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玉(1618年1月3日—17世紀),字席珍,號荊公,山東兗州府魚臺縣人[1],清朝政治人物。
朱之玉父親早逝,由母親解氏養育,自小讀書聰明過人,成長後知道母親苦節,更是孝順侍奉,曾遇上流寇,刀刃已幾乎貼近頸部,都因他的孝名獲免;入清後他在順治二年(1645年)中舉人,三年(1646年)聯捷進士[2],在刑部觀政時自陳母親節孝之苦,朝廷特旨給銀建牌坊,後獲授直隸永寧知縣,改任藍山知縣[3],兩任都以孝友治民,母親逝世後辭官不再出仕,九年(1652年)曾重修縣志[1]。
曾祖朱祿,武清知縣;祖父朱守芳,壽官;父朱從禹,儒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