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方程式轮胎,又称F1轮胎,是一级方程式(F1)赛车在比赛中使用的轮胎,在F1赛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整个F1的发展历史中,赛车所使用的轮胎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历史
F1轮胎和普通轮胎在外观上较为相似,但是F1轮胎的使用寿命仅有数百公里,远低于普通民用车轮胎数千甚至上万公里的使用寿命。但普通轮胎并不能承受F1比赛中赛车对轮胎的巨大压力,因此普通轮胎和赛车轮胎之间并没有可比性。轮胎的使用目的决定了其所使用的橡胶配方。 在2005年,国际汽联禁止赛车在比赛过程中更换轮胎(下雨或其它紧急情况除外),所以那一年的轮胎更硬,这样轮胎才能完成距离大约300公里的全部比赛。这项规定导致了极具争议的2005年美国大奖赛。因此,在2006年,该项规定被废除。
1998年,凹槽轮胎被引入F1,前轮同有3条凹槽,后轮共有4条凹槽[1]。在1999年和2008年之间,所有轮胎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凹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赛车的过弯速度。规则还要求前后轮胎分别不得宽于355毫米和380毫米,而轮胎的直径则不得超过660毫米(全雨胎为670毫米)[2]。2009年,光头胎重新被引入F1。
2007年, 由于米其林的退出,普利司通成为了独家轮胎供应商。普利司通推出了四款轮胎,每场比赛使用其中的两款。越硬的轮胎越耐用但是抓地力越低,而越软的轮胎可以提供更大的抓地力但是寿命较短。 每一场比赛,每位车手都必须使用软硬两款轮胎,软胎的第二个凹槽被涂成了白色以做区分。 光头胎于2009赛季重返赛场,由于轮胎上并没有凹槽来填涂颜色来表明轮胎种类,软胎的轮胎壁被涂成绿色来作区分。
2011年,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取代普利司通,成为F1的独家轮胎供应商并持续至今。
從2019年開始,倍耐力取消了為每一種輪胎配方單獨命名和分配顏色的輪胎命名系統,改為在每場大獎賽上,輪胎壁被分別涂成白色、黃色和紅色以表示硬、中和軟。更改的目的是為了讓車迷更容易了解不同種類的輪胎。[3]
從2022年開始,輪胎和輪轂尺寸由13英寸增加至18英寸,輪胎直徑也從670毫米增加至720毫米。
2023年,倍耐力新增C0輪胎配方取代舊C1配方,新C1輪胎配方硬度介乎舊C1及C2配方之間。可是C0輪胎配方並沒有於任何一場大獎賽中使用,在僅「存在」一個賽季後倍耐力決定將之廢除。
2005年美国大奖赛争议
轮胎分类
倍耐力为2023赛季每场比赛提供的八種輪胎配方
配方 |
颜色 |
种类 |
驾驶环境 |
抓地力 |
耐用性
|
C1
|
|
硬胎 (Hard) 白色
|
|
光头胎
|
乾地
|
5 -(最低抓地力)
|
1 -(最耐用)
|
C2
|
|
中性胎 (Medium) 黄色
|
|
4
|
2
|
C3
|
|
软胎 (Soft) 红色
|
3
|
3
|
C4
|
|
2
|
4
|
C5
|
|
1 -(最高抓地力)
|
5 -(最不耐用)
|
–
|
|
半雨胎 (Intermediate) 綠色 |
花紋輪胎 |
湿地 (无积水) |
不適用
|
–
|
|
全雨胎 (Wet) 藍色 |
湿地 (有积水) |
不適用
|
來源:[4]
|
制造商
从2011年到现在,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是F1独家轮胎供应商。
过去的轮胎供应商包括:
按赛季排列
记录
根据胜利次数排序,参加2023赛季的制造商会用粗体显示,数据截止到2023年奥地利大奖赛。
注釋
- ^ 深入了解輪胎製造商在 F1 的歷史。www.statsf1.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17 August 2007
- ^ 固特异在1987年–1988年和1992年–1996年期间是F1独家供应商。
- ^ 倍耐力自从2011年起是F1独家供应商。
- ^ 普利司通在1976和1977年日本大奖赛提供部分轮胎,1997年–2010年全赛季提供轮胎。
- ^ 普利司通在1999年–2000年和2007年–2010年期间是F1独家供应商。
- ^ 凡士通是1950年–1960年印第安納波利斯500独家供应商。
参考資料
外部链接