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信介 (日语:岸 信介 / きし のぶすけ Kishi Nobusuke ,1896年11月13日—1987年8月7日),旧姓 佐藤,日本 政治人物,山口縣 吉敷郡 山口町 (今山口縣山口市 )人,曾擔任外務大臣 (外相 )、內閣總理大臣 (首相 )、自由民主黨總裁 ,有「昭和的妖怪」(昭和の妖怪 )、「滿洲的妖怪」(満州の妖怪 )之稱[ 1] [ 2] 。
岸信介191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 法學部,同年,進入農商省,在該省文書科、臨時產業局等處任事務官。1925年後歷任商工省工務、文書和統計科長,1935年升為工務局長。曾任满洲国 實業部總務司司長、產業部次長和總務廳次長等職。同關東軍 參謀長東條英機 、滿洲國總務廳長星野直樹 、滿鐵總裁松岡洋右 、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會長鯰川義介 四人,並稱為「滿洲五巨頭 」。岸信介后于1942年出任东条英机内阁 商工大臣,并于在昭和天皇 的對美宣戰詔書上副署。
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 后,岸信介因其在满洲国的剥削政策及参与东条英机内阁职务,曾被由美国主导的駐日盟軍總司令部 (GHQ)列为“甲级战犯 ”嫌疑人监禁三年,但最终GHQ并未对其起訴,因此並無审判而将其释放;當時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势力蔓延遠東,並與西方世界 拉开了冷战 序幕;日本则理所当然地成為围堵赤化 意识形态的最前线,因岸信介强烈的亲美 與反共 倾向,美国政府 将其视为适合领导战后日本的人选。
岸信介在美國的支持下鞏固右翼保守派陣營,以抵禦日本社會黨 的左翼 思潮蔓延。他在1955年聯合其他保守主義黨派合并為自由民主黨 ,是55年體制 的締造者,使保守派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中穩居日本政壇第一大黨的位置。在1957年至1960年,岸信介擔任首相期間,日本政府簽署《美日安保條約 》,後因其應對示威運動 時失當,黯然辭職下臺。
早年生活及其經歷
岸信介1896年生于山口县 [ 註 1] 。
岸信介為製酒業者佐藤秀助、佐藤茂世夫婦之子,其父原名「岸秀助」,由於秀助是被佐藤家招贅 的婿養子 ,改姓佐藤,即「佐藤秀助」。
秀助與茂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名為佐藤市郎 ,是日軍 將領,官拜日本海軍 中將 。第二子佐藤信介在中學畢業時因過繼 其父本家而改姓「岸」,即岸信介,曾任總理大臣 (首相 )。第三子佐藤榮作 亦曾為總理大臣。岸信介是安倍晉三 的外祖父,安倍晉三 則在平成与令和年間兩度擔任總理大臣。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晋三,有「一家三宰相 」[ 註 2] [ 4] [ 5] 、「一門三首相」[ 6] [ 7] [ 8] 的美稱。
岸信介在中學時期就讀於东京第一高等學校 ,為日本當時最富盛名的高校之一。后就讀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 法學系,于1920年以法學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創下了該校高分的歷史記錄。在大學期間,岸信介成爲日本知名右翼學者上杉信吉 的門生,并在後者的指導下學習德國大陸法系,相比於同時期傾向學習英美海洋法的同儕,岸信介更認可德國式的國家主義 法學。岸信介完成學業后,進入農商省 就職,這算是比較特別的選擇;因在當時,最優秀的同僚一般會尋求内政部所賜予的一官半職,如被任命為县知事 之類。岸信介的指導教授在得知前者欲進入商工省后,甚至批評他選擇了一條埋沒自己的道路。然而岸始終對行政工作興致乏乏,更傾向直接參與國家經濟發展。
1926年至1927年,岸信介周游世界,訪學美国 、德国 和苏联 等国家的工業政策。此次經歷除使岸對蘇聯“五年規劃 ”的計劃主義 經濟深表認同外,美國經濟學者弗雷德里克·泰勒 的劳工管理论、德國卡特爾及技術工程師在德國的崇高地位,也爲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述經歷直接影響了岸的經濟觀念,使他成爲“革新官僚 中”的先鋒人物,該官僚派系主張在日本引入計劃經濟與加强國家主義方針。
滿洲國
1931年9月,日本 關東軍 發動滿洲事變 (九一八事變),奪取東北軍 張學良 控制的中華民國東北地方,後立大清末代皇帝 溥儀 為傀儡皇帝 。滿洲國正職的閣員 爲漢人 或滿人 ,但次長 均由日本人 擔任,這些副手才是實質控制滿洲的統治者,也因此,名義上滿洲國是個主權獨立 的國家,但實質上是日本殖民地 。日本軍部打算利用滿洲的資源,將其變爲工業地帶以為母國日本輸送成果,實施强制工業化政策。為迎合軍部“國防業重心”的思想,滿洲國的工業發展中心完全集中於重工業發展,例如以製造輕武器、重武器的鋼鐵產業。
岸信介被認爲是滿洲國工業發展的主導者;他最初是作为農商省的一顆政治新星引起軍部的關注。其公開主張在經濟層面引入國家主義,呼籲應實施“工業合理化”消除資本競爭,由國家占據主導地位。這類論點廣受軍部的認可,因此在1935年,岸信介被任命为滿洲國產業次長及總務次長。軍部允諾,只要滿洲國工业增长,岸便可擁有最大權限。
1936年,連同主要官僚起草仿照蘇聯,起草滿洲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旨在促进重工业發展,以大幅提高煤炭、钢铁、电力和军事用途武器的生产。為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岸改變了其先前由國家完全主導工業發展的想法,说服军方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满洲国,表示如果全由日本政府支出滿洲國軍工業,則對國家財政狀況是一種負擔。為更好的施行五年計劃,滿洲國同日本當局在1937年成立公私合營的满洲重工業開發 (MIDC)吸引了驚人52亿日元的私人投资,該投資項目的綜合超過日本國家財政收入的二十多億,是迄今爲止日本最大規模的投資项目。岸信介于MIDC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馬班底,如日产集团 的创始人鲇川义介 ,後者是他的遠親及同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日本二战投降 后,岸信介被視為甲級戰犯 嫌疑犯,而被拘押於東京 巢鸭监狱 ,調查長達3年半,但他未曾被东京军事法庭 起诉。1948年在東條英機等七名甲級戰犯 處絞 的翌日,獲釋。有說法稱,因岸信介同意和美国政府 合作,才换取了无罪釋放。美国中央情報局 承认他的释放是因为他能帮助美国打压日本的左派 势力,和他反共 與親美 的强烈倾向,而且他是“创造一个服从美国的日本”的最佳人选[ 9] [ 10] [ 11] [ 12] [ 13] 。
1950年代,岸信介当选日本众议院 议员 。1954年任日本民主党 干事长,1955年任新成立的自民党干事长 。1956年任石橋湛山 内阁外务大臣。
1957年2月,石桥因病辞职,岸信介以外務大臣 身份署理總理大臣 ,成為在戰爭期間與戰後從未離開日本政治權力中樞的政壇人物,亦成為自民黨最具權勢的政治人物。1957年6月2日,上臺僅3個月的岸信介訪問台灣,與蔣介石 簽署「共同聲明」反攻大陸。岸信介大幅改組內閣,大量起用戰前右翼分子和黑社會人物。岸信介努力緩和與東南亞和南亞各國之間的緊張局面,為了避免韓戰 的覆轍,他強調日美具有特殊關係。1958年6月,岸信介再次組閣,1960年1月19日,與美國簽訂新的美日安保條約 (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以取代1951年9月8日美國與吉田茂 在舊金山 簽署的(舊)美日安保條約。
安保鬥爭
岸信介為了與美國修訂美日安保條約 ,激發了日本革新派(左派,以在野日本社會黨 為首)與保守派(右派,以執政自民黨)兩派的大鬥爭。安保鬥爭 是日本戰後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 ,並且是導致岸信介下台的主因。
1960年5月19日,日本眾議院 要投票表決是否承認新的安保條約,但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一直沒有共識,會議從早上一直開到了半夜。在國會的外頭聚集多個抗爭團體,包括全學連 ,群眾越聚越多,抗議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岸信介所領導的執政黨準備利用人數優勢,在投票時強行通關。反對黨的議員則佔領了主席台,不讓議長上台,盡全力抵制會議進行。當天晚上十點多,執政黨議長清瀨一郎 ,派出了五百名警察進入議場,強行趕走主要反對黨的議員,並且在他們缺席的情況下,宣布開會並進行投票。凌晨十二點多,改後的安保條約沒有經過辯論就通過口頭表決快速通過,這時已經是5月20日。按照日本法律規定,對外簽署的條約,只要眾議院表決通過,就算上一級的日本參議院 尚未表決,30天後也會自動產生效力。岸信介準備在美國總統 艾森豪威尔 訪問日本時正式簽署。艾森豪威尔原定6月21日到達東京,當天將在裕仁天皇 的陪同下乘坐敞篷汽車進入市中心,日本政府計劃動員1.8萬名警察密集維安。
岸信介的行為激怒了日本民眾,甚至保守派報紙也呼籲他辭職,三名前首相石橋湛山 、東久邇稔彥 及片山哲 公開呼籲岸信介下台,但岸本人沒有理會。[ 16] 憤怒的示威 隊伍日以繼夜包圍國會大廈、美國大使館和東京首相官邸,日本各地的市心都出現了大規模抗議活動,「反對安保」、「打倒岸內閣」的口號聲此伏彼起。6月15日,左派示威人群集結在國會議事堂外,在場的黑社會分子對他們大打出手,衝突中大批民眾受傷,黑社會更是出動「機動隊」攻擊左派學生團體,結果東京大學 左派學生領袖樺美智子 死於這場衝突,三天之後,30萬左派民眾出現在東京街頭,高舉「為樺美智子報仇」的大標語牌,將反對和抗議運動更升一級。6月19日午夜,安保條約最終還是簽署,自民黨和華府 都鬆了一口氣,日本政府為了緩和內部混亂,只好請託艾森豪威尔推辭訪問日本。6月23日,岸信介在内阁会议上表明辞意以对混乱形势负责。
7月14日,岸信介参加自民党新任总裁池田勇人 招待会時,被右翼团体“大化会 ”成员荒牧退助 刺伤。7月19日,岸信介内阁总辞,結束三年半執政。
跟台湾的關係
1964年12月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參觀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岸信介與中華民國總統 蔣介石 關係密切,1954年秘密成立反共聯盟,並在1957年就任首相三個月後訪問台灣 ,並與蔣中正會談組織了日華合作委員會。
1986年9月,為紀念蔣介石百歲冥誕,日本一批政治元老 和工商巨頭,由他牽頭下,在日本東京 發起成立蔣公遺德顯彰會 。初創成員高達6,000餘人,包括岸信介、灘尾弘吉 等人。10月下旬,遺德彰顯會在日本名古屋舉行首屆紀念大會,名人政要雲集,場面頗為壯觀[ 17] 。而岸信介更在「蔣公遺德顯彰會」蔣中正畫像前,高舉酒杯祝「中日兩國友誼永固」[ 18] 。
日本人古沢襄亦撰文稱在越南战争 之时,岸信介一个名片就能见到蒋中正和蒋经国二人。[ 19] 。
其實岸信介對蔣介石並不照單全收,根據安倍晉三 在送別從1960年代開始長期在日本推動台灣獨立 的台灣學者許世楷 時表示,其外祖父岸信介曾拒絕蔣介石提出將許世楷引渡 到臺灣的要求,若他外祖父當時答應,就不會有後來的許世楷。[ 20]
民主進步黨 創黨元老黃信介 ,本名黃金龍,因仰慕岸信介而改名「信介」。
晚年
辭去首相職務後,岸信介定居在靜岡縣 御殿場市 的宅邸,因其政商界人脈廣闊,在政界仍保持影響力。1967年為自己的女婿安倍晉太郎 在第31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的山口縣選區助選,使其順利當選。
1987年(昭和62年)8月7日於東京醫大醫院 逝世,享耆壽90歲。身後葬於家鄉山口縣 田布施町 以及靜岡縣 駿東郡 小山町 的富士靈園 。
荣誉
位階
日本勲章獎章
外国勋章奖章
著作
自著
《日本战時经济的进程》(『日本戦時経済の進む途』 )(研進社、1942年)
《二十世紀的领导者们》(『二十世紀のリーダーたち』 )(产经出版 、1982年)
《岸信介回顧録――保守合同与安保改定》(『岸信介回顧録――保守合同と安保改定』 )(廣济堂出版、1983年)、ISBN 433150171X
《我的青春――成长之记·回忆之记》(『我が青春――生い立ちの記・思い出の記』 )(廣济堂出版、1983年)、ISBN 4331501728
《保守政权的栋梁 我的履历书 》(『保守政権の担い手 私の履歴書 』 ) 日本经济新聞出版社 〈日経ビジネス人文庫〉、2007年。新編再刊
共著・共編著
矢次一夫 、伊藤隆 . 岸信介の回想. 文藝春秋 . 1981. 文春学藝书库(文庫版)、2014年10月
原彬久 . 岸信介証言録(岸信介証言録 . 毎日新聞社 . 2003. ISBN 978-4620316222 . 中公文庫、2014年11月
《岸信介 最後的回想 其生涯与60年安保》(『岸信介 最後の回想 その生涯と60年安保』 ) 记录加地悦子、加瀬英明 監修、勉誠出版、2016年7月
《耐雪―岸信介幽窗的詩歌集》(『耐雪―岸信介幽窗の詩歌集』 )(山口県 )田布施町 郷土館 研究紀要別冊 2001年
其他
《展望青年》(『青年に望む』 ) - 自民党发行的小册子
《日本的前途与安保条约》(『日本の進路と安保条約』 ) - 自民党发行的小册子
《官场政界六十年——岸信介回忆录》,中文版1981商务印书馆
家族
生父:佐藤秀助,生母:佐藤茂世。
养父、伯父:岸信政。
系谱
脚注
參考資料
書籍
德里斯科, 馬克. 絕對的情欲與怪誕的頂點:日本帝國主義的生人、死者和亡魂. 达勒姆: 杜克大学. 2010.
日本國
官衔
內閣
前任:自己(代理 )
內閣總理大臣 1957年2月25日-1960年7月19日
繼任:池田勇人
前任:石橋湛山
內閣總理大臣(代理)1957年1月31日-1957年2月25日
繼任:自己
防衛廳
前任:石橋湛山
防衛廳長官 (代理)1957年1月31日-1957年2月2日
繼任:小瀧彬
外務省
前任:石橋湛山
外務大臣 1956年12月23日-1957年7月10日
繼任:藤山愛一郎
議會席位
眾議院
議員(山口縣第2區)1953年4月19日-1979年9月7日
政党职务
自由民主黨
前任:石橋湛山
總裁 1957年3月21日-1960年7月14日
繼任:池田勇人
前任:職位創建
幹事長 1955年11月15日-1956年12月14日
繼任:三木武夫
日本民主黨
前任:職位創建
幹事長1954年1月24日-1955年11月15日
繼任:職位廢止
大日本帝國
官衔
內閣
國務大臣 1943年10月8日-1944年7月22日
軍需省
前任:鹽原時三郎
電力局長1944年4月11日-1944年4月19日
繼任:荒木萬壽夫
前任:職位創建
非鐵金屬局長1943年11月1日-1943年11月13日
繼任:加賀山一
前任:職位創建
軍需次官1943年11月1日-1944年7月22日
繼任:椎名悦三郎
商工省
前任:左近司政三
商工大臣1941年10月18日-1943年10月8日
繼任:東條英機
前任:村瀨直養
商工次官1939年10月19日-1941年1月4日
繼任:小島新一
議會席位
眾議院
議員(山口縣第2區)1942年4月30日-1943年10月8日
大滿洲帝國
官衔
國務院
總務廳 次長1939年3月22日-1939年10月19日
產業部
前任:職位創建
次長1937年7月1日-1939年8月1日
繼任:柏村稔三
實業部
前任:高橋康順
總務司長1936年10月8日-1937年6月30日
繼任:職位廢止
改組內閣 (1958年6月12日—1960年7月19日)
內閣總理大臣 岸信介 (1958年6月12日—1960年7月19日)
副總理 益谷秀次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法務大臣 愛知揆一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井野碩哉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外務大臣 藤山愛一郎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大藏大臣 佐藤荣作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文部大臣 灘尾弘吉 (1958年6月12日—1958年12月31日) →
橋本龍伍 (1958年12月31日—1959年6月18日) →
松田竹千代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厚生大臣 橋本龍伍 (1958年6月12日—1959年1月12日) →
坂田道太 (1959年1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渡邊良夫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農林大臣 三浦一雄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福田赳夫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通商產業大臣 高碕达之助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池田勇人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運輸大臣 永野護 (1958年6月12日—1959年4月24日) →
重宗雄三 (1959年4月24日—1959年6月18日) →
楢橋渡 (1959年4月24日—1959年6月18日)
郵政大臣 寺尾豐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植竹春彥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勞動大臣 倉石忠雄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松野賴三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建設大臣 遠藤三郎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村上勇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自治廳長官 → 自治大臣 青木正 (兼,1958年6月12日—1958年10月28日) →
愛知揆一 (兼,1958年10月28日—1959年1月12日) →
青木正 (1959年1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石原幹市郎 (兼,1959年4月24日—1959年6月18日)
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 青木正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石原幹市郎 (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首都圈整備委員會委員長 遠藤三郎 (兼,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村上勇 (兼,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行政管理廳長官 山口喜久一郎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益谷秀次 (兼,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北海道開發廳 長官山口喜久一郎 (1958年6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村上勇 (兼,1959年6月18日—1960年7月19日)
防衛廳長官 左藤義詮 (1958年6月12日—1959年1月12日) →
伊能繁次郎 (1959年1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赤城宗德 (1959年4月24日—1959年6月18日)
經濟企劃廳 長官三木武夫 (1958年6月12日—1958年12月31日) →
高碕达之助 (代,1958年12月31日—1959年1月12日) →
世耕弘一 (1959年1月12日—1959年6月18日) →
菅野和太郎 (1959年4月24日—1959年6月18日)
科學技術廳 長官三木武夫 (兼,1958年6月12日—1958年12月31日) →
高碕达之助 (兼,1958年12月31日—1959年6月18日) →
中曾根康弘 (1959年4月24日—1959年6月18日)
國務大臣 池田勇人 (1958年6月12日—1958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