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機場(IATA代码:TNN;ICAO代码:RCNN)或稱為臺南航空站、臺南空軍基地,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是雲嘉南地區最大的機場,不僅是臺南市主要的聯外機場,也是雲嘉南地區第一座擁有國際航線的國內機場[1]。場站目前由軍方管理,包含了軍用的中華民國空軍臺南基地和民用的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臺南航空站(Tainan Airport),同時也是航空器維修商亞洲航空總部與維修基地,面積約5.57平方公里(557公頃),因此越南戰爭期間是美國空軍軍機轉移的重要維修基地之一,也曾是駐台美軍的軍用機場。航空場站區域主要位於臺南市的南區的東南部以及仁德區西北部的交界地帶。
臺南機場緊臨臺南市南區與仁德區、高雄市北端,距離臺南市中心的臺南車站僅6公里。現民用航空方面,有立榮航空等航空公司提供往返澎湖、金門等地航班。
另外,民航局於2011年6月21日完成兩岸空運協議換文,增列臺南機場為直航機場,自2011年7月1日起成為提供兩岸直航服務之機場[2]。
臺南機場,於臺灣日治時期便已經設置,當時稱臺南飛行場。1936年落成時,地屬臺南市郊外永寧庄鞍子。而歷經行政區劃改制,現屬於臺南市南區大恩里。
臺南基地的軍用歷史十分出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除了從此處起飛參與菲律賓的戰鬥之外,臺南飛行場在戰爭後期也為美軍的重要轟炸目標。在軍事上,該機場除了先後為日本海軍航空隊(臺南海軍航空隊、第765海軍航空隊(日语:第七六五海軍航空隊)等)與中華民國空軍使用外,美國空軍亦曾使用該座機場參與越戰,並因兩岸局勢曾在此佈署過核彈[3][4]。由於這些經驗在先,2015年還接待過美軍F-18備降修理。
臺灣日治時期除本場之外,另有兩處「臺南飛行場」,分別位在今天臺南市永康區與歸仁區[5][6]。另外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曾將臺南飛行場拼作「Eineisho Airport」(指「永寧庄機場」)[5]。以下行文在特別指稱日治時期民用的臺南機場將使用「臺南飛行場」一詞,轉為軍用後為與遷到永康的民用「臺南飛行場」區分,改用「臺南機場」一詞。
臺南機場的出現,與1936年8月開啟的島內民航定期航空有關[7]。臺南州在1935年時便已開始挑選機場場址,以後甲、竹篙厝、安平等三地為候選地。翌年(1936年)高雄州與臺南州交涉,希望改在兩州之間的岡山設置機場,但臺南州於同年12月23日通過預算,以新豐郡永寧庄鞍子)作為機場場址,共18萬坪[8]。
為了促使機場早日動工,地方人士在1936年8月13日於臺南公會堂成立「臺南飛行場設置期成同盟會」[5]。後來臺南州知事川村直岡義感到機場設置的急迫性,年底時召開臨時會,望能籌募15萬日圓預算支付工程費用與取得13萬坪的臺灣製糖會社土地[5]。臺南州臨時州會於該年12月23日通過建設案,總經費為16萬1620日圓,土地則為18萬780坪,之後因目的達成,期成同盟會於同年12月29日在臺南市役所會議室宣布解散[5]。
臺南飛行場建設工程於1937年1月30日舉行「地鎮祭」,同年5月30日完工[9][5]。6月1日,第一架飛機在臺南市上空盤旋三圈後,於10時7分正式降落並實質啟用,開場式於6月27日舉行[7][10]。當時的路線有日本航空輸送(日语:日本航空輸送)經營的島內線,稍後再增設馬公線[6]。
民用機場時期的臺南飛行場除了有經營客貨運的日本航空輸送進駐外,另外還有臺南州國防義會航空團[註 1]進駐,舉辦多次滑翔機的訓練活動[5]。後來由於日本樞密院在1939年11月22日決議通過改由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經營日本國內外的民航航線,臺南飛行場內屬於日本航空輸送的設施遂移交給大日本航空[5]。
原為民用機場的臺南飛行場在1940年轉由日軍海軍航空隊使用,民航業務遷到該年3月1日正式啟用的新機場(位於永康庄,約在現在的永康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附近),新機場名字沿用「臺南飛行場」一詞[11][5],但該座民用臺南飛行場在1943年底也因日軍戰況惡化,民用飛機與駕駛皆被軍方徵用而轉為軍用機場[6]。
1944年10月的臺灣空戰中,臺南機場成為重要攻擊目標,機場設施方面有1棟機庫失火,1棟機庫與兩棟附屬建築被毀,無線通信設施受創[5]。1945年年初,日方重整臺灣部隊,第二臺南航空隊遂因而解散,而後在該年2月5日於臺南成立第765海軍航空隊(日语:第七六五海軍航空隊)[5]。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日軍南臺海軍航空隊[註 2]司令於該年10月5日由第765海軍航空隊的司令增田正吾兼任,並與來臺的中華民國空軍第22地區司令張柏壽處理軍事設施與物資的移交,其所呈繳的機場有臺南、仁德、歸仁、永康的機場,與臺南機場南方的「左營F要地應急跑道」,另外還有尚未竣工的麻豆機場[5]。而日治時期曾冠以「臺南飛行場」之名的三座機場中,臺南機場後來變為軍民合用機場[5],位於永康的機場於1947年廢止[6],歸仁的機場則稱為南保機場,駐有中華民國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所轄的陸軍飛行訓練指揮部。
在戰後不久,臺南與臺北松山,是全島唯二的民用機場。國民政府遷臺前,曾闢有廈門、汕頭等線。
配合1954年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成立了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美國空軍第12戰鬥轟炸機中隊(英语:12th Fighter-Bomber Squadron)(12th FBS)從1955年1月27日至2月19日,1955年9月3日至11月30日部屬至台南空軍基地,配備F-86F軍刀戰鬥機,1955年3月3日至4月2日,美國空軍第26戰鬥攔截機中隊(英语:26th Fighter-Interceptor Squadron)(26th FIS)也部署至台南基地。美國空軍第24戰術導彈中隊(英语:24th Tactical Missile Squadron)(24th TMS)在1957年5月7日進駐臺南機場,配備射程高達1,130公里的MGM-1屠牛士飛彈,可以打擊中國東南沿海重要軍事設施,於10月佈署完成,每個中隊共有6個發射架、配備25枚飛彈,每個發射架有2個發射小隊。1956年11月,美國空軍第336日間戰鬥機中隊(英语:336th Fighter-Day Squadron)(26th FDS)也部署至台南基地[12]。
1957年10月20日,美國空軍第6200空軍基地聯隊(6200th Air Base Wing)在台南空軍基地編成,以對進駐的美軍單位提供各項後勤支援,而同樣配備屠牛士飛彈的美國空軍第17戰術導彈中隊(英语:17th Tactical Missile Squadron)也在該年11月完成在臺南機場的佈署,8月18日,第6200空軍基地聯隊(6200th Air Base Wing ; 6200th ABW)轉移至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ir Base),由第6214戰術大隊(6214th Tactical Group ; 6214th TACG)[13]接替。
1958年,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第802工兵航空營(802nd Engineer Aviation Battalion)A連,部署至台南空軍基地,進行基礎設施工作、建造新建築以及鋪設新的混凝土跑道[14][15]。
1958年7月8日後第17戰術導彈中隊撤離,改由為美國空軍第868戰術導彈中隊(英语:868th Tactical Missile Squadron)(868th TMS)[16][17],除了繼續駐在臺南空軍基地之外,也改為配備核彈頭的TM-61C版本,在八二三砲戰期間對於解放軍產生了一定的嚇阻作用,直到1962年3月25日時屠牛士飛彈才撤離[18]。另外美軍曾於1958年2月25日在臺南機場興建Mk 7核彈(英语:Mark 7 nuclear bomb)儲藏庫,當時空軍設置的是獨立的彈藥庫,於是核彈等重要軍備也由美軍第6214保安憲兵中隊(6214th Security Police Squadron)約百人自己看守,艾森豪於1960年開始在臺灣佈署原子彈,後於1974年7月底時撤走[3]。
宋楚瑜曾於其著作中提及,美軍在台灣佈署的原子彈前後共分成兩種,一種是裝在地對地的屠牛士導彈上,後來的另一種則是可吊掛在F-100超級軍刀戰鬥機或F-4幽靈II戰鬥機上的戰術型核彈[4],根據美國冷戰後解密的檔案,臺南機場具體核彈的數量為12枚,MK-7戰術核彈的投擲任務由第405戰鬥機聯隊(英语:405th Fighter Wing)[19]派駐台南基地的第1分遣隊(Detachment 1)負責,台南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分遣隊共配屬4架戰鬥機、6名飛行員和相關人員。4架待命機中有2架負責核子打擊任務,日夜都保持4名飛行員警戒待命,2名休息的狀態 [20]。
美國海軍陸戰隊部屬於日本岩國基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14攻擊中隊(英语:VMFA-314)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23攻擊中隊(英语:VMFA-323)曾於1966年5月13日至7月21日間部署至台南空軍基地,使用F-4B戰鬥機。 1965年4月7日,美國空軍第552空中預警與控制聯隊(英语:552d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Wing)從加州麥克萊倫空軍基地(英语:McClellan Air Force Base)派遣了一個EC-121空中預警機分隊進駐台南基地。 1966年2月8日,第6214戰術大隊(6214th Tactical Group)更名為第6214戰鬥支援大隊(6214th Combat Support Group ; 6214th CSG)[21][22]。
1966年6月10日-1969年12月15日,美國空軍第509戰鬥攔截機中隊(英语:509th Fighter-Interceptor Squadron)從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B)定期以臨時任務(TDY)形式部署F/TF-102A三角劍戰鬥機至台南空軍基地,負責台灣海峽的防空攔截及例行性偵巡任務。
另外美空軍405戰鬥機聯隊(英语:405th Fighter Wing)曾在1959年12月到1967年8月派遣配備F-100D超級軍刀戰鬥機的510戰術戰鬥機中隊(英语:510th Tactical Fighter Squadron)下屬單位進駐臺南機場,之後改由從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B)調來配備F-4D的美國空軍第523戰術戰鬥機中隊(英语:523d Tactical Fighter Squadron)接替[3],美軍駐台南空軍基地的戰鬥機部隊與清泉崗基地不同,台南基地負責核打擊,清泉崗基地負責空優。
以下為第405戰術戰鬥機聯隊曾經派遣支隊進駐台南基地的單位:
1972年6月6日,第523戰術戰鬥機中隊(523rd Tactical Fighter Squadron)部署在泰國烏隆泰國皇家空軍基地(英语:Udorn Royal Thai Air Force Base)一架F-4D(66-6232),飛往北越安沛空軍基地(英语:Yên Bái Air Base)附近執行戰鬥空中巡邏(CAP)時,被S-75飛彈擊中,僚機沒有觀測到彈射跳傘,前座飛官詹姆斯·艾倫·福勒(LTC James Alan Fowler)中校[23]及後座雷達攔截官(RIO)約翰·韋恩·瑟爾(CAPT John Wayne Seuell)上尉 [24]失蹤。
1974年7月31日,美國空軍將MK-7核彈(英语:Mark 7 nuclear bomb)撤離台南空軍基地後,駐台南基地的美軍第6214戰鬥支援大隊(6214th Combat Support Group)更名為第6214空軍基地大隊(6214th Air Base Group)[25],下轄中隊數量縮編為4個,分別為第6214彈藥維護中隊(6214th Munitions Maintenance Squadron)、第6214空軍基地中隊(6214th Air Base Squadron)、第6214保安憲兵中隊(6214th Security Police Squadron)以及位於澎湖拱北山的第2128通信中隊(2128th Communications Squadron)。1974年9月30日,第2128通信中隊(2128th Communications Squadron)解編[26]。
1974年12月1日,第6214空軍基地大隊(6214th Air Base Group)降編為第6214空軍基地中隊(6214th Air Base Squadron ; 6214th ABS)[27],駐紮於澎湖馬公空軍基地及拱北山雷達站的美軍於1975年6月全數撤出。
1975年5月31日,美國空軍第6214空軍基地中隊(6214th Air Base Squadron)於台南空軍基地解散[28],此後,美國空軍於台南空軍基地的駐留人員剩下75人,1977年減少至20人。
越南戰爭期間台南基地的亞洲航空也是美國軍機重要的維修站。據曾以美國空軍尉官身分派駐臺南基地服役的國務院外交官梁昊(Howard H. Lange)所述,臺南基地亞航維修站的保修機種包含了越南戰場歸來的F-105雷公戰鬥機、F-100超級軍刀戰鬥機、F-4幽靈II戰鬥機、A-6闖入者式攻擊機、C-46運輸機及民航空運公司所屬的康維爾880等[29]。在此期間,已經為了12,000多架的美國空軍軍機提供維修服務,並為其中8,000戰機的發動機進行了改裝,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軍後至1979年斷交前,也有部分駐日美軍及駐韓美軍的F-4幽靈II戰鬥機前來維修。
在民用航空方面,1951年指定臺南機場為臺北松山機場的國際線輔助機場,並由民航空運隊負責臺北-臺南航線,1955年航空器修護公司亞洲航空於臺南機場成立。遠東航空則在1957年加入臺北-臺南貨運航線,後來因為高雄國際機場於1965年7月1日成立,臺南機場不再擔任國際線輔助機場,僅有國內線[30]。
1978年8月1日奉交通部民航局核准成立『臺南民航候機室』,並於1993年1月1日改制為臺南輔助站。隔年再改制設立臺南航空站(編制為丙種航空站),1997年升格為乙種航空站(2003年5月28日改為乙等航空站)
臺南機場的全盛期,是在1997年,當時全年載運量達249萬6千人次[31],有臺北、花蓮、臺東、馬公、金門航線,其中臺北航線原有四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華航於1990年代將國內線轉交給華信航空時直接取消臺北-臺南航線,再加上2000年立榮航空因取得離島航線航權(金門、馬公航線)而失去台北航權,因而停飛臺北航線。至此臺北-臺南航線僅剩復興航空及遠東航空營運。
隨著臺鐵環島鐵路網建構完善的原因,復興航空花蓮、臺東航線,於2003年同時停飛,至此臺南機場僅剩西部的臺北-臺南航線以及飛往金門、馬公的離島航線。2007年高鐵通車後,臺灣西岸航空業全面失去競爭力。2008年3月1日,遠東航空停飛臺北-臺南航線,2008年8月1日,復興航空也停飛臺北-臺南航線。雖然2010年由於發生甲仙地震導致高鐵出軌而暫時停駛,曾一度由立榮航空復飛臺北-臺南航線,但屬於臨時性質。此後至2013年,臺南機場的定期航線班機,僅有澎湖、金門兩條離島國內航線,年載運僅有28萬人次,為全盛期的9分之1。
2011年6月30日,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核定開放不定期國際及兩岸包機業務,臺南機場成為臺灣第9個可以營運國際/兩岸航線的機場。曾有數次不定期的包機起降,至2013年之後陸續有中華航空、中國東方航空越捷航空等,開闢香港、武漢、大阪及胡志明市等地定期航線。臺南機場亦在同時同步開啟外籍航空班機轉降業務,是部分航班在桃園國際機場、高雄國際機場、澎湖機場(距離最近,飛行20分)、金門機場(先轉降澎湖,無法降落才轉飛臺南)以及臺灣以外的香港國際機場、澳門國際機場關場時的轉降機場。
由於中華民國國軍部隊在二戰後將重心放在中國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到1948年間並未在臺南機場駐有航空部隊,日軍留下來的飛機有的被送到中國大陸使用,有的是當成廢鐵拍賣,也有部分飛機留在臺灣當成連絡機[3]。隨著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國軍部隊由中國大陸開始轉進撤退到臺灣。
中華民國政府遷到臺灣,兩岸交流中斷後,臺南機場在民航方面仍保有臺灣地區的航線,而在軍事方面除了有中華民國空軍使用外,亦曾為駐臺美軍的空軍基地之一。中華民國空軍第一轟炸大隊於1952年時從臺中水湳機場移駐臺南機場,改配置F-84雷霆噴射式戰鬥機,後來該部隊歷經裝備更替與更名,為今天的空軍第一戰術戰鬥機聯隊[註 3][3]。主要配置的戰鬥機為國造IDF經國號輕型戰鬥機。
臺南機場駐有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第三大隊第一中隊 ,主要負責區域為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的陸、海、空之救災、救難、救護、觀測偵巡、運輸等任務。目前使用的直昇機機型為AS365以及UH-60M黑鷹直升機。
臺南機場範圍內航機均由中華民國空軍人員負責管制及頒發許可,未另行配置民航管制單位。管制席位及無線電頻率請參見臺北飛航情報區無線電頻率與呼號,或條目內的電子式飛航指南。航機進入或離開機場空域[註 4][32]前後由位於高雄機場內的高雄近場管制塔臺進行終端管制。另外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在西港區設置的臺南西港機房都卜勒多向導航台提供航機VOR、DME、NDB等自動化飛航資訊服務。
由越南籍越捷航空營運越南胡志明市航線(主要以A321機型執飛,受起降時間帶調配問題暫時停航,目前規劃復航中)
航站外即有排班計程車,另外亦有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培訓之臺南市觀光計程車。
GoShare 於航站外之機場路劃設兩區塊之自助借還區域。
|access-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