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 25(正確讀法是Sa.25、Sa-48b或samopal vz.48b[2])是一系列由捷克斯洛伐克所設計、在1948年推出的著名衝鋒槍。這款衝鋒槍系列通常有四種外型上非常相似的型號,分別是:Sa.23、Sa.24、Sa.25和Sa.26。這個衝鋒槍系列的主要設計師是CZ特拉科尼采武器工廠的總工程師瓦茨拉夫·霍萊克。
為了便捷起見,除非是必須表示其型號,否則以下本文將一律以CZ 25系列之作為文章中的簡稱。
CZ 25系列衝鋒槍採用設計簡單的反沖作用式槍機,並沒有採用閉膛待擊(英语:Closed bolt),而是使用開膛待擊的設計。他們還使用了可以控制射擊模式的漸進式扳機系統,可以選擇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射擊模式。輕按扳機的話只能單發,而完全按下扳機的話便是全自動射擊,直到扳機被釋放或是彈匣已經用盡子彈。
CZ 25系列衝鋒槍是第一種被正式採用的包絡式槍機(英語:Telescoping bolt)衝鋒槍(事實上,第一枝使用了包絡式槍機的衝鋒槍是MCEM 2衝鋒槍),即是將槍機縮進機匣後部,縮短槍機運作距離,並且以機匣包覆大部份槍管,從而達到縮短槍械總長度。這種設計能大大減少其總長度,亦令全槍的平衡性和便攜性大大提高。由於使用垂直型設計的手槍握把、從握把底部插入彈匣和扳機結構,亦且握把位置大致是在全槍的中間位置,令操作系統得到進一步的改進。此槍的機匣是從單一的加工圓形钢管所製成。
CZ 25系列衝鋒槍對於西方國家而言是最著名的一種設計,後來的烏茲衝鋒槍的設計靈感亦是來自CZ 25系列衝鋒槍。
而CZ 24和CZ 26就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华约以後生產的,並且重新設計,發射的彈藥改為蘇聯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子弹。
1968年之後,CZ 25被宣布已經過時,許多9毫米口徑的CZ 23和CZ 25銷往世界各地。而剩餘的武器就出口到其他共产主义國家,包括北越。1970年代初,羅德西亞就曾經將一些7.62×25毫米的CZ 26改為9×19毫米,並且命名為LDP(英語:Land Defence Pistol,意為:土地保衛手槍)。其後生產被轉送到南非,曾經短暫地銷售並且命名為桑諾77(英語:Sanna 77),只有半自動射擊模式,並且向該國陷入困境的白人农场出售和使用作為自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