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纘宗(1480年—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號可泉,亦號鳥鼠山人,陝西鞏昌府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書法家。正德戊辰進士,嘉靖時官至河南巡撫。
胡纘宗早年為國子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科陕西鄉試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科三甲第一名進士[1][2]。即授翰林院檢討[3],正德五年(1510年),受劉瑾同黨、侍讀焦黃中牽連,出為嘉定州判官[4]。升四川潼川州知州。
正德十年(1515年),胡纘宗入为南京吏部员外郎,歷官验封司郎中。正德十四年(1519年),出爲安慶府知府。嘉靖三年(1524年),改蘇州府知府[5]。
嘉靖四年(1525年),經都御史吴廷举举荐,升任按察使,同年經巡按直隶御史朱实举荐,升兵备副使。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升山东左参政,八年二月考察调用。復除山西左参政,十一年三月升本省右布政使,四月丁父忧归。服除,再升河南左布政使,十五年十二月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十七年六月改任总理河道都御史,因治河有功,十八年转河南巡抚,同年十二月以火燔公署并毁符验敕书,黜職閑住。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胡纘宗為仇家河间人王联告发所作迎驾诗有“穆天八骏空飞电,湘行英皇泪不磨”之句,有诅謗皇帝之意,被逮到京师拷问,被杖四十,削籍为民。歸鄉後,築可泉寺著書[6]。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於家。
胡纘宗任河南巡撫期間,曾笞責陽武縣知縣王聯。王聯為人兇狠狡詐,懷恨在心,又知世宗鼓勵官員相互揭發,就利用之前世宗南巡承天期間,胡纘宗的接駕詩做文章,稱詩中「穆天八駿」詞句為謗詛,且將與其有宿怨者,如副都御史劉隅,給事中鮑道明,御史胡植、馮章、張洽,參議朱鴻漸,知府項喬、賈應春等百十人,全部構陷,令其子混入宮門訟冤。世宗果然大怒,立刻派人逮捕胡纘宗等人,刑部尚書劉訒會同法司嚴加審訊。劉訒查清真相,將王聯父子論死,并請求寬恕胡纘宗等人。然而世宗仍然不依不饒,最終經過嚴嵩求情,將胡纘宗革職,杖四十。劉訒亦除名[7][8]
胡纘宗善詩,其詩樸質、深沉而情感摯烈。《四库全书总目》收六种胡缵宗著述提要。著有《鳥鼠山人集》、《太昊廟樂章》、《願學編》等。刻有《藝文類聚》一百卷。
纘宗亦工書法,今江蘇鎮江有其親題“海不揚波”、曲阜孔廟有“金聲玉振”坊,天水伏羲廟有“與天地准”牌匾,山東濟南有「趵突泉」石碑。
曾祖胡海。祖胡璉,直隸南皮县知县。父胡士濟(1449年-1532年),字澤民,雙流縣學教谕,以子貴封奉直大夫南京验封清吏司郎中。母李氏、继母赵氏,封宜人。弟正宗、可宗、在宗[9]。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三年戊辰科進士登科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