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西南非洲

西南非洲託管地
1915年—1990年
西南非洲國旗(1928年起)
國旗(1928年起)
西南非洲国徽(1963年起)
国徽(1963年起)
国歌:God Save the King/Queen
天佑吾王
(1915-1961)

Die Stem van Suid-Afrika
《南非的呼喚》[1]
(1938-1990)
西南非洲(淺綠)與南非(深綠)的位置
西南非洲(淺綠)與南非(深綠)的位置
地位國際聯盟託管地(1915年—1966年)
南非佔領地(1966年—1990年)
首都温得和克
常用语言南非語
英语
德语
最高長官(由南非總統代表) 
历史 
• 建立
1915年
1919年
• 南非边境战争爆发
1966年8月26日
1975年9月1日
• 首次多民族参加的选举英语1978 South West African legislative election
1978年12月4日-8日
1985年6月17日
• 獨立
1990年3月21日
货币西南非洲鎊
南非兰特
前身
继承
德属西南非洲
南非聯邦
纳米比亚
今属于 纳米比亚

西南非洲阿非利卡语Suidwes-Afrika,德語:Südwestafrika,英語:South West Africa)是納米比亞共和國在1915年至1990年間的正式名稱,期間由南非管治,並實行種族隔離制度。西南非洲與安哥拉(1975年前為葡屬安哥拉)、贊比亞(1964年前為北羅德西亞)、博茨瓦納(1966年前為贝专纳保护国)和南非接壤。

此地前身為德属西南非洲,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西南非洲成為國際聯盟託管地,由南非聯邦管理。1966年,聯合國撤銷了南非對西南非洲的管治權,但南非仍然繼續佔領當地。從1915年到1978年,西南非洲由南非直接管理,隨後南非政府給予西南非洲有限的自治權。1985年,西南非洲的民族團結政府成立,1990年3月21日,納米比亞獨立。

德国殖民地时期

西南非洲在1884年成为德國殖民地,即德属西南非洲。德国在管理领土时遭遇了很多困难,发生了多次起义。1878年,鲸湾港企鵝群島被英国吞併,兩地在1884年成为開普殖民地的一部分[2]。1910年随着南非联邦成立,鲸湾港成为开普省的一部分[3]

作为《1890年黑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的条款,贝专纳北部边境的一条狭长领土划给德属西南非洲,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它以德国总理列奥·冯·卡普里维的名字命名被成为卡普里维地带[4]

南非統治时期

託管時期

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西南非洲戰役中,德屬西南非洲被南非聯邦佔領,戰後根據凡尔赛条约成為國際聯盟第三等託管地,由南非管轄。從1922年期,鯨灣港也被南非視為託管領土的一部分來管理[5]。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國際聯盟崩潰,西南非洲仍為國際聯盟託管地[6]

二戰結束後,西南非應當成為联合国托管领土,但時任南非总理扬·史末资反對把西南非交給聯合國,並打算讓其成為南非的第五個省[7],但未有實行。1949年,西南非的白人獲得了在南非议会的代表權,西南非在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獲得四個和六個議席。[8]

西南非的白人主要為阿非利卡人德裔西南非人,他們普遍支持執政黨國民黨[9],西南非在議會的所有議席均由國民黨控制[10]同時,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也在西南非實施[11][12]

国际法院在1950年裁定南非沒有義務把西南非轉為聯合國託管領土,西南非仍為國際聯盟託管並由南非管轄,由联合国大会監督[13],聯合國大會設立西南非洲問題委員會行使監督職能[14]

1955年,國際法院發布諮詢意見,表示大會在解決有關西南非的問題時無需遵循國際聯盟的投票程序[15]。1956年,國際法院裁定該委員會有權允許託管地的請願者舉行聽證會[16]。1960年,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亚在國際法院起訴南非,指控南非沒有履行其義務,但兩國沒有成功[17][18]

佔領時期

1960年,爭取西南非獨立的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成立[19]

1966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145(XXI)號決議,宣布終止南非對西南非的託管,南非無權繼續管治西南非[20]。然而,南非仍然繼續控制西南非[21]。1971年,國際法院發表諮詢意見,表示南非有義務撤出納米比亞,聯合國的所有成員國也應拒絕承認南非代表納米比亞採取的任何行為正當[22]

1968年6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372(XXII)號決議,把西南非改名為納米比亞[23]。聯合國大會也承認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為納米比亞人民的唯一真正代表[24]

1977年,南非把鲸湾港併入開普省,鲸湾港因此成為開普省的飛地[25]

班圖斯坦

alt=西南非班圖斯坦:   卡奧科蘭(英语:Kaokoland)   奧萬博蘭   達馬拉蘭   卡萬戈蘭   東卡普里維   布希曼蘭(英语:Bushmanland (South West Africa))   赫雷羅蘭   里霍博斯(英语:Rehoboth (homeland))   茨瓦納蘭(英语:Tswanaland)   納馬蘭(英语:Namaland)
西南非班圖斯坦:
  卡奧科蘭英语Kaokoland
  茨瓦納蘭英语Tswanaland
  納馬蘭英语Namaland

1968年起,南非在西南非設立了10個班圖斯坦,以便推行種族隔離[26]

注釋

參考文獻

  1. ^ South Africa Will Play Two Anthems Hereafter. The New York Times. 1938-06-03 [2022-11-01].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美国英语). 
  2. ^ Makonnen, Y. State Succession in Africa: Selected Problems. Recueil Des Cours, 1986: Collected Courses of the Hagu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Law V.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7: 213. ISBN 9024736447. 
  3. ^ Debates of Parliament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7-02-02., Hansard, Volume 9, Issues 19–21, Government Printer, 1993, page 10179
  4. ^ WildWeb. Lodges in Zambezi (Caprivi) Region. namibian.org. [2025-04-11] (英语). 
  5. ^ Griffiths, Ieuan. Walvis Bay: exclave no more. Geography. 1994, 79 (4) [2025-04-12]. ISSN 0016-7487. 
  6. ^ Mwakikagile, Godfrey. Ethnic Politics in Kenya and Nigeria. Huntington,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1: 223 [2018-04-24]. ISBN 15607296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7. ^ Dugard, John. The South West Africa/Namibia Dispute: Documents and Scholarly Writings o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outh Afric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01-01 [2025-04-12]. ISBN 978-0-520-02614-8 (英语). 
  8. ^ Crawford, Neta. Argument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Ethics, Decolonization, and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07-25 [2025-04-12]. ISBN 978-0-521-00279-0 (英语). 
  9. ^ Newell M. Stultz, Afrikaner Politics in South Africa, 1934–194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page 161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8-07-18.
  10. ^ Vivienne Jabri, Mediating Conflict: Decision-making and Western Intervention in Namibia],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0, page 46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8-07-18.
  11. ^ Turok, Ben. Witness from the frontline: aggression and resistance in Southern Africa. Institute for African Alternatives. 1990: 86 [2018-07-18]. ISBN 18704251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12. ^ Hasan, Najmul. Namibia: South— West Africa. Pakistan Horizon. 1975, 28 (3): 63–64. ISSN 0030-980X. JSTOR 41393277. 
  13. ^ SUMMARY: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South-West Africa, Advisory Opinion.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11 July 1950 [2006-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2). 
  14. ^ Index-United Nations Organisations and Resolutions. Namibia Library of Dr. Klaus Dierks. [2006-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03). 
  15. ^ SUMMARY: Voting Procedure on Questions Relating to Reports and Petitions Concerning the Territory of South-West Africa, Advisory Opinion.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7 June 1955 [2006-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2). 
  16. ^ SUMMARY: Admissibility of Hearings of Petitioners by the Committee on South-West Africa, Advisory Opinion.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1956-06-01 [2006-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2). 
  17. ^ SUMMARY: South-West Africa (Ethiopia v. South Africa, Liberia v. South Africa) Judgment.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1962-12-21 [2006-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2). 
  18. ^ SUMMARY: South-West Africa (Liberia v. South Africa, Ethiopia v. South Africa) (Second Phase) Judgment.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1966-07-18 [2006-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2). 
  19. ^ SWAPO Party of Namibia | History & Facts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5-03-21 [2025-04-13] (英语). 
  20. ^ 聯合國安理會第366號決議. docs.un.org. [2025-04-13]. 
  21. ^ The End of Apartheid. Archive: Information released online prior to January 20, 2009.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9 [200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5). South Africa had illegally occupied neighboring Namibia at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and since the mid-1970s, Pretoria had used it as a base to fight the communist party in Angola. 
  22. ^ Legal Consequences for States of the Continued Presence of South Africa in Namibia (South West Africa) notwith. www.icj-cij.org. [2025-04-17]. 
  23. ^ RESOLUTIONS ADOPTED WITHOUT REFERENCE TO A MAIN COMMITIEE (PDF). 聯合國. 1968-06-12 [2025-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9-06) (英语). 
  24. ^ UNTAG. peacekeeping.un.org. [2025-04-17]. 
  25. ^ The Green and the Dry Wood: Documentation :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Vicariate of Windhoek) and the Namibian Socio-political Situation, 1971-1981. Oblates of Mary Immaculate. 1983 [2025-04-17]. ISBN 978-0-620-0645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英语). 
  26. ^ Cahoon, Ben. Namibian Homelands. www.worldstatesmen.org.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5).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