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座 ,88個現代星座 之一,也是2世紀希臘羅馬 天文學家托勒密 列出的48個星座 之一,位於天球赤道 以北。在希臘神話 中,仙女座象征被拴在岩石上待海怪刻托 吞噬的女神安朵美達 。仙女座在北半球 秋季夜晚最易觀賞,同時出現的還有象征珀耳修斯 神話中其他神祇的星座。由於其赤緯偏北,仙女座只有在南緯40度線 以北的地區能夠看到,在40度以南的地區則會位於地平線之下。仙女座是天球上最大的星座之一,面積為722平方度 ,即是滿月 大小的1400倍,最大星座長蛇座 面積的55%,亦是最小星座南十字座 面積的十倍以上。
仙女座中的最亮恆星壁宿二 (仙女座α)是一對聯星 ,曾經同時歸為飛馬座 的一部分,星座連線時也會連在一起。天大將軍一 (仙女座γ)也是一對聯星 ,色彩鮮艷,是受業餘天文學家青睞的觀測對象。奎宿九 (仙女座β)比壁宿二少暗一些,屬於紅巨星 ,用肉眼能看到它呈紅色。肉眼可見的仙女座星系 (梅西爾31)是仙女座內最明顯的深空天體。它是距離銀河系 最近的螺旋星系 ,也是亮度最高的梅西爾天體 之一。一些較暗的星系,包括M31的伴星系M110 和M32 、可用望遠鏡觀測的藍雪球星雲 以及更遙遠的NGC 891 ,都在仙女座的範圍以內。
在中國天文學 中,組成仙女座的各個恆星分別屬於四個不同的星宿;印度神話 中也有對應於仙女座的星座。仙女座流星雨 是每年11月發生、量度較低的流星雨 ,其輻射點 位於仙女座之內。
歷史與神話
約翰·赫維留 所描繪的仙女座,出自其編制的《天圖冊》(Uranographia )1690年版。當時的星圖均以天球 以外向內的視角繪製,因此與今天的星圖鏡像相反。
1825年前後在倫敦出版的一套星座卡《烏拉尼亞之鏡 》(Urania's Mirror )以天球以內向外的視角所描繪的仙女座
1000年前後歐洲早期科學手稿中的仙女座
在年代比希臘天文學更早的巴比倫天文學中,仙女座中間和雙魚座 的一部分恆星合起來形成一個星座,象征巴比倫神話 中的生育女神亞奴尼圖(Anunitum)。
仙女座所象征的是希臘神話 中「被鏈條拴住的女神」安德羅美達 ,也就是玻耳修斯 之妻、傳說中埃塞俄比亞 國王克甫斯 和王后卡西歐佩亞 之女。在這一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裡,卡西歐佩亞炫耀自己的女兒比涅瑞伊得斯 海仙女還要貌美,海仙女便向海神波塞冬 告狀,希望他能懲罰卡西歐佩亞的無禮之言,波塞冬因此令海怪刻托 侵襲埃塞俄比亞。驚慌失措的國王克甫斯從阿蒙神諭得知,要拯救王國,就只有把女兒安德羅美達獻祭給刻托。[ 12] 安德羅美達被鏈條拴在海石上,此時英雄玻耳修斯用女妖美杜莎 的頭把海怪化為岩石,救下了她。大陵五 (英仙座β),在歐洲又被稱為「魔星」,便象征著美杜莎的頭。後來,玻耳修斯和安德羅美達成婚,誕下七兒二女,並建立起邁錫尼 城,是為玻耳修斯王朝。安德羅美達去世後,智慧女神雅典娜 在天上製成星座來紀念她,也就是仙女座。仙女座緊鄰的英仙座 、仙后座 、鯨魚座 和仙王座 也分別象征神話故事中的玻耳修斯、卡西歐佩亞、刻托和克甫斯。
托勒密 於2世紀所著的《天文學大成 》中,最早共列出48個星座 ,仙女座就是其中一個:壁宿二 (仙女座α)為安德羅美達的頭,車府增十六 (仙女座ο)和螣蛇十九 (仙女座λ)為鏈條,奎宿五 、奎宿六 、奎宿八 、奎宿九 和天大將軍一 (仙女座δ、π、μ、β和γ)為身體及雙腿的輪廓。不過,這並不是唯一的想象形態,只是較常用的一種。阿拉伯天文學家 也有記載托勒密的星座,但在仙女座中額外納入幾顆星,象征女神腳下的一條魚。1787年,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波德 將仙女座內的幾顆恆星以及蝎虎座 的大部分恆星合起來,歸為腓特烈榮譽座 ,以紀念普魯士腓特烈大帝 ,但不久後便不再通用。仙女座自托勒密時代開始就被廣泛沿用至今,並成為國際天文聯會 官方認可的88個現代星座 之一。但與古時定義不同的是,現代的仙女座不再是幾顆亮恆星連起來的輪廓,而是天球上一個包含這些亮恆星以及周邊天體的特定區域。1922年,國際天文聯會決定根據仙女座的拉丁文 名Andromeda,得出其正式縮寫「And」。尤金·德爾波特 在1930年定下仙女座的正式邊界,即一個由36段線組成的多邊形。根據赤道坐標系統 ,仙女座位於赤經 22時57.5分和2時39.3分之間、赤緯 53.19度和21.68度之間。[ 3]
非西方星座系統
在肉眼下看到的仙女座。圖中加上直線以作示意
中國天文學 中的奎宿 包括仙女座的9顆星(仙女座β、μ和ν等)及雙魚座的7顆星等,呈鞋形。[ 12] 仙女座γ 又稱天大將軍一,屬於天大將軍 。[ 12] 仙女座α 連同飛馬座γ 組成壁宿 ──玉皇宮殿、藏書閣的東墻。仙女座的北部為天厩 ,西部連同蝎虎座形成螣蛇 。[ 12]
阿拉伯天文學中的「鯨魚座」(الحوت,al-Hut)包括仙女座中的奎宿一 、奎宿二 、奎宿四 、奎宿五 、奎宿六 、奎宿七 、奎宿八 、奎宿九 、奎宿增廿二 (仙女座ν、μ、β、η、ζ、ε、δ、π、32)以及仙女座星系,另含現代西方鯨魚座中的外屏五 、奎宿十四 、奎宿十五 和奎宿十六 (鯨魚座ν、φ、χ和ψ)。
有關仙女座的印度神話 故事和希臘神話非常相似:根據梵文 古文獻記載,女神安塔爾瑪達同樣被拴在岩石上。由於兩個故事之間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女神名稱「安塔爾瑪達」與「安德羅美達」發音之近,因此學者相信兩者的背景有緊密的聯繫。
安德羅美達也和美索不達米亞 創世神話中的混沌女神迪亞馬特 有關聯。迪亞馬特為丈夫阿勃祖 誕下許多妖怪,但後來決定發起戰爭消滅這些妖怪。最後馬爾杜克 把她殺死,結束了戰爭,並把迪亞馬特的遺體做成星座,讓凡人用來計時。
馬紹爾群島 人把仙女座、仙后座、三角座和白羊座合起來組成一個象征鼠海豚 的星座。仙女座的亮星主要位於豚身,仙后座為豚尾,白羊座為豚首。土阿莫土群島 人把壁宿二 稱為「Takurua-e-te-tuki-hanga-ruki」,意為「勞苦之星」。
主要天體
恆星
仙女座輪廓示意圖
壁宿二 (仙女座α )是仙女座中最亮的恆星,屬於A0p型 聯星 ,綜合視星等 為2.1,光度 為96 L ☉ ,距離地球97光年 。[ 22] 壁宿二在西方神話中象征仙女安德羅美達的頭,但西方同樣使用的阿拉伯傳統星名Alpheratz、Sirrah卻源於「سرة الفرس」(surrat al-faras),意為「駿馬的肚臍」。[ 12] 壁宿二與室宿一 、室宿二 和壁宿一 (飛馬座α、β和γ)一起形成所謂「飛馬座四邊形」的星群 ,所以壁宿二也曾被納入飛馬座 以內,又名飛馬座δ。阿拉伯星名中的駿馬亦由此而來。[ 12]
奎宿九 (仙女座β )屬於M0型 紅巨星 ,視星等為2.06,光度為115 L ☉ ,距離地球198光年。阿拉伯傳統名為Mirach,意為纏腰布,是從托勒密的文章翻譯而來。不過在阿拉伯世界裡,奎宿九通常是仙女座腳下鯨魚星座的一部分(該星座比西方鯨魚座更大)。
天大將軍一 (仙女座γ )位於仙女座最南端,呈橙色,亮度高,屬於K3型 巨星 ,綜合視星等為2.14。天大將軍一是一個多星系統 ,其主星呈黃色,視星等為2.3,伴星呈藍綠色,視星等為5.0,兩星相距9.7弧秒 。[ 12] 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 曾說:「兩顆恆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特別是兩者截然不同的大小,讓人聯想到恆星和行星 之間的關係。」他描述較暗的那顆「呈淡天藍色,稍偏綠」,且可再細分為主星和伴星,其中伴星的視星等為6.3,繞主星公轉週期為61年。整個恆星系統距離地球358光年。[ 28] 天大將軍一的阿拉伯傳統名為Almach,源自「عناق الأرض」(Anaq al-Ard),直譯為「土地孩子」,意思是協助獅子尋找獵物的動物。
奎宿五 (仙女座δ )屬於K3型 橙巨星 ,視星等為3.3,距離地球105光年。[ 29]
螣蛇十九 、螣蛇廿 、螣蛇廿一 、螣蛇廿二 和車府增十六 (仙女座λ、ψ、κ、ι和ο)共組成一個稱為「腓特烈的光榮」的星群,這一名稱源自已不再使用的腓特烈榮譽座 。螣蛇十九呈黃色,屬於G8型巨星,距離地球86光年。[ 30] 螣蛇廿呈藍白色,屬於B7型主序星,距離地球988光年。[ 31] 螣蛇廿一呈白色,屬於B9 IVn型主序星,距離地球168光年。[ 32] 螣蛇廿二呈藍白色,屬於B8型 主序星 ,距離地球502光年。[ 33] 車府增十六呈藍白色,屬於B6型巨星,距離地球679光年。[ 34]
奎宿八 (仙女座μ )呈白色,屬於A5型主序星,視星等為3.9,距離地球130光年。[ 35]
天大將軍六 (仙女座υ )是一對聯星,由一顆F型矮星 和一顆M型矮星 組成,整體視星等為4.1,距離地球44光年。[ 36] 主星擁有四顆已證實的行星 ,質量分別為木星 的0.96、14.57、10.19和1.06倍。[ 37]
天大將軍增一 和天大將軍增二 (合稱仙女座ξ )為聯星系統,距離地球217光年。主星呈橙色,屬於K0型巨星。[ 38]
奎宿六 (仙女座π )是一對聯星,呈藍白色,視星等為4.3,距離地球598光年。主星屬於B5型主序星。[ 39] 伴星視星等為8.9。
天大將軍三 (仙女座51 )起初被約翰·拜耳 歸為英仙座,編號為英仙座υ,但之後被國際天文聯會重新劃為仙女座的一部分。天大將軍三呈橙色,屬於K3型巨星,距離地球177光年。[ 41]
軍南門 的舊編號為仙女座54,現編號為仙女座φ。[ 12]
天大將軍八 (仙女座56 )是一對視雙星,主星呈黃色,屬於K0型巨星,視星等為5.7,距離地球316光年。[ 42] 伴星呈橙色,屬於K0型巨星,視星等為5.9,距離地球990光年。
仙女座R 是一顆米拉變星 ,週期為409天,最高視星等為5.8,最低視星等為14.8,距離地球1250光年。[ 43] 仙女座中另有6顆Mira variables。
仙女座Z 是仙女座Z變星 的M型原型,最高視星等為8.0,最低視星等為12.4,距離地球2720光年。[ 44]
羅斯248 (仙女座HH )距離地球10.3光年,在最近恆星中排行第九。Ross 248呈紅色,屬於M6型主序天龍座BY型變星 。[ 45]
螣蛇增九 (仙女座14 )呈黃色,屬於G8型巨星,距離地球251光年,[ 46] 質量為2.2 M ☉ ,半徑為11 R ☉ 。它的一顆行星仙女座14b 於2008年發現,軌道半徑為0.83天文單位 ,公轉週期為186天,質量為木星的4.3倍。[ 47]
深空天體
仙女座星系(梅西爾31,M31)
仙女座的位置遠在銀河平面 以外,所以不包含銀河系中的任何疏散星團 和亮星雲 。由於不受銀河系的塵埃、氣體和密集恆星的遮蔽,所以仙女座範圍內不少遙遠星系都是肉眼可見的,其中最著名的深空天體 莫過於仙女座星系 (又名梅西爾31、M31和NGC 224)。在無雲無光的晚上,於仙女座北部可見一片蒙蒙暗光,就是仙女座星系。它在天球上的視大小 為192.4乘62.2弧分,視星等為3.5,是北天亮度最高的深空天體之一。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220萬光年(另有估值高達250萬光年),是肉眼可見的最遠天體之一,也是銀河系附近的最大星系以及本星系群 中最大的一員。仙女座星系直徑約20萬光年,為銀河系的兩倍,並屬於棒旋星系 ,形狀與銀河系相似。雖然肉眼可見,但要直到公元964年,阿拉伯天文學家阿卜杜勒-拉赫曼·蘇菲 才在《恆星星座 》(كتاب صور الكواكب)中首次記錄下這「一小片雲」。[ 12] 望遠鏡發明不久後的1612年,德國天文學家西門·馬里烏斯 首次用望遠鏡對仙女座星系進行觀測。
雖然仙女座星系常被稱作銀河系的孿生星系,但是它的質量和直徑卻是銀河系的雙倍。在大約50億年後的未來,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預測將會仙女座星系-銀河系的碰撞 ,促進新一輪的大規模恆星生成過程。
仙女座星系的高清晰度照片[ 53]
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文·哈勃 在1923年利用加州威爾遜山天文台 的100英吋虎克望遠鏡,在M31(當時稱為仙女座星雲)中尋找新星 的時候,觀測到造父變星 。他把這類星體當作標準燭光 ,從而推算出它們和地球間的距離。Hubble發現,這些變星都遠在銀河系以外,以此推論許多類似於M31的天體都是獨立的「島宇宙」。哈勃最初估計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90萬光年,恩斯特·奧匹克 在1925年則估算出更準確的150萬光年的距離。
仙女座星系的主要伴星系有兩個較黯淡的橢圓星系M32 和M110 (分別又名NGC 221和NGC 205)。M32是較小的一個,在天球上的大小為8.7乘6.4弧分,位置上顯得重疊在仙女座星系上,用望遠鏡看是朦朧的一小團;M110比M32稍大,在天球上的大小為21.9乘10.9弧分,在位置上明顯獨立於仙女座星系。M32位於仙女座星系核以南0.5°,M110則位於星系核西北1°的地方。法國天文學家紀堯姆·勒·讓蒂 於1749年發現M32,後人則推斷出M32比仙女座星系更接近地球。由於其面亮度 和整體視星等都較高,分別為10.1和9.0,所以用雙筒望遠鏡便可觀測。M110屬於矮橢球星系 或普通橢圓星系。其亮度比M31和M32低得多,面亮度為,視星等為8.9。
包括M32和M110在內,仙女座星系共有15個衛星星系 。其中九個處於同一平面上,所以科學家推論它們的形成有共同的根源。與銀河系的衛星星系 一樣,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都是年齡大、氣體少的矮橢圓 和矮橢球星系 。
哈勃太空望遠鏡 所拍攝到的藍雪球星雲
除了仙女座星系及其伴星系以外,位於仙女座內的還有天大將軍一以東的NGC 891 (科德韋爾23)。威廉·赫歇爾 和卡羅琳·赫歇爾 兄妹兩人於1783年8月共同發現NGC 891。NGC 891是一個較小的棒旋星系,在天球上的大小為13.5乘2.8弧分。其側面對向地球,有一條清晰可見的暗塵帶貫穿其中心。它距離地球約3千萬光年,紅移 為0.002。雖然NGC 891的總視星等達到9.9,但它的面亮度只有14.6,所以在實際觀看上顯得非常黯淡。
NGC 752 (科德韋爾28)是仙女座中的一個疏散星團 ,位於銀河系內,總視星等為5.7,寬49弧分,含約12顆亮星,另有超過60顆視星等約為9的恆星用低放大率望遠鏡就可以觀測,是疏散星團中較不顯眼的一個。仙女座的另一個疏散星團是NGC 7686 ,同樣位於銀河系內,視星等為5.6,寬15弧分,含約20顆恆星,比NGC 752更為緊湊。
仙女座有一個比較突出的行星狀星雲 NGC 7662 (科德韋爾22),又稱藍雪球星雲。NGC 7662大約在螣蛇廿二西南面3°以外的位置,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在業餘天文學家之中是一個受歡迎的觀測對象。之所以得名為藍雪球星雲,是因為它在望遠鏡中是一個黯淡的藍綠色圓形天體,總視星等為9.2。在更高的放大率下,NGC 7662呈稍偏橢圓的環狀盤形,顏色向內逐漸加深,中心有一顆視星等為13.2的恆星。星雲的總視星等為9.2,大小為20乘130弧秒。
流星雨
每年11月都會出現放射點位於仙女座的仙女座流星雨 。此場流星雨在11月下旬達致頂峯,但流星頻率較低,極值每小時少於2顆。天文學家常把仙女座流星雨和在19世紀解體的比拉彗星 聯繫起來,但這種關係是具有爭議的。仙女座流星雨中的流星速度慢,而且分佈廣,在仙女座周圍的星座中也會出現。流星有時以紅色火球 形式出現。仙女座流星雨造就了19世紀最壯觀的幾場流星雨,其中1872年和1885年的流星雨達到每秒2顆流星的頻率極值(每小時天頂流星數 為10,000,當時的中國天文學家寫道:「星隕如雨」。2011年12月3至5日又發生一次大流星雨,為1885年來最大,每小時天頂流星數極值為50。此次流星雨被認為和1649年掠過太陽的比拉彗星有關聯,但所觀測到的流星體都和彗星與1846年的解體事件無關。觀測者預測,在2018、2023和2036年都將會再次出現大流星雨。
參見
仙女座星系
參考資料
引用
書目
Allen, Richard H. Star Names: Their Lore and Meaning . G. E. Stechert. 1899. OCLC 30773662 .
Bakich, Michael E. The Cambridge Guide to the Constellation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0-521-44921-2 .
Davis, George A., Jr. The Pronunciations, Derivations, and Meanings of a Selected List of Star Names. Popular Science. 1944, 52 : 8. Bibcode:1944PA.....52....8D .
French, Sue. Winter wonders: star-studded January skies offer deep-sky treats for every size telescope . Sky and Telescope (Academic OneFile). 2006-01, 111 (1): 83.
Higgins, David. Exploring the depths of Andromeda. Astronomy (Academic OneFile). 2002-11: 88.
Koch, A.; Grebel, E. K. The Anisotropic Distribution of M31 Satellite Galaxies: A Polar Great Plane of Early-type Companions . Astronomical Journal . 2006-03, 131 (3): 1405–1415. Bibcode:2005astro.ph..9258K . arXiv:astro-ph/0509258 . doi:10.1086/499534 .
Hoskin, Michael; Dewhirst, David. The Cambridge Concise History of Astr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521-57291-0 .
Jenniskens, Peter. Meteor Showers and Their Parent Come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521-85349-1 .
Makemson, Maud Worcester. The Morning Star Rises: an account of Polynesian astronomy.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41.
Moore, Patrick; Tirion, Wil. Cambridge Guide to Stars and Planets 2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78-0-521-58582-8 .
Moore, Patrick. The Data Book of Astronomy . 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 2000. ISBN 978-0-7503-0620-1 .
Olcott, William Tyler. Star Lore: Myths, Legends, and Facts .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2004 [1911]. ISBN 978-0-486-43581-7 .
Pasachoff, Jay M. A Field Guide to the Stars and Planets 4th. Houghton Mifflin. 2000. ISBN 978-0-395-93431-9 .
Rao, Joe. Skylog . Natural History (Academic OneFile). 2011-10, 119 (9): 42.
Ridpath, Ian; Tirion, Wil. The Monthly Sky Guide 8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521-13369-2 .
Ridpath, Ian. Stars and Planets Guid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691-08913-3 .
Rogers, John H. Origins of the Ancient Constellations: II. The Mediterranean Traditions.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1998, 108 (2): 79–89. Bibcode:1998JBAA..108...79R .
Russell, Henry Norris . The new international symbols for the constellations. Popular Astronomy . 1922-10, 30 : 469. Bibcode:1922PA.....30..469R .
Sherrod, P. Clay; Koed, Thomas L. A Complete Manual of Amateur Astronomy: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Dover Publications. 2003. ISBN 978-0-486-42820-8 .
Hubble Essentials: About Edwin Hubble . HubbleSite.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2008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9).
Staal, Julius D.W. The New Patterns in the Sky: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Stars 2nd. The McDonald and Woodward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ISBN 978-0-939923-04-5 .
Thompson, Robert Bruce; Thompson, Barbara Fritchman. Illustrated Guide to Astronomical Wonders. O'Reilly Media. 2007. ISBN 978-0-596-52685-6 .
Wagman, Morton. Lost Stars. McDonald and Woodward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0-939923-78-6 .
Wilkins, Jamie; Dunn, Robert. 300 Astronomical Objects: A Visual Reference to the Universe 1st. Firefly Books. 2006. ISBN 978-1-55407-175-3 .
網上來源
Block, Adam. M32 . 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 2003-10-17 [2012-05-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3-14).
Star: ups And .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2012-04-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5-05).
Planet 14 And b .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2012-07-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9-14).
Edwin Powell Hubble – The man who discovered the cosmos . European Space Agency.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6).
Andromeda constellation boundary . The Constellations.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2-05-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6-05).
Jenniskens, Peter. The Mother of All Meteor Storms . Space.com. 2008-04-03 [2012-04-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27).
Jenniskens, P.; Vaubaillon, J. 3D/Biela and the Andromedids: Fragmenting versus Sublimating Comets.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7, 134 (3): 1037. Bibcode:2007AJ....134.1037J . doi:10.1086/519074 .
Lunsford, Robert. Meteor Activity Outlook for November 19–23, 2011 . American Meteor Society. 2011-11-17 [2012-04-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5).
Lunsford, Robert. 2012 Meteor Shower List . American Meteor Society. 2012-01-16 [2012-05-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4).
Odeh, Moh'd; Kunitzsch, Paul. ICOP: Arabic Star Names . Islamic Crescents' Observation Project. 1998 [2012-05-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2-02).
Edwin Hubble . A Science Odyssey: People and Discoveries. PBS. 1998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The 100 Nearest Star Systems . Research Consortium on Nearby Stars. 2012-01-01 [2012-05-2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11-12).
Ridpath, Ian. Constellations . [2012-04-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3-24).
Ridpath, Ian. Andromeda . Star Tales. 1988 [2012-04-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4-27).
Wiegert, Paul A.; Brown, Peter G.; Weryk, Robert J.; Wong, Daniel K. The return of the Andromedids meteor shower.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12-09-22, 145 (3): 70. Bibcode:2013AJ....145...70W . arXiv:1209.5980v1 . doi:10.1088/0004-6256/145/3/70 .
SIMBAD
Alpha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Mirach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Gamma1 Andromedae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Delta Andromedae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Iota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Kappa Andromedae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Lambda Andromedae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Omicron Andromedae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Psi Andromedae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37 Andromedae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Ups And – High proper-motion Star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Xi Andromedae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29 And (Pi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51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56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R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Z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5-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HH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5-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14 And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2-05-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