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區,舊稱「八塊厝」,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東北部,為國防部高等軍事法院與國防部北部地方軍事法院所在地。北鄰桃園區,東鄰新北市鶯歌區,西鄰中壢區,西南連平鎮區,南接大溪區,地勢南高北低,有茄苳溪貫穿南北。行政區域東西長6,760公尺,南北長8,460公尺,面積33.7111平方公里,是桃園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2],為銜接桃園台地與台北盆地之門戶。區內人口約有21.5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有6,369人,為桃園市人口密度僅次於桃園區排行第二高的行政區。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升格為直轄市,原縣轄八德市改制為八德區。
八德區舊名「八塊厝[1](臺灣話:Peh-tè-tshù)」(下含小字莊頭、莊尾、稻埕頭、連城、舊城、公館、租倉、城外等八處,今八德區公所、三元宮一帶地區),相傳是清乾隆年間有謝、蕭、邱、呂、賴、黃、吳、李姓等八戶人家至此開墾,每姓各築一屋,因而得名,另外還有客家話的稱呼八隻屋。1920年改設「八塊庄」,劃歸新竹州桃園郡管轄。戰後改名桃園縣八德鄉;1995年1月改制「八德市」,同時「村」改為「里」。八德區主要商業活動聚集在大湳一帶,而非八德區公所所在地。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改制直轄市,八德市改制「八德區」[1]。
根據桃園市政府民政局及桃園市八德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八德區戶數約8.4萬戶,人口21.5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大和里與大慶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585人與1,609人[8]。
八德區居民以閩南籍、客家人、外省眷村等為主,加上少數原住民及外籍配偶等族群。另外,八德區為臺灣本島最多馬祖人聚居的行政區,人數將近兩萬人,是馬祖人的新故鄉[9]。而全國規模最大的榮民就養機構—桃園榮民之家也位於該區,使八德區成為一個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
八德區公所是桃園市政府在八德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桃園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12]。八德區為桃園市議會第三選區,在市議會的63席市議員中,八德區共選出5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13]。
現今八德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八塊庄屬新竹州桃園郡[14]:78。八塊庄轄八塊、大湳、小大湳、下庄子、茄苳溪、霄裡等6個大字[15]。1945年,改為「八塊鄉」,屬新竹縣桃園區。1946年4月,改名「八德鄉」。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並裁撤區署,八德鄉改隸新成立的桃園縣。1995年1月1日,八德鄉改制為「八德市」[14]:78。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改制為直轄市,八德市改制為市轄區「八德區」,隸屬桃園市[1]。
八德區共轄51里[16],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
註:舊地名中的「坡」,同「陂」,是指埤塘、水塘的意思。
註:「更寮」又稱「望寮」,意指守更的簡陋屋舍;為防匪盜之施設而漸成聚落。
註:「麻園」以農作物為名,早期八德這個地區因為遍植胡麻作物製做麻油,因而稱為「麻園」。
八德大湳地區都市計畫區範圍以大成國小附近大湳市場、民和戲院之舊商圈及廣豐新天地、國賓影城新興商圈等商業區為中心,包括介壽路兩旁,南至大潤發賣場,北至桃園都市計畫界線,總面積約409.27公頃;目前為八德區人口聚集的主要地區。2016年桃園市政府整併全市33處都市計畫區,將此區整併入桃園都會區都市計畫。
範圍:大福里、大正里、大宏里、大智里、大勇里、大榮里、大義里、大漢里、大千里、大忠里、大慶里、大同里、大成里、陸光里、大部分(大和里、大愛里)、部分(大強里、大湳里、大興里、大華里、廣隆里、桃園區中德里)。
本特定區原是配合高鐵桃園站與國衛院等兩大基礎建設將在該區設立而規劃,惟後來皆未在該區設立。目前則是以八德區公所為中心,1994年起由地方開始規劃,2003年送交內政部審議,經過無數次的溝通協調,擴大都市計畫面積由原來650公頃驟減至164.78公頃(扣除舊市區面積49.16公頃,實際擴大面積115.62公頃)。2009年1月內政部審核通過第一期116公頃的開發計劃案(土地變更),已於2010年初完成,未來還將持續規劃進行第2期、第3期的都市計劃開發案。2016年桃園市政府整併全市33處都市計畫區,將此區與大溪埔頂都市計畫區整合。
範圍:大部分(福興里、瑞豐里)、部分(興仁里、瑞興里)。
八德擴大都市計劃區內,目前有二條寬達50米的大道(建德路、豐德路),以及建置長達28公里的寬頻管道,還有桃園捷運綠線的捷運車站專區,形成環狀的捷運網絡系統,並與大台北捷運系統接軌(目前尚在規劃中)。八德擴大都市計畫廣置公園,瑞興、福興、興仁、瑞豐、瑞德等里都畫設公園用地,還特意保存區內4口水利會大池塘,讓它成為自然生態公園,成為八德區主要特色。還有總長8公里多環區的自行車道。區內西邊還保留2.4公頃作為中央大學八德校區。東側豐德路介壽路口增設國道三號大鶯豐德交流道(暫名)可行性評估市政府已於2018年9月送交通部高公局審議。[17] 八德擴大都計的第三條大道(園三),路寬40米,本為生活圈六號道路,現更名為「八德區介壽路至建德路新闢道路」。長度約1.7公里,未來會從八德擴大都市計畫建德路、仁德一路口沿仁德一路,穿越建國路、豐田路沿著產業道路,最後再連接介壽路二段六八五巷(伍陽農場)旁,新闢道路會配合捷運綠線土木工程,將會委託捷運施工單位一併施工,預定2019年12月施工,2025年11月完工。
葉金萬是桃園八塊厝當地人,生於清代道光21年(1841年),歿於日治時代昭和5年(1930年),享年89歲,是台灣當時著名的建廟老師傅,八德三元宮殿內的木樑及雕飾,古樸典雅,就是出自此名木作大師葉金萬之手。其故居「樹德堂」,原為葉氏祖厝宗祠,就位於三元宮旁;古厝建造於咸豐4年(1854年),為傳統三合院格局。卻在此次八德擴大都市計劃中,古厝被拆除,夷為平地。[18]。
計畫涵蓋八德區龍友里。
計畫涵蓋八德區高明里、高城里、茄苳里、茄明里。
此處原為中華電信公司所有,位於介壽路旁,距離桃園捷運綠線G5站僅200公尺,距離國道2號大湳交流道也僅約3公里,升格後經市府協調,同意以公辦重劃的方式重新規劃,2022年11月15日動工,工程預計2024年底完工。
計畫涵蓋八德區瑞德里部分及興仁里部分,與八德地區都市計畫相鄰。
托嬰時間為07:00~18:00,每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2020年1月9日動工,2021年10月24日開幕
社區購物中心/動力中心
八德區金融機構大多數集中在大湳介壽路一帶
離國道2號大湳交流道僅400公尺,八德區和強路與和平路口,定位為市區客運及國道客運轉乘站,基地面積1250坪,共設置4席停靠月台、122席機車停車位、3席汽車臨停接送區、2席計程車排班區及17席公共自行車位,提供乘客無縫轉乘其他運具。於2024年2月19日啟用。
預定在八德區豐德路上,未來能連接國道三號大鶯豐德交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