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職棒紀錄
瑞奇·亨利·韓德森(英語:Rickey Henley Henderson,1958年12月25日—2024年12月20日)是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外野手,也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生涯盜壘成功[1] 和得分的保持者[2]。大聯盟生涯25年裡共待過9支球隊。韓德森以他獨特身體後傾的打擊姿勢使得好球帶縮小,加上本身選球能力,提高上壘率、力量、得分能力、盜壘,使他成為當代首要的第一棒[3][4]。
身為長打率並不突出的一名打者(意即投手在面對他時,配球並不會特別閃躲),他的選球能力卻是出奇的高,他生涯被保送的次數比被三振的次數還多。許多人都認為他是史上最佳的第一棒。
韓德森於2009年7月26日進入棒球名人堂,他的背號24號於8月1日運動家主場迎戰藍鳥的比賽前,在奧克蘭滿場的球迷和盛大的慶祝活動中,由運動家永久退休了。
1982年,韓德森創造了單季130次盜壘的現代美國職棒紀錄;1991年5月1日,他達成生涯第940次盜壘,成為生涯累計盜壘紀錄的保持人。
而他所有的四壞保送紀錄在2004年被貝瑞·邦茲打破,但是邦茲獲得的保送大多是敬而遠之的故意四壞球(韓德森生涯獲得的保送之中僅有不到3%為敬遠保送;而邦茲獲得的敬遠保送數超過其生涯總保送數的四分之一)。
除此之外,他也是諾蘭·萊恩第5,000次三振的打者,不過他毫不在意,反而認為被特快車萊恩三振掉才算是個咖,而且還很榮幸自己為他貢獻了幾次。
韓德森本名為瑞奇·尼爾森·亨利,是以歌手瑞奇·尼爾森命名。他爸爸在他2歲時離家,7歲時整家搬去加州的奧克蘭。12歲時,他爸爸死於車禍。國中時,他的媽媽和保羅·韓德森結婚。
在小聯盟的4年裡,打擊率.309、上壘率.417,而且四壞保送多於三振。1977年5月,韓德森在一場比賽中盜了7次壘,追平小聯盟的紀錄。1978年到1979年,韓德森加入墨西哥太平聯盟的Navojoa Mayos。
韓德森本來並不打算打棒球,而是想打美式足球,並加入同樣位於奧克蘭的奧克蘭突擊者,不過在他媽媽的勸說和分析之下,最後他選擇打棒球。
韓德森大聯盟的首場比賽是1979年6月24日,在4個打數打出2支安打和1次盜壘。該季韓德森在89場比賽中打擊率達到0.274,並有33次盜壘。
1981年,韓德森的打擊率升到0.319(美聯第四)、135支安打(美聯第一)和56次盜壘,在最有價值球員獎的票選排第二,僅次於密爾瓦基釀酒人隊的羅利·芬格斯,之後獲得金手套獎。
1982年在運動家教練比利·馬丁所倡導的比利打帶跑戰略的鼓勵下,韓德森打破了盧·布羅克的單季盜壘次數,並把紀錄推進到了130次盜壘成功,目前仍未被打破。在明星賽前韓德森就達到了84次盜壘,自1988年之後,再也沒有球員的盜壘次數在明星賽前達到84次,除了韓德森的93次。 1982年,提姆·雷恩斯的78次盜壘僅次於韓德森的130次盜壘。
韓德森在訓練了肌肉之後,改善了他的打擊。他增加了長打能力,連帶著使他的全壘打增加。在生涯中,有4個球季的全壘打達到20支以上,其中以1986年和1990年的28支最多。這段時期的運動家隊裡有許多球員日後被指證使用禁藥,最知名的自然是馬奎爾和坎塞柯兩人。由於被坎塞柯點名的選手中有不少人日後真的被驗出禁藥,因此韓德森也有被懷疑,不過因為始終沒有被證實,最後韓德森仍然順利的入選名人堂。
1985年,紐約洋基隊以五位球員向運動家交易韓德森[5],這年他的得分(146)和盜壘(80)是美聯最多的,保送第四(99)、上壘率.419,其中全壘打24支、打擊率.314。他也獲得銀棒獎,在最有價值球員票選排第三。他的146分得分是僅次於1950年泰德·威廉斯150分後史上第二多的,而他也成為大聯盟史上首位80/20俱樂部成員(80次盜壘、20支全壘打),而大聯盟只有兩位達成,另一位是1986年艾瑞克·戴維斯
1988年,韓德森又一次擁有美聯最多盜壘,並在得分上排第三,雖他紐約洋基隊只待4年半,但卻有326次盜壘,遠超過威利·藍道夫的251次盜壘,一度成為洋基隊隊史紀錄,不過現在已被德瑞克·基特超越[6]。而藍道夫在洋基待了13年,基特更是花了17年才超越韓德森。
1989年球季中,韓德森被交易至奧克蘭運動家隊。在美國聯盟冠軍賽中,韓德森在5場比賽中,打擊率.400、2支全壘打、5分打點、7次保送和長打率1.000,並有8次盜壘,這使他獲得美聯冠軍賽最有價值球員,並在世界大賽率領運動家隊打敗舊金山巨人隊,並得到生涯第一枚世界大賽冠軍戒指。
1990年,韓德森以.325的打擊率排美聯第二,僅次於喬治·布列特的.329。該年,他也首度獲得美聯最有價值球員,並幫助運動家打入世界大賽,在世界大賽他的表見良好(.333打擊率、.667長打率、4場比賽有3次盜壘),但運動家隊遭辛辛那提紅人直落4橫掃。
1991年5月1日,韓德森盜壘數達到939次,成為大聯盟生涯盜壘王。在打破紀錄當下,他發表了以下演說:
然而,當最後一句話說完時(Lou Brock就站在韓德森身旁),現場不僅有人歛起笑容,歡呼聲中還夾雜著噓聲...
1993年7月,韓德森被交易到多倫多藍鳥隊,該年藍鳥隊贏得世界大賽冠軍,他也得到第二枚世界大賽冠軍戒指。12月3日,他以自由球員和奧克蘭運動家隊簽約。
1994年到1995年,韓德森的盜壘、保送和上壘率都在美聯前10名。1995年他的打擊率達.300,是他生涯第六次達到.300以上,也是他最後一次在美聯達到.300以上的打擊率。1995年12月29日,以自由球員身份和聖地牙哥教士隊簽約,1996年,保送、盜壘、長打率、得分也是聯盟前10名。1997年月13,他被交易至安那罕天使隊,但成績並不理想。1998年1月22日,他以自由球員和運動家隊簽約,這是他第四次加入運動家隊,球季結束,他的盜壘(66)、得分(101)、保送(118)是聯盟最多。
1998年12月16日,以自由球員和紐約大都會隊簽約。1999年,繳出.315的打擊率、.423的上壘率、37次盜壘的成績,在國聯冠軍賽,大都會隊輸給勇士隊。2000年5月13日被大都會隊釋出,但7天後馬上和西雅圖水手隊簽約,雖然5月才轉到美聯,但他31次的盜壘仍是美聯第4。
2001年3月19日,韓德森重回到聖地牙哥教士隊,並在當季打破了兩項美國職棒紀錄並達成生涯里程碑。他打破了貝比·魯斯生涯保送紀錄、泰·柯布的生涯得分紀錄,在球季結束的最後一天打出生涯第3000支安打,正式進入了3000安打俱樂部。而球季最後一場比賽,也是教士傳奇球員湯尼·關恩在美國職棒的最後一場比賽。
2002年2月13日,韓德森與波士頓紅襪隊簽約,使韓德森成為史上最年長的中外野手。有趣的是,1979~2001年這段時間內,韓德森一共跑出1395次盜壘成功,比同時期紅襪全體的1382次還多!
2003年開季,是韓德森首次沒有大聯盟的隊伍可待,所以他到了大西洋聯盟(獨立聯盟)的紐華克熊隊打球,希望在別的聯盟能有發揮,7月14日洛杉磯道奇隊與他簽約。
2003年9月19日,是他在大聯盟的最後一場比賽,他只打了1個打席,並得到他生涯第2295分得分。離開道奇隊後,2004年春天,韓德森在紐華克熊隊展開第二個球季,在91場比賽中,他有.469上壘率、保送(96)比三振(41)還多兩倍,和37次盜壘。
2005年5月9日,韓德森和金州棒球聯盟的聖地牙哥衝浪狗隊簽約,他幫助球隊拿到聯盟冠軍。在71場比賽中,他有.456上壘率、73次保送、43次三振,和36次盜壘。
韓德森並沒有打算結束他的大聯盟生涯。2005年5月,NBC和ESPN報導,韓德森宣稱2005年12月25日將退休,但他還是成為自由球員。2006年2月10日,韓德森接受大都會隊的邀請,擔任打擊指導員,離開球員身份。7月,韓德森再加入聖地牙哥衝浪狗隊,這是他第31個職棒球季。
2007年5月18日,舊金山新聞達導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利·比恩,考慮在9月的一場比賽將韓德森加入至球員名單,這樣韓德森在退休時會是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球員。[8]
韓德森最後於2007年7月13日正式宣佈退休,並說「我沒有提交退休文件給大聯盟,但是我想大聯盟的文件已經認為我退休了」。
2024年12月20日,韓德森因肺炎逝世,享年65歲[9][10][11]。
co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