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代天宮,俗稱哈瑪星代天宮、哈瑪星代天府、哈瑪星大廟,是一座位於高雄市鼓山區的廟宇,前身為日治時期高雄街役場所在地。廟宇建築雄偉莊嚴,內部雕梁畫棟,是由名匠陳玉峰、陳壽彝、潘麗水共同打造。
昔年的代天宮是臺南北門鄉民在高雄的精神寄託,並分靈五府千歲、蠔寮池王、清水祖師等神明。如今該廟不僅是哈瑪星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前的廣場更成為居民活動聚集之處,成為代天宮的一大特色。廣場前的小吃夜市吸引了許多食客,形成社區的熱鬧景象。[1]
在代天宮旁邊設有高雄市代天宮歷史文物館,展示廟宇畫師潘麗水、書法家蔡元亨等名家匠師的作品。文物館分為歷史軌跡區、宗教藝術區、文物區,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09:00至12:00及下午13:30至17:00,每周一休館。[2]
1917年(大正六年),打狗支廳自哨船頭遷至哈瑪星。三年後,即1920年,打狗更名為高雄,並在哈瑪星設立了郡役所與街役場,後者後來遷至代天宮現址。[3]1924年,隨著高雄郡的廢置,高雄街升格為高雄市,市役所也繼續使用街役場的建築。
1939年(昭和十四年),因為新都市計畫,市役所遷至鹽埕埔榮町高雄川(今愛河)西畔,即今日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湊町的舊市役所改建為雙葉國民學校。然而,1945年,雙葉國民學校遭受美軍轟炸,只剩下斷垣殘壁。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旅居哈瑪星的北門郡居民,因宗教信仰而募款購買湊町舊市役所的土地,並建立了寺廟,以奉祀家鄉神明,其中包括南鯤鯓代天府的五府千歲、蚵寮保安宮的蠔寮池王和清水祖師,這座寺廟即為代天宮。
1960年(民國四十九年),增建了後殿青雲寺,於1962年竣工,主要供奉觀音佛祖,這三位神明分別來自蚵寮南山佛祖、南鯤鯓南海佛祖以及大崗山崗山媽,同被列為主祀。[4][5]
2019年(民國一〇八年),由於建築老舊,出現煙燻、裂紋和漏水等問題,展開大規模的修繕工程,最終於2024年8月完工,並於同年9月4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正殿
正殿兩側
後殿青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