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式DShK重機槍(俄文:ДШК,全稱Дегтярёва-Шпагина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意為「捷格加廖夫—施帕金大口徑(機槍)」;拉丁轉寫:Degtârëva-Špagina Krupnokalibernyj;或轉寫為「Degtyaryova-Shpagina Krupnokaliberny」),是蘇聯從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裝備的重型防空機槍。
DShK發射12.7×108毫米大口徑彈藥,彈鏈供彈。二戰時除可作防空機槍外,亦被裝在輪式射架上用来支援步兵,此射架还可以装上装甲板保护射手。
DShK的名字来源于原設計師瓦西里·捷格加廖夫及格奧爾基·施帕金(俄语:Шпагин, Георгий Семёнович)(改進彈鏈供彈的設計師)的姓氏。DShK有時在口語中被稱寫為「德什卡」(ДуШКа/DuShKa)。
1929年,蘇聯軍隊對防空機槍的需求日漸增加,其中第一种防空機槍名為「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俄语:Дегтярёв,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縮寫為ДК)。该武器在1930年設計,在1933年至1935年进行小批量生產。DK防空機槍最初只由30發彈鼓供彈,射速很低,火力持续性也很差,其後施帕金将供彈方式改為彈鏈供彈,为此重新设计了受弹器,同时也提高了射速。1939年,改進後的ДК獲正式採用並被命名為「捷格加廖夫—施帕金12.7毫米大口徑機槍1938年型」(俄语:12,7 мм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 пулемёт Дегтярёва — Шпагина образца 1938 года),並成為二戰及之后蘇聯軍隊的制式重機槍。
DShK在二戰時被大量採用,通常裝在轉軸三腳架作固定防空用途,或裝在GAZ-AA防空裝甲車上。二戰後期,DShK亦被安裝在斯大林2型坦克及ISU-152自走砲上使用。DShK也被步兵用作支援用途,裝在輪式射架上,亦有被用作同軸機槍,如T-40輕型兩棲坦克。
DShK亦被不少國家特許生產,如中華人民共和國(54式及54-1式重機槍)、巴基斯坦及羅馬尼亞等,自二戰結束後以來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多場武裝衝突中都能找到該槍的身影,與其他蘇聯武器,如:AK、SVD和RPG-7等同樣普及。自1970年代起,蘇聯/俄羅斯軍隊開始以較現代化的NSV重機槍和Kord重機槍取代DShK,但直至近年仍有部分俄羅斯部隊裝備,而且至今仍為大量第三世界國家和前東方陣營國家的制式重機槍,也是現時最廣泛被使用的兩種重機槍之一(另一種為美國的白朗寧M2重機槍)。
除正規部隊使用外,DShK也常常被非正規武裝力量(如:民兵、叛軍、恐怖組織、犯罪集團等)作為武裝改裝車上的主力武器使用。
DShKM(俄语:ДШКМ;裝備總局編號:56-П-542М)是二戰結束後推出的改良型號,重新設計了供彈系統。
DShKT(俄语:ДШКТ;裝備總局編號:56-П-542М)是基於DShK設計的坦克機槍,在Т-54、Т-55和Т-62等坦克上均有裝備。
DShK也是一種廣被準軍事組織和叛軍使用的重機槍之一。
DShK重機槍在一些以現代戰爭為背景的作品都是常見的槍械,通常會被叛軍或游擊隊等非正規武裝組織安裝在武裝改裝車上使用。有趣的是,在冷戰期間製作的西方影視作品(尤其是荷里活電影)往往因無法取得DShK的實物而用其他槍械(如:白朗寧M2重機槍)改裝至類似於DShK的模樣[9][10][11]。
They were Dshkes, a Russian-made beast of a thing that fires half-inch calibre rounds and was designed to bring down helicop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