studio 42 with Bob Costas", hour-long interview with Dick Allen first aired December 15, 2009.
^ Cody Swartz. Dick Allen: What Could Have Been . Bleacher Report. 2009-04-28 [2020-12-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14).
^ Jay Jaffe. The Cooperstown Casebook: Case Study: Dick Allen . Baseball Prospectus. 2017-07-26 [2020-12-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23).
^ Today in Baseball History June 24th . nationalpastime.com. [2013-06-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1-03).
^ 15.0 15.1 Dick Allen stats . baseball-reference.com. Baseball Reference . [2020-12-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11-27).
^ 1972 AL Team Statistics . baseball-reference.com. Baseball Reference . [2020-12-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07-19).
^ Allen & Whitaker, Crash , pp. 148–151.
^ Paul Sullivan; Paul Skrbina. Dick Allen, the Chicago White Sox legend who won American League MVP honors in 1972, dies at 78 . Chicago Tribune. 2020-12-07 [2020-12-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2-11).
^ Philadelphia Phillies at San Diego Padres Box Score, August 22, 1975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21-02-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7-28).
^ Dick Allen 1977 Batting Game Logs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21-02-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7-09).
^ Oakland Athletics at Chicago White Sox Box Score, June 19, 1977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21-02-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05).
^ Barra, Allen. The Best Player Eligible for the Hall of Fame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2005-07-28 [2019-12-1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5-26).
^ 存档副本 . [2021-02-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12-09).
^ James, Bill. The New Bill James Historical Baseball Abstract . Free Press. 2001: 438 .
^ Career Leaders & Records for Slugging % . baseball-reference.com. Baseball Reference . [2020-12-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0-17).
^ Former MVP, Rookie of the Year Dick Allen Dies at 78 . Sports Illustrated. 2020-12-07 [2020-12-0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2-12) (美国英语) .
^ Breen, Matt. Phillies legend Dick Allen dies at 78 .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 2020-12-07 [2020-12-0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3-02).
^ Van Schouwen, Daryl. Former White Sox great Dick Allen dies at age 78 . Chicago Sun-Times . 2020-12-0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2-08).
外部連結
投手 捕手 一壘手 二壘手 三壘手 游擊手 左外野手 中外野手 右外野手 指定打擊 總教練 行政人員/棒球開拓者 裁判 斜體字 代表該名球員已被選入名人堂,但尚未舉行入選儀式。
20世紀
1900年代 1910年代 1920年代 1930年代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1世紀
1930年代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