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杰羌佛(藏語:རྡོ་རྗེ་འཆང་,威利转写:rdo rje 'chang,THL:Dorje Chang,藏语拼音:Dorje Chang),即金剛總持(梵語:वज्रधर,IAST:Vajradhāra),又譯持金剛,或持金剛佛,依藏語「多杰」譯為金剛,「金剛」喻意為堅不可摧[1],「羌」字意為永恆持有[2],意為總持統攝一切金剛[3],為藏傳佛教中噶舉派、格魯派與薩迦派等傳承的本源,寧瑪派的本源則為普賢王如來[4]。
漢地有關「多杰羌」佛號的使用,始於元、明、清三代,最初多杰羌被直接音譯為「朵兒只唱」[5][6][7][8],後曾被譯為「多吉鏘」[9],現今多譯為「多杰羌」[10][2][11][12]。
在佛教教義中,佛陀具備三身,即:法身(普賢王如來,藏語:阿達爾瑪佛)為不生不滅的宇宙真諦,是一切法教的究竟本源[4],由於法身無形無相,不可言說,無法度眾生,必須有具相圓滿的佛身才能廣為眾生說法[13]。故由法身直顯原始的圓滿報身多杰羌佛[14],為宇宙間第一尊具有形相的佛陀[15],其化身為隨類應化無量化身。
民國太虛大師於所著的《佛學概論》中說:「『多杰羌佛』譯為金剛總持,現持金剛杵以降伏一切魔怨,是依佛大雄大力具足無量方便功德而言。一切如來都有金剛身。[16]」
佛教包含顯密二宗,依教法的深淺次第是先學顯、後學密,顯密圓融一體。因此,無論是學小乘、大乘或金剛乘教法,都必須學習顯宗的經、律、論三藏義理。印度佛教金剛乘興盛於七世紀,至十一世紀衰亡,於八世紀時傳入西藏,演變成今日的藏傳佛教,以普賢王如來、多杰羌(金剛總持、持金剛)為一切教法的根本,又稱為密乘或密宗[17]。
因此,藏傳佛教各教派都將多杰羌(金剛總持、持金剛)作為法脈傳承的根源,在傳承皈依境中,可以見到將多杰羌佛描繪安立於整個皈依境最高的主尊位置[18],如西藏密宗四大教派:寧瑪派(紅教)[19]、薩迦派(花教)[20]、噶舉派(白教)[21]、格魯派(黃教)[22]等主要派系[4]。
在寧瑪派大圓滿的教授中,視普賢王如來為本初佛,也就是一切眾生的覺性(法身),大圓滿教法便源自於普賢王如來。但從究竟義而言,多杰羌佛(金剛總持)與普賢王如來並沒有差異性,而是在傳法過程中,因為大圓滿法的傳承緣起關係,會將之有所區分,在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差別的。由此,說寧瑪派的傳承根源於多杰羌佛,也是於法有據[23]。
在唐卡中,多杰羌佛的佛身為深藍色,一面二臂,左手握金剛鈴、右手持金剛杵,交叉於胸前,頭戴寶冠,身著天絲衣,配飾珍寶瓔珞,結雙跏趺坐於蓮花日月二輪之上[24][25]。
多杰羌佛為十方諸佛、菩薩之師,其著名的佛陀弟子有五方佛,即:中央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及北方不空成就佛,由第三世代的五方佛再傳給金剛薩埵遞傳至今[15]。
多杰羌佛意為金剛總持(持金剛),在佛經譯釋過程中常有名相混淆的情況,舉例如下:
以上是持金剛常見的混淆略舉,唐朝的一行禪師在《大日經義釋》中闡釋了金剛手菩薩與執金剛神的定義差異,與西藏密續中對持金剛(佛)的定義不同,因為持金剛在顯教與密教的多重別義,常見有理解混淆與引用錯誤的情況。
「多杰」之意爲不可摧毀,「羌」則是恆久持有。
所有噶舉(白教)、格魯(黃教)、薩迦(花教)等宗派的傳承,都源自金剛總持。為什麼要回溯到金剛總持,而不是釋迦牟尼佛呢?因為金剛總持是覺悟的本質……寧瑪派(紅教)也是一樣,其法教不是源自蓮花生大士或釋迦牟尼佛,而是來自普賢王如來。因為一切法教的究竟本源是法身,所以西藏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是源自金剛總持或普賢王如來……金剛總持的梵文是“瓦嘉達拉”(Vajradhara),藏文譯成“多杰羌”(Dorje chang)。“多杰”之意為不可摧毀,“羌”則是恒久持有。
在甘肃永登妙音寺多杰羌殿天花板所绘曼荼罗中,...多杰羌殿修建于明成化年间,但壁画、塑像多为清代作品。
金剛總持(藏文多杰羌Dorje Chang)是原始佛。
金剛總持為法、報、化三身之報身佛,為皈依境之主尊,總攝一切三寶、三根本……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正文大圓勝慧覺道始於何時,蓋由本初法身如來阿達爾瑪佛,法爾一念智慧而顯報身佛多杰羌佛。多杰羌佛傳與比盧遮那等五方五佛。五方五佛傳與金剛薩埵。由金剛薩埵遞傳以至於今。
coauthors
|date=
大乘佛教包括『密教』和『顯教』。『顯教』指早期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密教』指7世紀在印度鼎盛起來,11世紀在印度衰亡的秘密傳承。這些傳承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剛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等。密教從8世紀成規模地傳入西藏以來,逐漸成了藏傳佛教的骨幹。西藏和蒙古所傳是印度的後期密教,以普賢王如來、金剛總持等為本尊,又稱『金剛乘』。
金剛總持為皈依境之主尊,總攝一切三寶、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護法) 、密教弟子視根本上師如同金剛總持所化。
頂上虛空有普賢王如來,身藍一面二臂,乃攝一切萬法之本始法身佛。其兩側為毘盧遮那(白)、寶生(黃)、金剛不動(藍)、不空成就(綠)、彌陀(紅)等五部如來,以及第六佛報身金剛持。
薩迦巴、哦巴、茶巴共傳承皈依境:正中:金剛總持、左右為薩迦巴、哦巴、茶巴歷代祖師及天女圍繞。
金剛總持是噶舉傳承的中心。因為帝洛巴直接接受金剛總持報身佛的法教,因此噶舉傳承的本源是佛。此證悟傳承由帝洛巴經黃金珠鬘代代無間斷的持續迄今。
「密續」的傳承上師,則位於皈依境最中間豎立的五道線上。這五道線的頂端有五尊本尊,由左而右分別是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金剛總持(中央)、阿底峽尊者、喜金剛。祂們都是格魯派重要的本尊。最重要的本尊是「金剛總持」,祂是一切本尊的代表,一切本尊的種姓,故位於最中間。
身深藍,象徵永恆不變的清淨佛性。手持金剛鈴和金剛杵,象徵智慧和慈悲,雙手相互交錯,象徵著智慧與慈悲的結合。
當我們說金剛總持非以色身形式存在時,還是有人會不同意,因為在唐卡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全身藍色的人,佩戴珠寶瓔珞、穿著絲衣、手握鈴杵。這些都是象徵性的意義而已,以便行者可以了知證悟的特質。深藍色、鈴和杵都象徵著金剛總持不滅不壞的特質。深藍色隱喻其永不停息的利眾事業,珠寶嚴飾則象徵廣度眾生的珍貴。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八大菩薩摩訶薩,其名曰:妙吉祥菩薩摩訶薩、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慈氏菩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普賢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以為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