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鄉(馬祖話:北竿鄉,馬拼:Póyk-kang-hyong,平話字:Báe̤k-găng-hiŏng,閩南語白話字:Pak-kan-hiong,莆仙語興化平話字:Bah-gang-hio̤ng)位於閩江口外東海中,隸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為該縣第二大鄉。北竿鄉轄區包括人口聚居的主要島嶼北竿島,及高登島、亮島、大坵島等大小島嶼十餘座,均屬於馬祖列島的一部分。
北竿鄉位於馬祖列島中北部,座落於福建閩江口外,昔日史書上,與南竿島分別稱作下竿塘、上竿塘或北竿塘、南竿塘,合稱竿塘。過去也有官塘、吳潼等名稱[1]。
考古證據顯示,早在距今約八千年前,即有人類於亮島活動[2]。北竿本島則至少在六千年前即有人類活動。至宋元世代則確知已有人長期定居。北宋中期,福建長樂、連江等縣已有沿海居民涉海徙居南北竿塘謀生,到元末時聚落發展已初有規模[1]。
明朝初年,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將南北竿塘居民全數遷徙至大陸,竿塘諸島的開發因此遭受嚴重挫折。直到明代中葉開放海禁以後,才又得以發展。迨至明末時,又已村落稠密。清代初期政府則實施更嚴厲的遷界令,復將人民悉徙內地,並焚毀島上所有房舍田園。至康熙後期開始,長樂、連江等縣沿海貧民又陸續大舉遷居島上[1]。
1869年隨著北竿塘漁業的興盛,而對鹽的配置產生許多糾紛。閩浙總督為了進行漁戶重新配鹽,於塘岐、橋仔設置總督配鹽勒石告示碑,遂通行告示禁止。[3][4]
1935年馬祖列島始設保甲,設竿西聯保辦公處於塘岐鹽倉(今塘岐國小),後以轄地過廣,再劃分成竿塘、西洋兩保,在當時北竿是馬祖地區的政經中心,此一地位,一直到1949年中華民國國軍進駐,先是成立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於南竿,接著實施戰地政務,連江縣政府設於南竿,馬祖的政經中心逐漸轉移至南竿[1]。馬祖地區於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次年開放觀光,但同時國軍也開始逐年自馬祖撤軍,至今北竿駐軍人數僅約千人,與昔日的「北高師」一萬餘名駐軍,不可同日而語,北竿長期依賴軍方消費的經濟型態,也大幅改變,造成民生經濟重大衝擊,引發另一波人口外流。
1994年1月,島上的北竿機場啟用,再度開啟北竿興盛的契機,甚至一度吸引人口回流,但好景不長,在2003年1月南竿機場落成後,北竿不再是馬祖的空中交通的主要門戶[1]。不過,由於南、北竿只有十分鐘航程,近年來,在地方政府大力投入觀光軟硬體建設下,現已漸轉型為南竿的「後花園」。
北竿鄉包括北竿島、高登、大坵、小坵、亮島以及眾多無人島礁。位居福建省閩江口外東海中,遠眺中國大陸連江縣黃岐灣。北竿島處於馬祖列島中心位置,和南竿島隔海相望,近在咫尺,最近距離不到三千公尺[5]。北竿與南竿以西海域通稱竿塘洋[1]。
本鄉全境總面積9.3平方公里,係第二大鄉。北竿島的主要岩體是花崗岩與花崗閃長岩,島上有壁山標高291.7公尺,是本縣第一高山[6],另有芹山標高234.7公尺,位居第三高山。
根據連江縣政府民政處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4年底北竿鄉戶數計有948戶,人口計有3,062人[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有309人,是連江縣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8]。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塘岐村與白沙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305人與158人。北竿鄉人口的年齡構成中,0至14歲人口佔比8.07%,15至64歲人口佔比75.90%,65歲以上人口則佔比16.04%[7]。
北竿鄉通行馬祖話,是閩東語的一種在地方言。北竿通行的馬祖話與長樂區、連江縣的長樂話、連江話比較接近,但有一定區別。橋仔、塘岐一帶存在一些莆田和泉州的移民村落,他們中老一輩移民操莆仙語或閩南語,並且同時能夠使用馬祖話;但年輕一輩大多數只會說馬祖話。[9]
北竿鄉公所是北竿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北竿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連江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北竿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3課2室等5個內部單位[11]。
北竿鄉民代表會是北竿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北竿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北竿鄉民代表會共有5位鄉民代表,選區劃分上為不分區,主席、副主席由5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2]。
北竿鄉為連江縣議會第二選區,在連江縣議會9席縣議員中,北竿鄉共選出2席縣議員[13]。
北竿鄉共下轄六個村里,分別如下:[14][15]
景點 目前統一英譯{...}北竿鄉 Beigan Township 北竿 Beigan 白沙村 Baisha Village{...}坂里村 Banli Village{...}芹壁聚落(芹壁村) Qinbi Village{...}塘岐村 Tangqi Village{...}橋仔村 Qiaozi Village{...
塘岐村{...}后沃村{...}芹壁村{...}橋仔村{...}坂里村{...}白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