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安·伯德

阿德里安·P·伯德
Adrian P. Bird

CBE FRS FRSE
出生Adrian Peter Bird[3]
(1947-07-03) 1947年7月3日77歲)[1]
英格蘭和夫咸頓[2]
国籍 英国
母校愛丁堡大學
薩塞克斯大學
知名于DNA甲基化的研究
發現CpG岛MECP2英语MECP2蛋白
配偶嘉西·阿博德(Cathy Abbott)[4]
奖项大英帝國司令勳章(2005)
夏爾-列奧波·馬亞獎英语Grand Prix Charles-Leopold Mayer(2008)
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2011)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2013)
西班牙外換銀行基金會知識先驅生物醫學獎英语BBVA Founda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2013)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16)
布坎南獎章英语Buchanan Medal(2018)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遗传学
表觀遺傳學
机构愛丁堡大學
惠康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英语Francis Crick Institute
惠康桑格研究所
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英语Cancer Research UK
惠康基金會
分子病理學研究所英语Research Institute of Molecular Pathology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哺乳類基因組研究小組
论文The cyt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DNA amplification in the ovary of Xenopus laevis(1971)
博士導師麥斯·比恩施迪爾英语Max Birnstiel

阿德里安·彼得·伯德爵士(英語:Sir Adrian Peter BirdCBE FRS FRSE,1947年7月3日),英国遗传学家爱丁堡大学布坎南遺傳學講座教授及惠康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5]。伯德的研究集中於理解DNA甲基化CpG岛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他的團隊率先發現了CpG島以及MECP2英语MECP2蛋白,其後延伸至DNA甲基化與蕾特氏症的關聯。2005年,伯德獲授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後再於2014年成為下級勳位爵士[6]。2016年,他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早年生活與教育

伯德於英格蘭和夫咸頓出生,但在基德明斯特長大[7]。他曾在聖安波羅修天主教小學和已不存在的哈特爾伯里英语Hartlebury伊莉莎白一世文法學校就讀[7]

伯德對生物學的興趣並非源於學校課程,而是他在電視上觀看的一系列由約翰·梅納德·史密斯馬克斯·佩魯茨阿什·科納英语Asher Korner弗朗西斯·克里克主講的節目。當時正值1962年,諾貝爾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頒予發現DNA珠蛋白結構的科學家。他因此入讀薩塞克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生物化學課程[2],並於1968年畢業[8]

薩塞克斯大學遺傳學課時,他得悉麥斯·比恩施迪爾英语Max Birnstiel愛丁堡大學有關基因的研究,決定前往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2],研究非洲爪蟾卵子基因的倍增,並於1971年得到博士學位。

職業生涯

伯德獲得博士學位後,轉往耶魯大學,跟隨约瑟夫·G·加尔博士後研究員,繼續研究基因倍增,接著再往蘇黎世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第二度跟隨麥斯·比恩施迪爾[2][9]。1975年,他回到愛丁堡,加入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哺乳類基因組研究小組。1987年,他成為維也納分子病理學研究所英语Research Institute of Molecular Pathology的高級科學家,直至1990年他返回愛丁堡大學任布坎南遺傳學講座教授為止。由1999至2011年,他擔任惠康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伯德成為惠康基金會理事會成員,並於2010年完成任期,期間在2007至2010年任基金會副主席[2]。他亦曾擔任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英语Cancer Research UK信託人之一[10]以及惠康桑格研究所附屬研究員[11]。現時,他是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英语Francis Crick Institute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12]、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重大挑戰撥款計劃」顧問委員會成員[13]蕾特氏症研究基金會信託人暨科學顧問[14]

参考资料

  1. ^ Sir Adrian Peter Bird, PhD (pdf). 夏爾·魯道夫·布魯普巴赫基金會. [2018-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30). 
  2. ^ 2.0 2.1 2.2 2.3 2.4 Bird, Adrian. Autobiography of Adrian Bird. 邵逸夫獎基金會. [201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3. ^ Cha, Ariana Eunjung. Sir Adrian Peter Bird and Professor William Hill honoured by the Royal Society. 愛丁堡大學. 2018-07-19 [201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4. ^ Gitschier, Jane. On the Track of DNA Methylation: An Interview with Adrian Bird. PLOS Genetics. 2009-10-16, 5 (10): e1000667. PMC 2753650可免费查阅. PMID 19834538. doi:10.1371/journal.pgen.1000667. 
  5. ^ Adrian Bird. 惠康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 [2018-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6. ^ New Years Honours List (pdf). 倫敦憲報. 2013-12-31 [2018-1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9-27). 
  7. ^ 7.0 7.1 Tomaney, William. Geneticist raised in Kidderminster happy with knighthood. 梭織週報英语The Shuttle. [201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8. ^ Adrian Bird.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英语Francis Crick Institute. [2018-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9. ^ Adrian Bird.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10. ^ Elite award for Adrian Bird. 愛丁堡大學. 2015-10-13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11. ^ Adrian Bird - Former Associate Faculty. 惠康桑格研究所.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12. ^ Adrian Bird.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英语Francis Crick Institute.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0). 
  13. ^ Grand Challenge Advisory panel. 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14. ^ Sir Adrian Bird, PhD. 蕾特氏症研究基金會.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Strategi Solo vs Squad di Free Fire: Cara Menang Mud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