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时代是2002年至2018年开展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的中国历史新时期之一。
过去,它也被称为传说时期或上古时期,但近年来,其中夏朝之前的状态正在通过考古挖掘得到证实。而夏朝开始后的时期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称为王朝时代。
古国时期大概是公元前3800年到公元前1920年。
以下年表是中华文明探索工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估计。
原始时期(公元前3800年-公元前3050年,750年)
炎帝神農氏(BC3050〜BC2510、540年間)
黄帝有熊氏(BC2510〜BC1920、590年間)
遼寧省建平縣發現的紅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為遼河文明的典型代表,其中出土大規模竪穴建物,有墳墓、祭壇與神殿,已經出現國家的雛形[1]。在興隆窪文化出土了最早刻有龍圖案的翡翠與玉製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學界認為,黃帝與黃帝族可能起源自遼河文明[2][3][4]。中國学者李辉通过现代分子人类学与考古学成果考证,認為发源于磁山文化的東夷少典部落,於公元前4000年北迁,分化出黃帝族,赶跑了使用芬兰-乌拉尔语的庙底沟文化上层,创造了红山文化[5]。
在早期文明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长江中游区、长三角区并肩崛起,以精湛的玉器工艺著称,形成独特的玉器文化和玉器礼仪,大规模遗址依据河流修建水坝,形成独特的坝城聚落结构。长江中游区的文明曙光开始于高庙遗址,初露于大溪文化,然后由屈家岭文化接力,最后由石家河文化取代,主要为城头山遗址至鸡叫城、阴湘城、城河、马家垸、陶家湖、门板湾、叶家庙等城邦林立的格局,晚期逐渐统一为石家河古国。长三角区的文明分别在巢湖附近的凌家滩文化与太湖附近的崧泽文化形成雏形,由涵盖苏南浙北地区的良渚文化集其大成,莫角山遗址群组成了一座庞大的都邑。四川盆地的文明要晚于其余两地区,但宝墩文化突然崛起之时兴建了规模很大的龙马古城(宝墩古城),之后也陷入了芒城、双河、三道堰等城邦对峙的局面。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