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oyuan Bus Company, Ltd.),簡稱桃園客運、桃客、TYBUS,於1903年成立[1],公司總部位於桃園市桃園區,為桃園市的地方客運公司,主要以桃園車站以及中壢車站為中心,經營桃園市的市區公車路線,其中部分路線亦服務至新北市及新竹縣(如5027路(中壢-後湖)營運至新竹縣新豐鄉後湖村;5109路(大溪-高遶)因應新竹客運關西-復興線停駛,而延駛羅馬公路至新竹縣關西鎮李屋地區,可與新竹客運往關西之5638路線相互接駁,維持羅馬公路之客運運輸)。此外亦營運國道客運往來台北市及新北市。
營運範圍大致如下:
1988年2月14日,當時任職於桃園客運的曾茂興,抗議公司不同意加發年終獎金、紅利及改善休假制度,帶領產業工會發動台灣公路客運業界第一次的罷工抗爭,這件事引發了之後一連串的客運罷工潮。[5][12]
桃園客運的市區公車1990年代多以Isuzu(包括NQR中巴)與Hino為主,2004年12月購入成運大宇BS車款; 國道客運部分近年也改以Mitsubishi Fuso與Hino氣墊巴士加強服務。
在鄉鎮市免費公車的部分,中型巴士分別有Toyota Coaster與Fuso Rosa,以往採用藍色塗裝,但近年來也將部分塗裝改成與大型巴士相近的紅色系線條塗裝。
往年成車是由豐榮鐵工廠(2001年前)、建大車體(1998年─2004年,2003年其中一批由鉅巃車體打車,2005年遊覽車由達興汽車打造)、固特汽車(2004年、2005年)進行打造;2004年,桃園客運亦曾引進一批與大有巴士同款的Daewoo車輛,2006年的HINO遊覽車則由鉅巃車體廠打造,2007年的五十鈴四期環保中巴與大巴則由鉅巃車體廠打造。而在2008年,國道客運車由桃園的鑫威車體打造。國道車和遊覽車2008年開始交由總盈車體打造,固亞車體(前固特汽車改組而來)打造2008~2014年的HINO市區公車和普遊車)客運巴士。近年來已經不採用五十鈴車款,在2011年有採購豐田原裝進口巴士和2011固亞HINO車和韓國現代巴士(現代巴士配置至中壢站(原配桃園總站)<僅有一部439-FT>,已歸還總盈車體)。
桃園客運在2011年,首度引進低底盤公車,車輛廠牌為瑞典VOLVO,車體由唐榮車體承造(2013年由大吉車體承造),目前桃客已引進38部。
桃園客運所有車輛已在2012年3月1日啟用“多卡通感應機”。
2012年向台灣立凱電租用低底盤電動巴士041-FV,2013年購買中國大陸申沃低底盤電動巴士091-FV~097-FV,目前全數停用中;接著於2014年續購申沃低底盤電動巴士067-FV~073-FV 167-FV~168-FV 177-FV,目前桃客已引進15部。
2012向台灣立凱電租用電動車042-FV和043-FV,行駛中壢免費公車。
2013年首度引進大宇DAEWOO BS120CN (五期引擎)低底盤公車,接著2014年續購本車型,目前桃客已引進25部。
2015年首度引進宇通YUTONG ZK6128HG低底盤公車及ZK6118HGA一般底盤公車,低底盤17部,一般底盤5部,2016年續購低底盤公車10部,一般底盤9部,2017年續購低底盤85部,一般底盤10部,目前桃客已引進低底盤102部,一般底盤24部。
2016年首度引進華德RAC RACE150低底盤電動巴士,目前已引進7部。
2016年首度引進申沃柴油低底盤公車,目前已引進34部。
2016年首度引進日野低底盤公車(固亞車體),2020年續購本車型(馨盛車體),目前已引進12部。
2018年首度引進成運 Master MB120NS(五期)低底盤公車,目前已引進8部。
2018年首度引進豐田 Coaster XZB70L-ZEMSYR 中型巴士,接著2019年續購本車型,目前桃客已引進18部。
2018年首度引進日野 FC7JGTZ-AZF中型巴士,目前已引進6部。
2019年所有車輛的寶錄“多卡通感應機”更換為宏碁“多卡通感應機”。
2020年所有低底盤公車(公路客運配車除外)完成"後門感應機"(一車雙機)之安裝。
2022年12月引進弘鉅一般底盤公車,目前桃客已引進12部。
依派車責任單位
(包含2016/12/1移撥桃園市公車的所有50xx、51xx開頭的4碼路線,桃園站的5116路除外)
學生專車
3.桃園線
4.中壢線
自2001年開始行駛由各鄉鎮市公所開辦之循環路線公車,目前有下列路線
2.此僅列舉不兼營公路客運者。 3.基隆客運前身為台北客運,但和現今的台北客運無關。 4.皇家客運與皇嘉客運並非同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