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北藏,明永樂十九年(1421)在北京雕造的大藏經。明正統五年(1440)完成。正藏636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石字,1621部,6361卷(含序文1卷);大批刷印分賜全國各大寺院。雖然正藏函數和《洪武南藏》相同,但函和經的對應關係多有變更。後在明萬曆十二年(1584)又續刻各宗著述36種,41函,410卷,併入該藏,並附《永樂南藏》4種經卷和目錄,計5種,16函,162卷,改變了摺裝本藏經的傳統版式,加大了字體和版心,成為每版25行,5個半頁,每行17字,字體也採用趙體。今南通狼山廣教寺、鎮江超岸定慧寺皆存有全藏。目錄4卷。
清朝官刻《乾隆藏》和永樂北藏版式相同。
結構如下:
附入部分含《大明三藏聖教目錄》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