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津隔都 (意第緒語 :בענדינער געטאָ ;德語:Ghetto von Bendsburg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纳粹德国 为德占波兰 西南部本津 镇的犹太人 建立的隔都 。1940年7月,德国当局宣布“犹太区 ”成立;[ 1] 来自本津及其周边的犹太人被迫在隔都中生活,直至大屠杀 期间隔都清场为止。本津隔都接受了本津当地的2万多名犹太人,以及被驱逐出邻近社区的1万名犹太人。大多数身体健全的穷人被迫在德国军工厂工作,然后由大屠杀列车 运往附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消灭。1943年8月1日至3日间,德国党卫队 最后一次大规模驱逐隔都的男女老幼时,犹太战斗组织 成员发起了隔都起义 。
由于本津 和索斯诺维茨 都属于冬布罗瓦盆地 的上西里西亚大都市区 ,本津隔都与邻近的索斯诺维茨隔都 组成了一个单独的行政单位。[ 2] 两个隔都的犹太人共享了由犹太人委员会 分配给锡安主义青年的“Farma”菜园。[ 3]
背景
德国入侵波兰 之前,本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犹太社区 。[ 4] 根据1921年波兰人口普查 ,该镇的犹太人口共计17,298人,占该镇总人口的62.1%.[ 1] [ 4] 到1938年,犹太人人数增加到大约22,500人。[ 4]
德苏入侵波兰 期间,德国军队 于1939年9月初开始侵占该地区。和军队一同进占的还包括別動隊 的机动行刑队 。德国人在入侵后立即开始迫害犹太人,于9月7日实施了第一次严厉的经济制裁政策;[ 4] 9月8日,本津 犹太教堂被烧毁;[ 4] 9月9日,德国第一次大规模杀害本津犹太人,共有40名知名人士被处决。[ 1]
一个月后,即1939年10月8日,希特勒 宣布本津将成为德国合并的波兰领土 的一部分。[ 5] 秩序警察 开始将冬布罗瓦盆地 地区所有邻近社区的犹太家庭重新安置到本津。安置行动的涉及博胡明 、凯尔采 和奥斯威辛 的犹太人。[ 4] 总体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30,000名犹太人生活在本津。[ 4] 到了1942年末,本津和附近的索斯诺维茨 成为冬布罗瓦盆地地区仅有的两座有犹太人居住的城市。[ 6]
隔都
从1940年10月到1942年5月,大约有4,000名犹太人被从本津驱逐,成为迅速增长的劳动营中的奴工。[ 4] 直到1942年10月,隔都的内部边界仍然没有被标明,更没有建造围栏。该地区的界限由与索斯诺维茨隔都 接壤的卡米奥卡(Kamionka)和马瓦什罗杜拉(Mała Środula)确定,并由党卫队沿着隔都外围安排犹太警察 。[ 7] 正如在德占波兰的其他隔都中一样,德国当局在莱因哈德行动 中残忍地消灭了本津的大多数犹太人。本津的犹太人被驱逐到纳粹灭绝营 ,大多被送往附近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 以毒气杀害。在此期间,包括莫舍·梅林 在内的Zagłebie犹太社区领导人与德国人合作,希望犹太人遭遇的强迫劳动剥削可能能够维持犹太人继续存活。然而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6]
党卫队旗队长 亚历山大·冯·沃德克(Alexander von Woedtke)指挥的主要驱逐行动自1942年开始。[ 8] 当年5月有2,000名犹太人被驱逐出隔都;8月有5,000名犹太人被驱逐。[ 4] 1942年8月至1943年6月期间,另有5,000名囚犯由大屠杀列车 驱逐出本津。[ 4] 最后的主要驱逐行动发生在1943年。1943年6月22日有5,000名犹太人被驱逐,而1943年8月1日至3日则有8,000名被驱逐。[ 4]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大约有1000名犹太人逐出隔都。据估计,在隔都的3万居民中,只剩下2,000名幸存者。[ 4]
起义
弗鲁穆卡·普沃特尼卡(Frumka Płotnicka)在29岁时参加华沙隔都起义 ;莱因哈德行动 期间她领导了本津隔都的起义
在1943年8月初的最后一次驱逐行动中,本津的犹太战斗组织 (ŻOB)发起了反对德国人的起义 ;附近的索斯诺维茨发生过类似的起义。[ 6] 本津早在1941年就根据莫德哈伊·阿涅萊維奇 的建议创建了本地的ŻOB支队。[ 6] [ 7] 起义的武器来自华沙的犹太人地下组织,手枪和手榴弹是在危险的火车旅行中走私的。艾加·佩萨赫森(Edzia Pejsachson)被抓住并折磨致死。犹太人使用ŻOB总部提供的样式制造莫洛托夫鸡尾酒 ;根据幸存者的证词,犹太人制造的炸弹与纳粹的炸弹相当。ŻOB成员在隔都边界挖出几个地堡,用来生产和隐藏这些武器。本津犹太人委员会 一开始对抵抗持消极态度,但在隔都清场期间却发生了转变。[ 9]
起义于1943年8月3日开始。一群游击队员把自己封在Podsiadły街的地堡中。他们的领导弗鲁穆卡·普沃特尼卡 时年29岁,[ 8] 几周前参加了华沙隔都起义 。[ 10] 在弹药耗尽后,游击队全员被德军杀害。这场战斗持续了好几天。[ 7] 隔都在随后不久遭到清场,剩余的犹太人大多遇害。[ 4] [ 6] 党卫队从45公里外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召来协助驱逐,即便如此驱逐的时间不得不从几天延长到两周。[ 8] 1945年4月19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 为弗鲁穆卡·普沃特尼卡 追授格伦瓦尔德十字勋章 。[ 10]
救援企图
德国入侵期间,基督徒立即开始从纳粹迫害中拯救犹太人。1939年9月8日,本津犹太教堂被党卫队点燃,一群犹太信徒仍在里面;天主教神父梅齐斯瓦夫·扎瓦斯基 将他在城堡山(Góra Zamkowa)的教堂向犹太人开放,接纳犹太逃亡者。目前尚不清楚在危险消退之前他拯救了多少犹太人,获救者人数可能超过一百。[ 6] 扎瓦斯基神父于1975年在本津逝世,2007年被追授国际义人 的称号。[ 11]
犹太教堂的火势波及了其他房屋;此外,扎瓦斯基神父救助的犹太人中有许多伤员,需要医疗帮助。他们在本津的州立医院主任塔德乌什·科西博维奇(Tadeusz Kosibowicz),以及医院的雷扎得·尼茨(Ręzard Nyc)医生和鲁非娜·施威斯卡(Rufina Świrska)修女的帮助下获救。伤及生命的犹太人被他们以假名送入医院;其他犹太人也通过即时就业躲在医院里。然而,科西博维奇主任在1940年5月8日被他的一名德裔患者揭发,并被盖世太保逮捕。三名救援人员均被判处死刑,很快便被改为集中营监禁。科西博维奇医生此后被关押在达豪集中营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马伊达内克集中营 以及大罗森集中营 。他曾担任囚犯医师,并幸免于难。科西博维奇医生在本津解放后返回,并恢复了医院院长职位。他于1971年7月6日去世,于2006年被以色列追授国际义人称号。[ 12]
当向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驱逐于1943年8月结束时,数百名波兰犹太人仍然躲藏在隔都。[ 13] 犹太战斗组织成员费拉·卡茨(Fela Kac)、什穆尔·罗恩(Schmuel Ron)和卡夏·山瑟(Kasia Szancer)将这些幸存者以小团体偷渡的形式带出掩体。在城市的“雅利安”一侧接他们的波兰救援人员包括罗曼·科沃兹杰(Roman Kołodziej),于1944年1月2日因拯救犹太人而被杀害;以及索菲亚·克莱门斯(Zofia Klemens),后来被盖世太保逮捕并送往集中营,但最终幸免于难。克莱门斯于1964年被授予国际义人称号。[ 13] 柯比列茨(Kobylec)家族救出了七十多名犹太人,于二十年后他们获得了国际义人奖章。[ 13]
纪念
现存的纪念资料包括数本幸存者日记,还有数百封与隔都居民的亲友间的书面信件。[ 4] 许多被驱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隔都居民留下了照片。1986年10月,一个超过2000张的照片收藏重见天日,其中包括本津和隔都的许多生活影像。其中一些已在书中出版[ 14] ,或被用作视频素材[ 15] 。该照片集目前由来自灰烬之眼基金会(Eyes from the Ashes)管理。
2004年,本津市议会决定将城市广场献给本津的犹太隔都起义英雄。[ 16] 2005年8月,本津隔都遗址揭幕了新的纪念碑。[ 17]
注解
^ 1.0 1.1 1.2 (波兰文) Będzin in the Jewish Historical Institute community database. Internet Archive.
^ Dawid Fischer. The Ghetto of Sosnowiec (Srodula) . Holocaust Testimonies. PolishJews.org. [28 March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19).
^ Jewish youth at the "Farma" collective .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28 March 2016] . (原始内容 存档于December 10, 2012). The "Farma" was a plot of land between Bedzin and Sosnowiec that was allocated to the local Zionist youth movements by the Jewish Council for the growing of vegetables.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Zagłada Żydów w Będzinie w świetle relacji . [17 January 2016]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25).
^ Katarzyna Kalisz, ”Będzin - Jerozolima Zagłębia"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July 16, 2011,.
^ 6.0 6.1 6.2 6.3 6.4 6.5 Aleksandra Namysło, Stanisław Bubin (28 July 2006), Rozmowa z dr Aleksandrą Namysło, historykiem z Oddziału Instytutu Pamięci Narodowej w Katowicach , Dziennik Zachodni via Internet Archive (波兰文) .
^ 7.0 7.1 7.2 Cyryl Skibiński. The Bedzin Ghetto. We remember . The Jewish Historical Institute . August 23, 2013 [20 January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26).
^ 8.0 8.1 8.2 Michael Fleming. Auschwitz, the Allies and Censorship of the Holocaust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184 [2019-03-15 ] . ISBN 110706279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26).
^ Aharon Brandes. The demise of the Jews in Western Poland . A Memorial to the Jewish Community of Będzin. 1959: 364–365 [1945] [2019-03-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29) (希伯来语及意第绪语) .
^ 10.0 10.1 Martyna Sypniewska, Adam Marczewski, Zofia Sochańska, Adam Dylewski (ed.). Jewish history of Będzin . Virtual Shtetl . page 9 of 10. [18 January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4-08).
^ Paulina Berczyńska. Mieczysław Zawadzki. Sprawiedliwy wśród Narodów Świata - tytuł przyznany: 2007 . Historia pomocy. POLIN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 . September 2013 [2019-03-1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6-20).
^ Dr. Tadeusz Kosibowicz. Sprawiedliwy wśród Narodów Świata - tytuł przyznany: 20 marca 2006 . Historia pomocy. POLIN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 . August 2014 [2019-03-1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7-16).
^ 13.0 13.1 13.2 Aleksandra Namysło. Nie znoszę, kiedy krzywdzą niewinnych ludzi ["I hate it, when they hurt innocent people!" Quote] (PDF) . Nr 3 (98). IPN Katowice . pp. 52-54 / 120 in PDF. March 2009 [2019-03-15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7-28).
^ Weiss, Ann. The Last Album: Eyes from the Ashes of Auschwitz-Birkenau, 2nd ed. . Philadelph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 2005: 32 –37. ISBN 0-393-01670-6 .
^ The Last Album . The Last Album. 2012-02-17 [2012-05-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4-21).
^ Aktualności Urzędu . Katowice.uw.gov.pl. [2012-05-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3-04).
^ III Dni Kultury Żydowskiej w Będzinie 22.08.2005 - Aktualności - Miasto dziś - Będzin - Wirtualny Sztetl . Sztetl.org.pl. [2012-05-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04).
拓展阅读
集中营、隔都与反犹袭击
纳粹集中营
纳粹大规模射杀 其他反犹骚乱 隔都 其他暴行
实施者、参与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主要实施者
个人
组织 合作者
抵抗运动:犹太人委员会、受害者、历史文档和相关技术
组织 起义 领导人 犹太人委员会 受害者名单
文档证据
技术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