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成宗(朝鮮語:조선 성종/朝鮮 成宗 Joseon Seongjong;1457年8月19日—1495年1月19日), 是朝鲜王朝的第9代君主,1469年至1495年在位。姓李,名娎(xiè)(朝鮮語:이혈/李娎 Yi Hyeol),廟號成宗,諡號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葬於广州宣陵。
成宗生於1457年8月19日(明天順元年七月三十日,朝鮮世祖三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一個多月後父親懿敬世子過世,世子之位由叔父李晄承襲,即睿宗,成宗則被祖父世祖封為乽山君[a]。1469年12月31日(明成化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睿宗薨,因其长子早夭,次子年幼,成宗奉祖母貞熹王后的命令即位,即位後他追封父親懿敬世子為德宗,並封母親韓氏為仁粹王妃,成宗六年再晉封母親為仁粹大妃。
睿宗薨当天,成宗即位于景福宫勤政门。明史记载“晄病笃,以所生子幼,命其兄故世子暲子娎权国事,遣陪臣以闻。及卒,赐谥襄悼,命娎嗣位,娎妻韩氏封王妃”。睿宗有两子,长子早夭,但是还有次子,即齊安大君。大王大妃貞熹王后让睿宗次子出继平原大君为后,使他不能继承王位,而让成宗承睿宗之嗣。但是,按照宗法制度,成宗生父李暲就不应该被认为是成宗的父亲了。而根据《璇源系谱》,睿宗嗣子也是成宗而不是成宗的长兄月山大君,因為朝鮮也遵守「長子不為人後」的規則,因此由德宗的次子成宗入繼大統。
由於成宗即位時只有十二歲,因此一直由貞熹王后垂帘听政,1476年才开始亲政。
反世祖的儒教士大夫们废除了朝鲜世祖和睿宗时代宫中的佛教仪式和朝廷生活中其他不正常现象。成宗每天要按严格的日程上两至四次课。春秋馆除了给国王讲课以外,还扩大为进谏机构,每天向国王灌输儒家思想,减少对佛教的支持,颁布了《度僧法》。
成宗在位期间扩建了弘文馆,完善了朝鲜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三司制度,并完成編著並頒佈《經國大典》,成為了朝鮮刑法的典範。
前代官吏从官田收租收税作为私人收入的权利(职田制)开始衰微。在成宗一朝,新设的读书堂(又名湖堂,位置在汉城南郊龙山豆毛浦)内,青年学者受到良好对待并得到晋升的机会。通过开设经筵,儒教在施政中恢复地位。出自朱熹理学的朝鲜性理学说也开始兴起。
朝鲜刊印《大典续录》、《丝纶全集》和一部关于传统音乐的附插图的教本。学者们当中一些在世祖在位期间,因为反对篡位而曾遭受歧视的人在朝廷中立住了脚。
成宗一朝朝廷分成勋旧势力和新进的士林势力两大派别、兩派互相搏擊,党争加剧,而國內則出現文恬武嬉、兵备废弛的情況。
经济没有重大改善。对官吏的土地实行由中央收取和分配田租(官收官给法)之后,官吏和两班谋求在耕种权方面取得对土地的控制,从而侵犯了农民的土地权份额。土地由于开垦荒地而增长,而这又进一步促进农业庄园的增加,但是政府试图阻止这一进程。一些农庄搜罗了奴婢和农民。另一些则放弃自己的自由地位,以逃避沉重的土地税,徭役和贡税。由于获得官职之路向反世祖的各派开放,拥有地产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争取官职的竞争也更激烈。业已确立了功臣田、特别赐田、已开垦土地和积累土地耕种权的拥有者地位的人成了人们抨击的目标。
1495年1月19日(明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成宗在昌德宫大造殿薨,在位25年,38岁。明朝赐谥为“康靖”,定世室,葬广州宣陵。
《朝鮮王朝實錄》:「上聰明英斷,寬仁恭儉,天性孝友。好學忘倦淹貫經史,射藝書畫亦極其妙。尊敬大臣禮遇臺諫,重惜名器明愼刑罰。崇儒術、闢異端,子惠黎庶褒奬節義,事大以誠交隣以信。勵精圖治愼終如始,文武竝用內外交修,南北賓服四境按堵,民樂生生之業者二十有六年。聖德至治,雖三代聖王,蔑以尙矣。」
②初封淑儀[5][6],中宗十年(1515)時為貴人[7],後陞為嬪,但徽號不詳[8]。
②貞熹王后過世時,墓誌文記載著育有一女的淑儀金氏。此二人可能為同一人[12]。
(按出生年份排列)
(按嫡庶排列)
1478-148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