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屬幾內亞 Guiné Portuguesa |
---|
|
|
|
地位 | 葡萄牙殖民地 |
---|
首都 | 比索 |
---|
國王、總統 | |
---|
|
• 1446年-1448年 | Infante Pedro, Duke of Coimbra(首) |
---|
• 1958年-1961年 | Américo Thomaz(末) |
---|
|
總督 | |
---|
|
• 1640年-1641年 | Luis de Magalhães(首) |
---|
• 1974年 | Carrlos Fabião(末) |
---|
|
历史时期 | 舊帝國主義 |
---|
|
• 建立 | 1474年 |
---|
• 獨立 | 1974年9月10日 |
---|
|
ISO 3166码 | GW |
---|
|
今属于 | 几内亚比绍 |
---|
葡屬幾內亞(葡萄牙語:Guiné Portuguesa),是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現今是獨立的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索。
歷史
1430年代,葡萄牙王室委託航海家探索西非的大西洋海岸,尋找黃金資源。當時黃金貿易由摩洛哥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穆斯林商隊同時壟斷着鹽、可樂果、紡織品、魚、穀物和奴隸等貿易[1]。
在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命令之下,航海家吉爾·埃阿尼什於1437年首次成功繞過波哈多角,駛到遠至塞拉利昂,並於1456年開始在佛得角群島建立殖民地[2]。葡國中央於1446年發表對此地區的主權宣言。1450年探險家Nuno Tristão沿著西非海岸航行,自此展開黃金與奴隸的交易;十七世紀以後,法國、英國及瑞典等歐洲列強也紛紛來到此處,一時之間奴隸貿易相當盛行。
在當時究竟有多少土著被賣為奴,其正確數據現已不可考。推估大約在1000萬人左右;其中約有37%被賣至南美洲的巴西。該地的城鎮卡丘(Cacheu)更是當時最大的奴隸買賣市場。1765年建立新首府比索。
十九世紀初,奴隸制廢除,黑奴交易被全面禁止。唯少數非法貿易仍舊存在。
葡國在這一帶獨霸四個世紀後,開始有了競爭者;內陸部分逐漸有其他歐洲殖民者瓜分。如:主要商業據點卡萨芒斯河流域與法屬西非相互重疊,此外英國也嘗試要佔領博拉馬島。三方為此瀕臨一戰,後經美國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的調停,決定全歸葡萄牙所有。
原先葡屬幾內亞是由維德角所管轄,1879年單獨設置殖民地。
1951年葡萄牙修正相關法案,把此處改為海外領土。1956年,阿米尔卡·卡布拉尔成立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独立黨(PAIGC),開啟了几内亚比绍獨立建國運動,並穩健發展。葡萄牙中央政府於1961年對其進行鎮壓,該政黨則于1973年9月24日發表獨立宣言,定國號為幾內亞比索共和國。
康乃馨革命後,葡國中央的法西斯勢力瓦解、新上台的臨時政府與PAIGC開啟談判,最終於1974年9月10日承認幾內亞比索之獨立,卡布拉尔的弟弟出任首任總統,正式結束葡萄牙對其长达528年的統治。
|
---|
中世纪省份 | |
---|
1832年省份 | |
---|
1936年省份 | |
---|
1951年增设海外省份 | |
---|
- ^ A.L. Epstein, Urban Communities in Africa – Closed Systems and Open Minds, 1964.
- ^ C.R. Boxer, (1977). 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 1415–1825, pp. 26–7, 30 London, Hutchinson & Co. ISBN 0-0913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