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d page}}
2025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是教宗方济各於2025年4月21日逝世後,天主教會為了選出新任教宗而舉行的選舉秘密會議。根據相關教會法令及樞機團的決議,本次會議於2025年5月7日起在梵蒂岡的西斯汀小堂召開[1][2],共有135名樞機具備選舉人資格,當選者將成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經過四輪投票後,在5月8日晚間公布由美國及秘魯雙國籍樞機羅伯特·方濟各·普雷沃斯特當選,並取名號為「良十四世」(Leo XIV)。
2025年4月21日,教宗方济各因中風導致心臟衰竭去世[3],天主教會進入宗座出缺時期。根據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1996年發布的《主的普世羊群》宗座憲令[4]的规定,此次選舉秘密会议的召集人是未滿80歲的主教級樞機中排名首位者——来自意大利的伯多祿·帕羅林,以代替因超龄不能参加此次选举的枢机团团长若翰·雷及副团长良纳·桑德里。
樞機為教宗的唯一選舉權人,亦即世界所有樞機們組成的樞機團為教宗的選舉人團。宗座出缺時,全世界共有252位枢机;而根據教宗保禄六世於1970年發布的《年齡之增》自動手諭[5]、以及《主的普世羊群》宗座憲令等教會法令之規定,在宗座出缺时年满80岁的枢机不得参加選舉秘密會議,因此具備選舉教宗資格者為135人,其中108人(即佔八成)由方濟各任命。
西班牙的安多尼·卡尼萨雷斯·廖韦拉樞機主教和肯尼亞的若望·恩朱埃樞機主教因健康問題無法參加,使與會人數減至133人;因此,三分之二所須票數為89票。這次秘密會議是歷來選舉人數目最多的一次。[6]
原则上,参加选举的枢机可以投票给任何业已受洗的成年男性天主教徒,然而依據慣例,自1378年以来选出的教宗都是枢机。
宗座宪章第37条要求选举在宗座出缺之后的15至20天内举行。然而按照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3年2月22日发布的《若干规定》(Normas nonnullas),如果所有的选举人能够提前抵达罗马,会议也可以提前开始[7]。樞機團在宗座出缺後召開的第5場會議上,確定本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在5月7日开始[2]。
被媒體認為是下屆教宗熱門人選的人物包括聖座國務卿伯多祿·帕羅林、菲律賓籍樞機類思·安多尼·塔格萊[8]、意大利籍樞機瑪竇·祖皮等,皆未當選教宗[9]。
5月7日晚上9時正,西斯汀小堂的煙囪冒出了此次選舉的第一次黑煙,這也說明了第一輪投票已經結束,而且最高票者未達總數之三分之二,第一輪投票未能选出教宗[10]。
第二天上午舉行了兩輪投票,分別在上午10:30分和正午12點。[11] 在11:51分,黑煙升起,象徵著第二輪投票沒有選出教宗。秘密會議並不要求每次失敗的選舉都要燃燒一次黑煙,因此這兩次失敗的選舉的選票將一同燃燒。[12]
在上午的兩輪投票結束後,大約有1萬5000人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而聖母大殿前則有5,000人聚集。預計在第四輪之後會有更多關注,因為往次秘密會議都在這些時候選出教宗。[13]
5月8日下午,第四輪投票隨即舉行,18:06分,西斯汀小堂的煙囪冒出了白煙,投票成功並選出新教宗。[14]新教宗為69歲的美國籍樞機羅伯特·方濟各·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其教宗名號則選擇「良十四世」(Leo XIV)[15][16]。
執事級首席樞機(英语:Protodeacon)道明·方濟各·若瑟·曼玻第其後登上聖伯多祿大殿降福大廳陽台,向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以拉丁語宣布新教宗的姓名及名號。拉丁語原文如下:
中文翻譯如下:
新教宗其後登上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給予信眾首個宗座祝福(英语:Apostolic blessing)(Apostolic Blessing),即「致全城與全球」降福(Urbi et Orbi,全城指教宗駐地羅馬)。新任教宗的降福結束後,亦宣告本次教宗選舉的結束。
The ballots are burned after two rounds of voting, unless a pope is cho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