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經》,又名《乾隆藏》、龍藏、清藏,清朝官版大藏經。清雍正十一年(1733),於北京賢良寺設立藏經館,由和碩莊親王允祿、和碩和親王弘晝及賢良寺住持超盛等主持,雍正十三年(1735)開雕,乾隆三年(1738)竣工,雕成經版79,036塊。全藏724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機字,1,669部,7,168卷。
其版式和《永樂北藏》一致,分為三藏、西土聖賢撰集和此土著述。三藏和西土聖賢撰集485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漆字,內容完全和《永樂北藏》相同;此土著述239函,千字文編次由書字至機字,是由《永樂北藏》的此土著述和續藏合併刪減,又補充以雍正和乾隆年間奉旨入藏的經書而成。刷印100部,頒賜京內外各寺入藏。1935年又印過22部。經版原存宮內武英殿,後移藏於柏林寺,至今尚存。
結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