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畠神社(日语:北畠神社/きたばたけじんじゃ Kitabatakeshi-jinja *)是一座位在三重縣津市美杉町上多氣的神社。主祭神是作為初代伊勢國國司的北畠顯能(日语:北畠顕能)。社格是別格官幣社和別表神社。建武中興十五社之一。
寬永20年(1643年),北畠遺臣的末裔鈴木家次創建北畠八幡宮[1] 。明治14年(1881年),改名為北畠神社。同40年(1907年),合祀村內各所的神嗣。
在15世紀起,北畠神社的境內為北畠氏歷代的居館,直到永祿期間,第8代當家北畠具教為了防備織田信長的伊勢侵攻,將居館移至大河内城(日语:大河内城)。天正4年(1576年),具教在三瀬谷(現為多氣郡大台町)被織田軍殺害,位在多氣的居館也遭致燒毀。《信長公記》則記載該居館在永祿12年(1569年)就已燒毀[1]。
北畠氏館四周為河川和山所圍繞,東西寬約110公尺,南北長約200公尺。主要可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的館建於15世紀前期,在明應8年(1499年)燒毀。經調查確認該時期設有高約2.6公尺,長約25公尺的石垣、以石垣建成的出入口、礎石建物和掘立柱建物各1棟。其中石垣的建造時期發現是15世紀前期,與以往認為的16世紀後期開始廣泛建造的時期不同。後期的館於同9年(1500年)再建,該時期建有3棟礎石建物、7棟掘立柱建物,以及現為國家名勝,面積約2800平方公尺的庭園。[2][3]
庭園建造時期有許多說法,有北畠顯能、北畠顯泰(日语:北畠顕泰)、北畠滿雅(日语:北畠満雅)等時期,現在較多支持的是北畠晴具時期。樣式是池泉迴游式庭園,採用名為仁王石、達磨石、孔子石的石組,該採用手法被認為是室町時代的庭園石組手法。建造者有一種說法是相阿彌,另一種說法是在享祿3年(1530年)造訪多氣,並為了女婿北畠晴具設計的細川高國(日语:細川高国),因該庭園與高國在近江朽木谷(現為滋賀縣高島郡朽木村(日语:朽木村))設計的秀鄰寺庭園(日语:興聖寺_(高島市)#名勝(国指定))有許多相似之處。[1]
平成18年(2006年),北畠氏館跡庭園與霧山城合為「多氣北畠氏城館跡」被列為國之史跡[4]。同29年(2017年),以「多気北畠氏城館」為名被選為續日本100名城(153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