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13}}
此篇伊朗交通(英語:Transport in Iran)用來談論有關伊朗的交通近況。
伊朗擁有長遠的鋪砌道路,聯結到所有的大都市,也聯結到大部分的城鎮。迄公元2011年,這個國家擁有173,000公里(107,000英里)的道路,其中的73%擁有鋪砌的路面。[1]在2008年,每1,000名的伊朗人中有近100輛乘用車。[2]
伊朗的鐵路軌道長達11,106公里(6,942英里)。[3]這個國家的主要入境口岸是在霍爾木茲海峽的阿巴斯港。進口貨物抵達伊朗後,由卡車和火車貨運列車分送到全國各地。德黑蘭及阿巴斯港之間的鐵路於1995年啟用,將阿巴斯港,經過德黑蘭,與中亞的馬什哈德連接起來。其他主要港口包括裏海的安扎利港和托爾卡曼港,以及波斯灣的霍拉姆沙赫爾和霍梅尼港。
數十個城市都有機場,為客運和貨運飛機服務。伊朗航空是國家航空公司,成立於1962年,經營國內和國際航班。所有大城市都有公共汽車的大眾運輸系統,並且有一些私人公司提供在城市之間的交通服務。就道路和航空路線而言,哈馬丹和德黑蘭這兩個城市擁有伊朗所有城市中最高的介數中心性和節點接近程度(英语:closeness centrality)。[4][5]
由於政府提供汽油價格的補貼(請參考伊朗經濟),伊朗的交通運輸價格便宜,但亦為政府國庫帶來巨大負擔(請參考伊朗政府補貼改善計劃(英语:Iranian subsidy reform plan)),同時高度浪費的消費模式(請參考伊朗能源)造成經濟效率低下,亦有走私油品到鄰國(請參考伊朗2007年汽油配給計劃(英语:The 2007 gasoline rationing plan in Iran))和空氣污染(請參考伊朗環保議題(英语: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ran))等問題 在2008年,在運輸相關事業工作的人員超過100萬,這個事業佔有伊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6]
伊朗道路和城市發展部(英语:Ministry of Roads and Urban Development)負責研究和確定交通運輸價格政策,並負責為申請設立交通運輸事業者核發許可證。此外,這個部負責在伊朗實施全面和綜合的運輸政策。截至2016年,外國對伊朗交通運輸業的直接投資計劃包括有5,600多公里的公路,745公里的高速公路,和近3,000公里的道路。[7]這些,再加上其他項目,價值為250億美元(不包括價值500億美元的飛機採購)。[7] 伊朗表示,它需要超過400億美元來完成258個尚未完成的重大運輸項目(2016年)。[8]
有146公里的電氣化鐵路是從大不里士到焦勒法,根據伊朗鐵路電氣化(英语:Railway electrification in Iran)資料,德黑蘭到馬什哈德鐵路電氣化工程招標已經完成。
與亞塞拜然和土庫曼兩國邊界聯繫的鐵路是使用稱為俄國軌距(英语:5 ft and 1520 mm gauge railways)的鐵路系統,軌距為1,520毫米(即4英尺11 27⁄32英寸);德黑蘭(2007年)在郊區使用標準軌軌距(1,435毫米)的電氣化軌道,長41公里。
伊朗大部分的交通運輸都利用公路系統。政府計劃通過鐵路,運送3.5%的旅客量,和8.5%的貨運量。廣泛的鐵路電氣化也在計劃中。根據相關政府部門的說法,鐵路網絡每年擴展約500公里。[9]
中国企业已参与承建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的电气化改造项目,伊朗总统哈桑·羅哈尼出席开工仪式。项目预计将在2021年竣工[已过时],随后还有5年的维护期。本项目将由伊朗基础设施工程集团MAPNA集团、中國機械進出口及苏电集团[10]承建,所需的21亿美元造价,85%由中国提供贷款融资。[11]
德黑兰-马什哈德公路的死亡率每年在2,500人左右,而这段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工程每年将拯救1,800名伊朗人的性命。到羅哈尼政府届满,铁路交通将占伊朗交通方式的20%。[11]
财新网在2016年2月14日刊文称,所谓既有线电气化改造是指:此线路现为内燃机车动力牵引,等级较低,速度较慢,一般速度在100公里/时左右;而经过电气化改造后,该线路将使用电力机车牵引,速度将大幅度提升,將來使用中国电力机车,时速可達160公里。[11]
公元2014年12月,一條從伊朗通往土庫曼和哈薩克的鐵路線開通。這條鐵路線的開通標誌著伊朗、哈薩克和中國之間的第一條直接鐵路連接,因此,日後在中國與歐洲之間,或有不經俄羅斯的鐵路連接。[14][15]
德黑蘭地鐵是德黑蘭的捷運系統,每天運送500萬乘客,有七條線路,總長200公里(約120英里),另外兩條正在建設中。[16]一旦總共九條線在2028年全部建成時,地鐵總長度將為430公里(270英里)。地鐵服務時間從早上5:30到晚上23:00,票價為3,000-8,000伊朗里亞爾(0.10-0.30美元),根據行程距離收費。
德黑蘭公車捷運系統(BRT)於2008年正式啟用,總長度超過150公里,每天運送180萬人次。[17]公車捷運系統共有10條線,並計劃進一步擴建,使總長度達到300公里。德黑蘭公車捷運系統的票價在4,000至9,500伊朗里亞爾(0.15美元至0.35美元)之間。
馬什哈德捷運是當地的城市捷運系統,一號線在1999年開始興建,於2011年4月24日開通。二號線最近[何时?]也完工,並已開通。此外有四條線正在建設或計劃興建。目前的一條路線每天從早上6:30到晚上21:30運營。它每天載運13萬名乘客,總長為24公里(14.9英里)。
伊斯法罕地鐵一號線的建設始於2001年,並於2015年10月15日開放使用。一號線全長11公里。第二條東西向路線正在規劃中。
這條地鐵的第一條線自2011年起開始建造,於2014年10月11日正式啟用;長度為10.5公里(6.5英里),有六個車站。 2號線正在興建中,全長15公里(9.3英里)。地鐵目前每天載運50萬人次,由27列有5節車廂的電車營運
這個地鐵的第一路線於2015年8月28日開通,全長7公里,設有六個車站。還有一條通向薩漢德市的區域通勤路線在規劃中。一號線從El Goli站向西北走,到Ostad Shahriar站。
伊朗全國的捷運系統總長度為253公里。
2010年,伊朗有超過1,100萬輛汽車,其中大部分是本地製造或組裝。[2]截至2015年,有34,000公里的道路提供必備的交通運輸通道,而連接鄉村和農村地區的45,000公里的道路,和100,000公里的鄉間路線,則缺乏維護和保養(預估需要總成本570億美元)。[19]到2020年,伊朗城市人口使用腳踏車作交通用途的比率少於1%[20]
伊朗每年每10萬人的交通死亡人數為24.3人,排名全球第23名(請參考全球各國交通意外死亡比率(英语:List of countries by traffic-related death rate)),是全球排名第1的國家厄立特里亞的一半。就道路交通事故的數目而言,伊朗排名世界第1,每年死傷人數有38,000人。其他資料顯示,在過去6年中,死亡總數為100,000,平均每年死亡人數為20,000(2008年數字)。[6][21]
交通運輸官員說,交通事故中有46.8%發生在城市內,21.5%在市外,19.5%在農村道路上,4.2%在城市公路上,4.2%在郊區公路上。[22]在德黑蘭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行人佔45%。[23]車禍造成的高比例死亡人數歸咎於超速,車輛不安全,普遍不遵守交通法規,和緊急救援服務不足。[24]
在德黑蘭,摩托車造成50%的噪音污染和40-50%的事故。[25]
伊朗並無大型河流,只有在卡倫河“淺水船可從霍拉姆沙赫爾航行到阿瓦士,航程約為180公里(110英里)”[26]阿拉伯河通常可通行水上交通,航程約130公里,目前河道已經疏浚到3公尺深。
請參考Free trade zones and special economic zones中#Free trade zones and special economic zones部分
伊朗港口的貨櫃年裝卸能力目前為440萬噸,到2015年底將增加到700萬噸。[已过时]港口容量將從2010年的1.5億噸增加到2015年的2億噸。[27]
伊朗港口由港口及航運署(波斯語:سازمان بنادر و دریانوردی,英語:Port & Maritime Organization,PMO)管理,PMO隸屬於道路與城市建設部。[28]
伊朗的港口有:阿巴丹(1980-88年兩伊戰爭中大部分受到摧毀)、阿瓦士、阿巴斯港、安扎利港(裏海)、布什爾、霍梅尼港、倫格港、馬赫夏赫爾港、托爾卡曼港(裏海)、恰巴哈爾(恰巴哈爾港)、哈爾克島、拉凡島(英语:Lavan islan)、錫里島、霍拉姆沙赫爾(自1992年11月開始運營縮減)、瑙沙赫爾(裏海)、阿爾萬德凱納爾。其中,主要港口是阿薩盧耶、阿巴斯港、霍梅尼港。[18]
阿巴斯港位於伊朗南部,2010年的裝卸能力為250萬個20呎貨櫃,2016年為330萬個20呎貨櫃,佔伊朗貨櫃吞吐量的90%。阿巴斯港由Shaheed Rajaee港口管理局管理。[29][7]
位於阿曼灣,距離伊朗與巴基斯坦邊界僅幾十公里的恰巴哈爾港,是伊朗最南端的港口,最近[何时?]正在擴充中,有部分建設經費來自印度的公共資金。這個港口和伊朗與阿富汗、高加索地區國家、土耳其、俄羅斯聯結的國際南北運輸走廊計劃有關聯。[30][31][32]
主要出口碼頭如下:[33](其後列出裝卸能力)
伊朗的主要油氣港如下:[33]
請參考Industry of Iran中#Naval industry部分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伊朗將需要500艘新船,包括120艘油輪,40艘液化天然氣船,和300艘商用船。[37]
伊朗每年載運約5,000萬航空旅客(2016年)。[7]伊朗持續改善他們機場與國外的聯繫,中央省的阿拉克機場(英语:Arak Airport)最近開始營運國際航班,伊朗總共有5個國際機場,另外有10個國內航線機場。[38]由於德黑蘭原有的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處理班級能力有限,飛往首都的國際航班在2007年5月開始,已被轉移到緊鄰城外的伊瑪目霍梅尼國際機場(IKIA)。
國家航空公司:
總計:140座(2013年)[35]
總計:179座(2013年)[35]
總計:26座(2013年)[35]
請參考Taxation in Iran中#ariff rates及#Smuggling兩部分。
請參考Crime in Iran中#Human trafficking部分
請參考伊朗經濟中#International trade部分
2009年9月,伊朗正式加入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計劃(英语:TRACECA)(TRACECA),也稱為“新絲綢之路”。 TRACECA成立於1998年,目的在促進歐洲、高加索、和亞洲之間的經濟關係,以及貿易和運輸通訊。該計劃包括歐盟,和來自東歐和高加索地區的14個成員國(包括伊朗)。伊朗的戰略位置意味著它是歐洲與中亞之間的重要運輸走廊。
2010年8月,伊朗宣布“未簽署TRACECA項目”,並表示取代的是已通過與鄰國達成一系列雙邊協議,來促進改善運輸聯繫。[54]伊朗第一副總統穆罕默德-禮薩·拉希米表示:“如果充分利用該國過境轉運的潛力,它就能帶來與石油[工業]一樣多的收入。”他還宣布,伊朗將在不久的將來通過鐵路來讓中國和歐洲連通。[55]
|url-status=
|dead-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