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仪式,或稱為禮儀(Liturgy),是指任何宗教团体的一系列公开仪式形式或礼拜模式,偶尔特指被基督教会(Christian congregation)或基督教教派(Christian denomination)常规使用(不管是被推荐还是被规定)的仪式。
禮儀(Liturgy)這個字的根源是源自希臘語「人民、百姓」和「工作、敬奉、服事」兩個字,中文翻譯為:「禮儀」,也取《禮記》:「禮者履也。」,將履作act行動之意,但非完美之翻譯。[原創研究?]
Liturgy一詞和許多現教會现在使用的詞彙相同,原是羅馬生活用語,後來被基督徒指稱教會用語,而原本的生活用語消失,成為基督徒的專用語。
在舊約聖經中,禮儀一詞專指利未的敬禮和崇拜。在新約聖經指涉不同世俗事務的不同功能(羅13:6,天主的差役,專務某義務)、匝加利亞的舊約司祭職务(路1:23)、成為真會幕裡的「臣僕」的基督祭獻或基督司祭職奉獻(希8:2)、基督徒的神聖祭獻(羅15:16,經聖神的祝聖,成為可悅納的祭品),安提約基雅教會「敬禮主」的敬拜慶祝。
初期教會的教父也都保留了「禮儀」的敬拜意義。在《十二宗徒訓誨錄》中,肯定了主教和執事的職務,就是在完成先知和導師的「Liturgy」。
在東方教會裡,堅持這個字意味著一般的「聖禮」,但特別指感恩禮慶祝。在西方教會,卻是以個別的名稱稱之,如officia divina(日課)、opus divinum(熱心敬禮)、sacri(聖禮)或ecclesiae ritus(教會儀節)。
儘管「liturgy」一词总是被用于表示公共礼拜,但拜占庭礼(Byzantine Rite)特别使用"Liturgy"一词(前面加有形容词"Divine"),这特别表示圣餐礼(Eucharis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