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崇禮(1552年—1626年),字彬卿,又字體嚴,號節庵,山東兗州府寧陽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萬曆丙戌進士。
吳崇禮家在寧陽縣城西街吳家巷(今寧陽縣城西街西南巷)。其貌不揚,然少穎悟。萬曆七年(1579年)己卯科山東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萬曆十四年(1586年)登丙戌科会试二百四十名,三甲第一百二十四名進士[1][2]。通政司观政,授山西蒲城縣知縣,調臨晉縣。二十年十月升福建道監察御史[3],二十二年巡按江北淮扬兼巡两淮盐政[4]。二十三年凤阳淮安等处四十五州县大水,上报赈灾。二十四年二月巡按陕西,三十一年改巡按浙江,三十三年九月奉敕巡视两关,三十五年七月升大理寺添注右寺丞,三十九年八月升右少卿。萬曆四十年(1612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整飭薊州邊備,巡撫順天地方[5]。四十二年九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六年考满,四十六年闰四月升右都御史,仍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五月带管宣府巡抚,四十七年秋丁忧去职。
天啓五年(1625年),累遷至兵部尚書。因與魏忠賢黨不和,改南京刑部尚書。天啓六年(1626年)卒。
吴崇礼著述颇丰,多因兵火散佚,仅存《三边总图》、《抚蓟奏略》等若干卷。
吴崇礼墓位于宁阳县城北茅庄乡吴家林。其墓园占地70余亩,原有围墙、大门、牌坊、石碑、石象生及古柏700余株。1958年,石雕全部被毁。文革时期,柏树被伐,墓遭盗掘。其遗体完好,衣冠如新,随葬品多件。现仅存空冢。
曾祖父吳仲純,生員;祖父吳道東,鄉賓;父親吳鳴時,壽官。母王氏;繼母崔氏。具庆下。兄崇謙。弟崇義、崇美(生员)、崇功、崇光、崇元、崇保、崇大[6]。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萬曆丙戌科進士同年總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