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臺灣澎湖縣的島嶼。关于香港海灣,請見「
將軍澳」。
將軍澳嶼,為臺灣澎湖縣望安鄉之島嶼,位在望安島東南東方,為該鄉六座有人居住的島嶼之一。與望安島以寬約330公尺的門仔海峽相隔[4]。
名稱
地名由來是因明末有鄭成功部下李胤、李襲[來源請求]兩位將軍駐守而得名[5],島上西側亦有一間李府將軍廟,主祀李府將軍。
概況
面積1.5578平方公里,居望安鄉第二大。人口數居全鄉之首,村內樓房櫛比而立,加上過去村人經濟活動的繁榮,使得將軍澳嶼昔日有「小香港」、「小高雄」的雅號。特產為文石及珊瑚,目前因開發過度已禁採。本島因人口較多,設有澎湖縣立將澳國中與澎湖縣立將軍國小兩所學校。另外,島上其他公部門或公共建設包含:衛生所衛生室、鄉公所候船室、復健中心、鄉立托兒所、數位機會中心,縣警局望安分局將軍派出所,以及海巡署第七總隊將軍南漁港安檢所。將軍澳嶼的漁業雖然已經沒落,但是將軍漁民卻把他們過去的驕傲反映在宮廟文化上。島上三座主要的宮廟有李府將軍廟、永安宮、天后宮。
交通
空運
將軍澳嶼無機場,須乘船舶至望安島轉搭飛機(望安航空站)往高雄。
海運
將軍嶼共有兩座港口,分別位於島嶼西側與西北側。依據漁業署資料,分別為將軍南漁港(將軍漁港)與將軍北漁港(后宮漁港),依漁業法分類兩者皆為第二類漁港。
將軍南漁港,港深3公尺,面積25,000平方公尺,因位於島嶼背風側且與望安島潭門港遙遙相對,故為將軍嶼聚落(將軍村)所在地,成為居民主要進出交通門戶。設籍將軍南港船筏高達百餘艘,漁業從業人口眾多,早期將軍澳更被人稱為「船長的故鄉」。然本地市場較小且漁業設施不足,漁民需赴馬公或七美交易與補給。
將軍北漁港因天后宮位於港邊,亦有人稱「后宮港」,或因位於村後,而稱「後港」。將軍北漁港離聚落較遠,故主要交通與漁業皆以南港為主。設籍將軍北港之漁船不足十艘。然而將軍北港座東朝西,使得該港為颱風期間之良好避風港。
公營交通船
鄉公所於週一到週五期間安排「將軍之星」快艇定時往返望安、將軍二島,航程約4至5分鐘。
欲從將軍往返馬公本島者,須搭小船至望安再轉乘噸數較大的交通船(相對的,從馬公本島欲至將軍,則必須到達望安後才能轉船至將軍)。目前定時往返望安至馬公本島的公營交通船,為澎湖縣公共車船管理處經營的350噸級南海之星客、貨兩用交通船。望安至馬公的航程約50分鐘。
民營交通船
往返望安島有漁船兼營的渡輪,如欲搭乘可就近洽詢海巡署安檢所弟兄,其航程約5至15分鐘。
往返望安、將軍至馬公本島的大型民營交通船,為198噸的「光正六號」客、貨兩用交通船,
「光正六號」每天定時於早上約7點(冬令時間約7點30分)從望安出發至將軍,再從將軍開往馬公本島;下午約2點30分,則從馬公本島南下開往將軍,再從將軍開往望安,航程約50至60分鐘(視氣候、船隻狀況而定)。
夏令時間(冬天之前),每天都有民營小型遊艇加入運輸往返望安至馬公(馬公至望安)的旅客行列,航程約40分鐘。冬令時間,由於受到澎湖強烈的東北季風影響,一般民營的這些快艇都會停止行駛。
陸路
由
門仔海峽北望望安(左側)與將軍(右側)兩島。左圖(2006年)可見進行中的望將大橋工程,右圖(2021年)中海面建物均已拆除。
將軍澳嶼環島濱海公路至2023年前僅餘船帆嶼北段尚未鋪設,然2023年已鋪設完成,有完整的環狀公路。島上主要交通工具為機車,雖多數居民住在島上西南側港口邊,但仍需要機動交通工具。
「望將大橋」興建計畫(1995-2008)
橫跨將軍、望安兩島的望將大橋於1995年12月16日依據行政院台一四交44418號函核定列入「澎湖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內執行,台灣省公路局於1997年委託規劃設計,由朝國營造廠得標,並於2002年11月10日開工興建。望將大橋連接澎湖望安鄉本島與將軍嶼,主橋長440公尺,加上兩端引道總長1,753公尺,為懸臂式設計,號稱完工後是全台最長的懸臂式大橋。[6]但是礙於技術難度、建材物料上漲等因素,工程進行至38%進度時,包商便棄標停工,再次招標作業後,仍陸續流標7次。
2008年8月15日,交通部做出停工結案的決定,並於9月拆除[7][8][9],原先建造的引道與橋墩迄2013年已拆除完畢。
教育
名人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